嗯,以前在雜誌上看到的「在喇叭負端用三倍以上的線去接」,可以提升低頻量感。
反正手上有一些喇叭線是特力屋便宜電線(一米5元),雖然聲音比一般「一米2、30元級音響用喇叭線」好,但還是比不上百元級的.....
那乾脆就來玩吧,嘿嘿。
先把三條線裁成一樣長,然後弄成三線對絞的型式....
(可參考:
http://www.diyzone.net/article.php?sid=216
不過我是用手代替電鑽...反正喇叭線夠粗,一端壓緊之後就可以絞起來了)
但裁線時發生了一些狀況,本來40米的線真正能用上的只有「單條3米的*8」,剩下都是長度不夠用的(淚)
所以只好用跳線來接BI-WIRE端子,也提供了可以玩的空間....
一開始的接法是(跳線跟喇叭線同材質):
◎擴大器喇叭輸出(+)→單條喇叭線→喇叭低音端(+)→跳線→喇叭高音端(+)
◎擴大器喇叭輸出(-)→三線對絞喇叭線→喇叭低音端(-)→跳線→喇叭高音端(-)
這樣子就做到了「在喇叭負端用三倍以上的線去接」,放入CD開聲........老天爺啊,雜誌所言不虛,這種接法可以提供多上好多的中低頻量感...
Janis Ian那張「Breaking Silence」,完全無法入耳....
低頻又多又濃,上次聽到這麼恐怖的聲音,是某次在音響店用「控制不住大單體的古董器材」的搭配,低頻完全暴走的惡夢.........
但這次不是低音單體失控,而真的是量感多的誇張...多到低頻多的cd根本聽不下去。
後來又換了幾張cd,唉,效果是很顯著啦,但這效果不是我要的,真的不是我要的....
ps.
大空間應該可以試試這種接法,我房間太小(四坪)又要對付兩顆7吋單體,實在是力有未逮...
=================
後來換成這種接法,跟上面完全一樣的線:
◎擴大器喇叭輸出(+)→單條喇叭線→喇叭低音端(+)→跳線→喇叭高音端(+)
◎擴大器喇叭輸出(-)→三線對絞喇叭線→喇叭高音端(-)→跳線→喇叭低音端(-)
只改變了「負端先接高音或低音」,再開聲就是完全兩回事了,雖然低頻還是不夠乾淨,但量感卻平衡多了。
當然啦,不管怎麼接,後來換上KIMBER的4VS,還是得到那句話:「閣下,這已經不是戰爭了」
(但是,跟「高低音各2股」的4VS相比,這款特力屋喇叭線的音場寬度還比較好.....其他則是全敗了啦,畢竟是價差百倍的東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