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核電廠是台灣面臨大地震時的唯一救星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23616)
|
---|
核電廠是台灣面臨大地震時的唯一救星
核能電廠,就是磐石!
原文已經被河蟹 ,所以用備份資料代替 出處: 中華民國核能協會 ![]() 核電廠是台灣面臨大地震時的唯一救星 一、 核能電廠防震的概念 在台灣,設計核能電廠的首要考量就是地震防禦。除了高超的防震設計、嚴謹的施工品質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選擇一處很少發生大地震的地方建廠,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 我國核能電廠的廠址選擇與設計完全遵照美國核管會的法規要求[1]。特別強調:「場址周圍5公里內,不能有任何已知的活動斷層;20公里內沒有大規模淺層地震活動。」 現在核四廠址,早在1980年就由美國核管會專家鑑定認可。又在1980、1994年多次進行複測鑽探、重新評估[2]。結果完全符合核管會規定。 二、不接近活動斷層,即使有大地震也安全無虞 廠址選擇規則第一條就是:「遠離活動斷層」 - 只要遠離活動斷層帶,再大的地震影響都有限。譬如921震央附近曾發生水平加速度高達1 g的地區,只發生在車籠埔斷層直接切離、直接發生錯動的地方;只要稍離區外,加速度就小很多。 根據我國中央地質調查所最新版《臺灣活動斷層分布圖》[3],距離我國北部各核能電廠最近的活動斷層就是山腳斷層。距離核一廠、核二廠、與核四廠的最近距離分別是:25、23與45公里,是美國法規的5-9倍遠,所以安全無虞。 三、核四廠址防震規劃 過去300年間,對於核四廠影響最大的地震為1867年發生的基隆大地震,規模為7.2級,相當接近921地震。我們假設,這個地震就發生在電廠附近,推估地表加速度為0.35 g [4]。再加上工程餘裕,把0.4 g當作安全停機地震的設計基準。 事實上,貢寮區地質非常穩定。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的資料證明[5]:核四廠址未來10,000年內都不會發生超過0.15 g的地震。 四、拿921集集大地震來比擬,根本就是牛頭不對馬嘴的外行話 反核人士老拿921大地震超過1 g的水平加速度來嚇唬民眾,說核能電廠如何如何不安全… 這只不過是反核人士一貫顛倒是非又不求甚解的外行話: 第一、921震央附近水平加速度1 g的地區,只發生在車籠埔斷層直接切離、直接發生錯動的地方。而核四廠45公里內根本沒有活動斷層,又怎麼可能產生大地震呢? 第二、所謂1 g的水平加速度,只出現了0.01秒,這樣強度雖強、但持續時間很短的強震,對於核能電廠的結構威脅有限。 第三、在921地震之後,內政部修訂了《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6],車籠埔斷層區提升到「地震甲區」,水平加速度定為0.33 g,遠低於核能電廠的0.4 g。臺灣核電廠所在的台北縣、屏東縣都屬於「地震乙區」,規定只有0.23 g,更顯得台電對於防震設計的高標準。 五、核能電廠的設計不是堅如磐石,因為它就是磐石… 核能電廠的防震設計有兩種: 1. 操作基準地震(Operating Basis Earthquake, OBE) 指在這種震度之下,電廠完全可以正常運轉,不受任何影響。 2. 安全停機地震(Safety Shutdown Earthquake, SSE) 指在這種震度之下,電廠保證可以順利的把反應器停機,而且,保證所有安全系統完整、沒有任何輻射外洩。核四廠設計的安全停機地震為0.4 g,相當於可承受8級以上地震。 我們必須澄清:並不是說超過「安全停機地震」的地震,就會把核電廠震垮了;而是說所有安全系統都能保證沒有任何輻射外洩的顧慮。如果想要把電廠震垮,並釀成核災,很可能要有超過3.0 g的超級地震。 核四廠的地基建築工法,是把岩磐整塊挖空26公尺,再把廠房直接建築在岩磐上,這種工法獨步全國! 六、什麼樣的超級地震才能搖撼核四廠? 根據核四廠《初期安全分析報告》[7]的結論,反應器廠房結構可以承受3.2 g、反應器本身甚至可以承受5.0 g的超級地震。 不過,人類還從沒有見識過這樣大的地震。 我們還可以再問,這樣的超級地震發生的機率有多少? 根據《初期安全分析報告》[8],核四廠現址發生超過3.0 g的地震機率是每年5.5 × 10-16!