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我很少壓製影片,所以完全沒有實戰經驗 ^^;;(狂汗)
我只懂得一點理論的東西。
我通常都用固定 quantizer 2 下去壓縮,壓出來的檔案都很大,而且品質我還不滿意 ^^;;;(爆汗)
所以這方面就要請板上真正有經驗的前輩們來說明了。
上面忘了說最重要的一點,目前 VHQ 不能和 GMC 合併一起使用。
另外目前 VHQ 只對 P-frame 有用,B-frame 是不會使用 VHQ/BIT 的判斷方法。
所以如果有使用 B-frame,從 VHQ 能獲得好處將會減低。
這是非常可惜的,因為 B-frame 能使用的壓縮模式更多,Mode Decision 用在 B-frame 上能提供的好處更多,威力更大。
最新版的 XviD,sysKin 又改了 B-frame 的一些設置,不過很可惜的不是大家所期待的加入 Trellis quant(syskin 說 Trellis quant 的速度慢... 可是,比起 BIT,Trellis quant 還比較快 :P ),或者是讓 B-frame 能夠使用 VHQ/BIT。
sysKin 最新的改變是,將判斷係數是否過小的門檻提高,當 B-frame 中方塊的 DCT 係數總和小於 3,就 skip 掉。
以前 XviD 曾在 P-frame 上做過這個方法,結果是 PSNR 會提高,但是目視的視覺品質卻會明顯下降,很多人都注意到細節會減少,所以這個門檻後來又改回 1。
sysKin 在 B-frame 上使用這個方法,發現提高門檻對 B-frame 的傷害較小,不會發現明顯的視覺瑕疵,而且所需的 bit 數會大幅減少,PSNR 還會提高 0.01dB
所以 sysKin 將 B-frame 的係數門檻提高到 3。
他有註明,這會使得 B-frame 的品質下降,所以使用者要將 B-frame 的 quantizer ratio/offset 調低一點。
我還沒有測試過,不過我想這個點子很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