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phager
小弟講的不對的地方 還請大大多多包含.
玩音響的 常常想以AB test來證實 他真的有聽出差別 聲音真的有不一樣.
可是 幾乎所有測驗性的AB test 都以槓龜收場.
他們都在騙人嗎?
小弟的感覺是: 人耳做AB test. 聽到5~6遍 以上的時候.
根本什麼感覺都沒有了.呈現"聽覺麻痺"的狀態 根本不能去分辨細小的差別.
而測驗性質的AB test. 通常要聽很多遍 然後算猜對的比例.
想用AB test來證明些什麼 我覺得是非常不智的.
|
糟糕,那麼現在許多音訊壓縮 Codec 的心理聲學模型設計、音響系統設計.. 等等,都是用 ABC/HR test 或 ABX test 來做測試的,這樣豈不是都完蛋了? :P
這些測試方法是 AES、EBU、ITU-R 等機構研究發展出來的,例如 ABC/HR 測試方法是來自 ITU-R BS.1161 建議。不過當然這種測試是很嚴謹的,BS.1161 就先規定,測試對象一定要是經過聽力訓練的專家(通常是錄音師),這樣作出來的測試結果才比較具有效率。同時測試環境的直接音、反射音、早反射、殘響時間、背景噪音等等都要先經過測量,房間大小、房間形狀、播放音量大小、喇叭擺位、和牆壁的距離等等都要先經過設計,符合規定以後才可以進行測試。我想這樣作出來的測試就算不完美,但是也可以達到一定的準確度以上。不然還有更好的主觀測試方法嗎?
一般人大概無法做到像建議上這麼嚴苛的測試環境要求,不過我想就算在普通的環境下,ABX test 還是可以很準確的反映出我聆聽的感覺和情況。如果作 ABX test 分辨不出來,那麼很有可能事實情況就是:「我分辨不出來」。
^^;
所以我說這種測試很殘忍 :P
您提到的聽到 5~6 遍 以上的時候,呈現"聽覺麻痺"的狀態,我想這是要避免的。人耳對類似的"刺激"長時間以後反應會降低,分辨力會下降,所以作 ABX test 的時候每次最好間隔一段時間,尤其是差異極微小的時候。
因為人的聽覺會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影響,常常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而影響我們對實際情況的判斷。例如有一個新的播放器叫 foobar2k,提供了一個叫 Kernel Streaming 的播放功能,很多人並不了解 Kernel Streaming 是什麼樣的技術,只知道這是一個新功能,好像可以跳過作業系統裡面的一個叫做什麼「音質殺手 KMixer」的東東。抱持著這樣先入為主的觀念去聽,果然就覺得用 Kernel Streaming 播放的音質比以前好很多。然而實際上 KS 真的能讓音質變好嗎?我想有許多很複雜的因素要考慮,不是在所有系統上 KS 都真的有它的影響和作用。如果要是我去聽,我大概也會因為抱持著「KS 只是減少延遲時間,不會改變音質」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而覺得用了 KS 一點也沒有使音質產生變化。
^^;
所以要怎麼辦呢?
這種時候我想作盲目測試最可以排除心理因素的干擾,得到比較公正客觀的結果。因此我不覺得作這種測試是無智,我反而認為這是一個可以破除心理因素,得到正確結果,有智的好方法
至於"好不好聽",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