也就是10,000,000倍(一億倍)臺灣壽命才有一次這種規模的地震。 七、核電廠是台灣面臨大地震時的唯一救星 現代化國家的生命線有四:水、電、瓦斯、電信。無一不與電力供應有絕對關係。沒有電力,連生存都談不上,還談什麼經濟發展? 設想921大地震在台北發生,我們非常悲觀的說:震後的台北,可能沒有任何一棟房子是站著的,即使有倖存的房子,也會被隨後的爆炸大火而吞噬,電信系統崩潰,連救災必需的水源都不能加壓輸送… 根據消防署估計,阪神地震如果發生在台北市,會有30萬的立即傷亡、另外數十萬人在隨後數日內,因缺水缺電、交通中斷、大火蔓延而傷亡。此時,提供必要且可靠的救援電力,是減少傷亡最重要的關鍵。不必懷疑,此時桃園龍潭以南的電力完全中斷,而且火力電廠早就全毀。 只有核能電廠除外!只有核能電廠能提供救援所必需電力! 所以,站在國家安全與災害防救的立場,核能電廠是國家面臨大規模天災時,唯一可以信賴的電力來源,因為它有超高耐震設計! 參考資料[1] US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 (1997), Appendix A to Part 100, Seismic and Geologic Siting Criteria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 in: 10 CFR 100 Reactor Site Criteria. [2] 中國地質學會(1994), 核四廠址及鄰近地區之地質複查及評估報告. [3]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2000), 五十萬分之一臺灣活動斷層分布圖, 第2版 [4] 台灣電力公司(1992), 核能四廠第一,二號機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第2.5.5節 [5] 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網路資料, 場址PGA年超越機率, http://gis.geo.ncu.edu.tw/gis/eq/eq_PGA.htm [6] 內政部(2001), 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 [7] Taiwan Power Co. (1997), Table AC. 3-11 Seismic Capacity Summary, in: Preliminary Safety Analysis Report Lungmen Nuclear Power Station Units 1 & 2, Appendix A. [8] Taiwan Power Co. (1997), Table AC. 2-1 Yen-Liao Seismic Hazard Curve, in: Preliminary Safety Analysis Report Lungmen Nuclear Power Station Units 1 & 2, Appendix A. |
讓我想到 --華碩品質 堅如磐石!! 讚啦~~ :like:
|
看到這篇文章, 讓我覺得台灣比日本先進 :think:
|
引用:
是指「服役中的(現在可能掛了)」和「正在蓋的」做比較嘛? 哪我覺得挺正常的。 |
不管你說的對不對,
我只要找100個其他領域的"台大教授"說你不對, 就會有人相信了. :unbelief: :unbelief: :unbelief: |
新的電廠總是比舊的電廠來的可靠,在台灣不能廢核的情形下,加速建新的電廠來取代舊
電廠,也是另外一種選擇。 |
這說法也不能說完全不對,因為核電廠的防震設計是高標準的,
其他類型的發電廠並無如此高的標準,所以有可能發生其他電廠震垮了, 但核電廠沒事的情況。 只是當發生連核電廠都承受不了的地震時,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rolleyes: |
搞掛福島核電廠的不是地震而是海嘯... :jolin:
|
引用:
我只知道上面文章台灣改成日本 就會被瘋狂轉載大大歌頌 |
蓮花座?是這個意思嗎?.......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21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