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phager
被128K的MP3打敗..............小弟也有過這種感覺啦.
隨著專業音效卡和播放軟體的進步 我想 會越來越多人有的.
數位音樂進步的速度 絕對不是玩紫檀木 編6N線 可以想像的.
小弟是"普通人"啦.
買音響時 做AB test的感覺:
頭1 2次還聽的出來 覺得差蠻多的.
但是 到了第N次 實在是什麼都聽沒有了............
覺得test還是交給機器吧......
AB test成功了又怎樣?
也只證明了 人耳可正確的分辨.
好聽? 真實?
至少 機器可以分析 忠實還原錄音 的能力.
(忠實還原現場 是癡人說夢啦)
音響這東西 有點像宗教.
信它 它就是個寶.
不信它 它就是個騙局.
而且 不適用科學方法來分析.
|
其實ABX測試,對我們來說,並不是要考我們的耳朵有多好,能不能分辨出AB的不同的..
當然,音樂錄出來就是要給人聽的,而不是要給機器測的,或是看數據..等等...
但是,您一定也有喜歡的錄音和不喜歡的錄音,為什麼會有這樣感覺?
錄音師們依靠這些測試和經驗,將錄音作品呈現在消費者前,當然希望消費者能喜歡這個作品,好好的保留他,重要的是還會一直拿出來聽...
在final Mastering之後,還會有一個步驟,就是quality control,當我們將一個錄音完成後,會請同事來聆聽,並且嚴厲的指出錯誤,每個人的耳朵都不同,聽得到的細節也不一樣,這樣更可以將這張錄音的品質控制的更穩更好,來這裡久了,覺得德國人對這方面的要求真的是很高,或許也是這種奇怪的民族性吧

,當同事覺得這段有問題時,不能只以"我覺得這裡怪怪的"來和你討論,而是他也要舉出實例來證明他的感覺是正確的.這個時候一些測試就很有用了
譬如,如果您在您的作品裡,在吉他的mic加了delay,嗯..很滿意,但是這個時候,做個ABX測試,好好的比較,這個delay是加分還是減分,會不會喧賓奪主,會不會讓平衡破壞.......等等
很多人玩AV的終極目標,就是要讓這張錄音還原現場,但這是個很玄的問題,如果沒聽過這個音樂家或是歌手的現場,如何來判別這張錄音是不是還原現場?這個音樂廳的聲音是這樣嗎?平衡是這樣嗎?...等等很多的問號..
小弟自己是覺得,錄音的目的,應該是很簡單的,就是要把聲音紀錄下來,經由冷冰冰的器材.可以一直保留並且無限聆聽,而不會這位大師或是歌手掛了以後,他的聲音也消失在地球上了..
題外話,我覺得這裡的前輩們,說實在的,接受和自己的不同的觀念和討論的口氣實在一級的,小弟也常常在DH,MyAV晃,多是潛水居多,每每看到好的討論串想要加入一起討論,常常會止步,因為只要有一個人的論點有些不同,就會被群起圍攻.....好恐怖
關於馬勒abaddo這張錄音,會不會發行,因該是不會,因為大師不滿意..........唉...他們的標準好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