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知道原因了請看下面
美國陸軍發展AN/APG-78長弓毫米波射控雷達最主要的理由就是要賦予現有的阿帕契攻擊直升機全天候多目標接戰能力,藉由長弓雷達的幫助,長弓阿帕契可以同時追蹤並標定多達256個的各式空中和地面目標,並且可以將目標初步分類為五大類,分別為:履帶地面車輛、輪型地面車輛、防空車輛、空中高速固定翼機和空中旋翼機。而長弓系統還能為每個目標指定一個識別號碼,並且將時間、方位、速度和相對位置等追蹤參數經由戰術資料鏈傳送給其他火力單位,或是直接將相關資料饋入如毫米波地獄火飛彈等機載武器中逕行開火攻擊。理論上而言,若以一架AH-64D長弓阿帕契滿載16枚飛彈計算,一組4架的長弓阿帕契攻擊直升機分隊可以同時接戰多達128個目標,等於是空中版的神盾系統。就算不以其同時接戰能力為考量,長弓系統可以賦予部隊長極大的戰術情報優勢,讓情報不再只是一連串的猜測和混亂。藉由長弓系統和戰術資料鏈,即使是連級指揮官都可以擁有即時戰場情資,如同在沙漠風暴作戰中的聯星系統(J-Star)。這對於素來強調運用火力遂行先制打擊的美國陸軍而言除了可以增加作戰彈性之外,更可以運用情資優勢瞰制敵軍作為,發揮其機動優勢,彌補美軍數量上的不足,並且避免如同東73區戰役的遭遇戰再次上演。
和美國陸軍不同,美國海軍陸戰隊認為如AH-64D長弓阿帕契所配備的AN/APG-78長弓毫米波雷達並不符合其攻擊直升機任務需求。首先,因為雷達是主動感測器,只要開機使用就有可能為敵所偵知。現代攻擊直升機戰術皆以超低空地貌飛行和掩蔽物後伏擊為主流,其目的便是為求隱匿行蹤,降低被發現的可能性。在充斥各式電磁波預警裝置的未來戰場,如果貿然使用雷達等於是在黑暗中打開手電筒,不僅會驚動攻擊目標,更可能會吸引防空火力。特別是在精確導引武器日益普及的現在,被發現就幾乎等於會被擊中,對於生存性有限的直升機而言實為重要考量。
再者,陸戰隊的攻擊直升機必須為灘頭地面部隊進行密接支援,在那樣缺乏縱深、戰況混亂、戰線又不明確的狀況下,如果不能對目標進行明確的身份辨明就逕行開火,很有可能會發生誤擊友軍的悲劇。而以現代的毫米波雷達技術水準,仍然無法提供像光學感測器一般清晰的圖像,因此必須仰賴其他的敵我識別技術,這顯然並不能滿足陸戰隊的要求。雖然這項問題可以藉由敵我識別技術的改進加以克服,但是就算所有美軍單位都配備了可靠的識別技術,但是卻無法100%保證友軍砲火不會誤擊協同作戰的盟軍或是平民。而且,毫米波雷達易受天候影響,特別是雨、水氣或是霧(22GHz)。在惡劣天候下操作時信號功率衰減的程度特別明顯,因此,對於重視海上及近岸作業能力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而言,在AH-1Z上採用鷹眼系統是目前最佳的選擇,其前視紅外線採用凝視陣列(FPA),最大解像度可達640×480,超過RAH-66卡曼契所使用的前視紅外線解像度(4×240至480),足以在8到10公里外搜獲和辨識車輛,而電視攝影機的解像度更高達769×494,最大放大倍率為16倍,而且兩者都能夠無段變焦切換視野。
講來這麼多就是AH-64D長弓阿帕契對於小目標無法真正辨識,所以很有可能是美軍看不清楚那裡是否由有人活動,結果太靠近了就被打到了所以不小心
掉下了以上資料來自軍事焦點評論
http://www.diic.com.tw/comment/200201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