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討論有關劇情*****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海豚電影院
是的......
所以戲裡處理梅艷芳-安然 (庹宗華的兒子)-張學友
彼此之間的關係時有很傳神的描述
電影是從張與安然的父子(???)對話切入四十歲的狂朝...
梅和張的親密戲一開始就被安然介入打斷(為什麼不是磊然...這很明顯!)
只有安然會陪張找那些老古板的詩詞風景影帶....
當張和林出軌(???)時只有安然陪著梅艷芳....
張學友在風暴過後省思人生時寫了我的第一次告白給安然......
張曾經對安然說過
當學生時暗戀梅艷芳卻只能從背後看著她秀娟的馬尾...
而這一望就注定了20年的生命責任......
因此張志願當老師的原因盡然只是一種補償心理(或是對盛老師不諒解的忌妒)
因為當老師可以看到學生的正面....
但是諷刺的是.....
結果卻是看到林嘉欣......
安然對張來說
是一個四十歲男人最黯然的人生陰霾(這點都反映在張與梅艷芳的關係上)
卻也是最甜蜜的人生責任.......
|
謝謝海豚的說明
記得劇中提及要有21歲親人陪伴才能墮胎,所以張與安然的父子關係可能是個無解問題。尤其當梅細說舊事與安然,安然始終沒有盛老師才是生父的激動。
然而,安然與張的貼心,卻遠非磊然能及,這從張留文章給安然、只與安然說心事可以輕易分辨。因此,血緣的影響在片子顯然不是主題。
40歲的男人已經累積太多而無法承受,許鞍華淡淡而有餘味的電影,帶給我們輕鬆愉快的幾十分鐘,也留下一些空白提供我們咀嚼。
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