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foo
目前音響界的情形
大家也知道
就是寡占,價格還是主要由廠商來控制
廠商會把價格控制在大家的售價差不多
以確保大家都有獲利
否則寡占是競爭最激烈的一種市場
現在當然還是競爭的很激烈,就是因為廠商的訂價行為
在商家還是有自行決定的空間
而廠商則藉由斷貨來威脅商家用他們的價格賣
而商家當然表面上必須順從
那要競爭就只能從實售價下手作差別取價(也就是所謂走後門)
一旦今天每一家店都是價格透明
廠商的控制力大增,整個勾結力量就更穩固
各商家的獲利就會較為確定,一旦有誰賣便宜就被斷貨
雖然整個銷售體系是利多的,但是對消費者而言則是損失
這些利益,當然也有可能會回流,回饋消費者
但是以人性本貪的基本假設,這是比較不可能的
除非勾結崩潰
但是就音響廠商長久以來的策略,這是可能性較小的
最值得寄望的就是大陸廠商
如果大陸音響業蓬勃發展,嚴重威脅日本 歐美的音響廠商
這種長久以來的勾結也會被打破
但是以目前小賣店居多的形勢看來
透明化還是消費者不利居多
如果燦坤 AURORA 家樂福 這種大型量販加入戰場
那我就敢斷言,透明化對消費者有利
因為廠商斷貨的威脅性就消失了
|
那你以為我站上開世界各國耳機價格現況的討論串是幹嘛?你要不要去問問其他國家 GRADO 耳機的價格是多少?你在逼迫的, 不是代理商, 不是原廠, 而是最無力的店家.
對岸的 GRADO 耳機一聽到台灣的 GRADO RS-1 行情價大概是 47xx 的時候, 都在問怎麼跨海買, 因為對岸是照定價賣的. 走後門?能便宜多少?以台灣跟大陸的市場規模相比, 是對岸店家在賺暴利, 還是台灣店家在殺雞取卵.
AV 業很多小店垮掉, 因為一台數萬的機器, 只賺不到 500 的比比皆是, 進貨量大才有壓低成本的可能, 售價才有可能再低, 但是那要幾百幾千萬的資本. 所以通路商像燦坤這樣才能活下來, 可是犧牲的是什麼?
透明化不是只在台灣這個小圈圈透明化的, 你眼睛只看到台灣, 那表示你對價格透明化的意義根本不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