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Johnson_01
我覺得改音效卡是一件「學習聲音」的好事.
能提起勇氣改音效卡的網友, 我們應該加以鼓勵.
雖然, 他改的可能是 Cmedia (誇張舉例) 晶片的音效卡,
但是, 在學習的DIY路上, 又有何妨呢?
就算網友能用了好幾倍的價錢來改卡, 也是他的經濟許可. 若對他「音效卡」功力的成長有幫助, 也是值得的. (雖然, 我們在旁邊覺得這些錢用得太浪費而不值得?)
也有可能, 我們的「執著妨礙了進步」, 就如本文題目 「不要見樹不見林」.
另, 卡豪華、ewx24/96等等高階音效卡的「進入門檻很高」, 敢勇於改卡的網友很少見.
|
網兄你的角度沒有錯,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也不會有意見。
很多人(包括我在內)都會改一些入門級的廠機,把一些「拘束具」換掉,還是可以讓器材有大幅進步。
這同時也可以讓自己改機技術更加熟練,就算萬一失手,不小心出槌了也不會太心痛(還是痛啦,只是沒那麼痛...)
相信「改入門機」這個動作,應該是所有音響迷都樂見其成的。
(我改過DV343,只是把避震跟傳動結構補強,音畫質都有提升,但我不會說它可以幹掉DV755...甚至連DV545都有「540條水平解析度」的優勢是DV343先天無法超越的,就如同SRC是SB LIVE無法超越的)
至於我所質疑的地方是(如本討論串第一篇所說的):
那些狂熱份子一味的把「改過的SB LIVE」說的飛天遁地,什麼比四萬元廠機還好的說詞層出不窮。那改過的卡豪華豈不是要挑戰幾十萬的CD唱盤了?
這些改卡改上癮的人,盡是說「勝過多少錢的廠機」,是想當然爾還是實際比較過呢?
就算是在同一套系統上實際比較過,那麼又是「DIY機的音色走向等搭配起來比較適合」還是「走向相同,DIY硬是比廠機更好」呢?
舉例:
在一套解析力強過頭、高音太尖的系統上,一台聲音略糊的CD唱盤可能會比另一台日系(如SONY)的還耐聽,但這並不是就代表「那台糊聲的比SONY的好」。
只能說糊聲那台「比較適合現有的系統」,或者是「合乎當事人自己喜歡的聲音」。
所以在「比較器材」時,要描述詳細一點就是為了避免誤判與誤導他人.....您說對吧?
追加第二點:
因為他們把改過的效果說的太神,而且偶爾才提到改卡這動作的危險性,結果引來很多「根本不知道怎麼改的也下去改」(這點可以看DH那邊的討論串)
說真的,我覺得這樣很危險....
改好了,嗯,學了點技術又有好聲,不錯。
改壞了,機器壞掉事小,要是讓人受傷了,豈不是很要不得?
而且網路言論不比媒體,一本雜誌說某家店好吃,結果吃了拉肚子,這雜誌會倒楣。
網路上說的話卻沒有直接責任要負,就算有人改壞了(甚至爆炸),教唆的人也不用負責。
正因為這樣,在寫文章講到「改機或DIY心得與過程」時,不是更應該謹慎小心嗎?(例如提醒讀者「這動作有危險性,不熟練的話請不要輕易自行嘗試」)
這才是一種對自己文章負責的行為,不是嗎?
而DH那邊我看到的,不但缺少了這種「負責任的態度」,而且更加不負責任的把「改過的卡」吹噓的跟神兵利器沒兩樣,
這樣子雙重藥片、加倍火力,豈不是引新手往火坑裡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