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規格這東西
就是人類在科學上訂出的一些數據, 希望能契合研究或是實際上的需要
或許是人類目前對一些自然的現象還不是這樣的了解, 造成我們光看規格是不見得可以知道這產品的好壞
舉例來說, 隨便一台晶體AMP的THD都很低, 遠低於真空管AMP
但是聽起來的感覺, 或許真空管AMP表現出來的音樂沒有震撼人的感覺, 地板也不會跟著共鳴, 你聽到的玻璃破裂的聲音一點都不爽, 但是一個小時之後, 你會想要繼續聽真空管AMP下去
(這只是個舉例, 我知道很多Hi-End廠商如MBL不用真空管也一樣是做出好音樂)
我想這就是那些Hi-End大廠之所以還能生存的原因, 他們必定對音色與電路製作上的連結關係, 有自己獨門的見解
不過換到電子業界 尤其是電腦~
東西汰舊換新的速度太快, 很多東西都有參考設計, 只要參考再稍微小修改一下, 安排好生產線, 小量產出來的東西沒太大問題, 自己公司的型錄上有多了一項產品
即使是玩家也會有感到力不從心的一天
對於那些非玩家來說, 更是無所適從
所以規格對於選購的人來說就變成一種指標
就好比懂電腦的人不見得懂車, 當他去買車時, 他也是先從一些表面規格去看如幾匹馬力,但是如Honda的車雖然馬力相對起來較高, 卻必須保持在高轉速才行, 所以沒深入了解就有可能得到不同的下場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跟精神去對每一樣你想買的東西去深入了解, 他們還要上班上學, 跟情人約會, 帶小朋友出去, 拍照, .....等等(人生除了電腦也還是有一些其他的重要事做, 不是嗎?)
這時規格對於大部分的人就變成一種參考
消費者對廠商提出的一些名詞規格(AMD? A&D?)稍有了解後, 也知道這是業界的標準, 他們自然希望買到的東西能有廠商所説的那樣表現, 當然這種規格是否有用, 那是另一個話題
但是我想規格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候, 算是很重要的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