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U.S. Navy 新品發表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13390)
|
---|
U.S. Navy 新品發表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海軍10日宣布成功試射電磁砲(electromagnetic railgun),這種電磁砲的砲彈速度達5倍音速,射程遠達110海里(200公里)。海軍研究部門負責人卡爾(Nevin Carr)少將表示,「這次試射成功,對未來將這先進武器運用於海上又往前邁進一步。」 這項未來武器的推力來自電流,讓非爆裂性子彈順著彈道,以超音速發射出去。試射地點在美國維吉尼亞州「達格倫海軍地對武器中心」(Dahlgren Surface Warfare Center)。 最新這項測試包括33兆焦耳射擊,為爆破嘗試能量最高的一次,且是上一次2008年1月測試的3倍。1兆焦耳相當於1噸重的車,以每小時160公里速度衝撞牆壁所釋放出來的能量。中央社報導,卡爾表示,「33兆焦耳試射,意味海軍將可在至少110海里的距離發射砲彈,讓水手與海軍保持安全對峙距離,遠離險境。」 有關於美國電磁炮試驗的報導,2008年大陸中國新聞網根據俄羅斯媒體報導,提到美國試新型武器電磁炮,使得獵殺衛星今後很快就將成為尋常事情。 當時俄羅斯科學院高溫研究所所長福爾托夫院士指出,近幾十年來世界各國都在努力研制電磁武器,其中包括美國和俄羅斯,電磁武器競賽實際上已經開始。超級電磁炮將擁有無形的強大的破壞力,戰鬥使用前景非常廣闊。 據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曾試圖利用蓄電池能量發射炮彈,但是當時電子裝備水平較差,未能取得任何良好效果。現在一切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美國在電磁炮試驗中能夠把重達3公斤的炮彈加速到每秒2.5公里,它能輕鬆擊穿金屬護板,穿透水泥掩體則不會留下任何痕跡。炮彈內部沒有任何爆炸物,只借助動能和飛行力量產生破壞力。發射時形成與電流配合作用的磁場產生推力,發射炮彈。 兩年前的報導指出,電磁炮戰鬥使用的主要問題還沒有解決,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都無法在現代戰艦中實際使用這種武器,主要是動力不足。為此需要試驗製造裝備新型動力裝置的新一代戰艦,保證艦艇航行和電磁炮發射的動力充足。一旦形成戰鬥力,其殺傷力將非常強大,如果用於攻擊坦克,坦克將根本無法防禦,因為光速飛行的電磁炮彈能夠輕鬆擊穿一切裝備。 原文網址: 美國海軍成功試射電磁砲 5倍音速無堅不摧 | 頭條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0/12/11/1...m#ixzz17zSJwEfY |
....電磁砲在78區不知道能不能完勝?
:D :D :D :D :D |
引用:
這文章內容一定有錯,五倍音速的砲彈怎麼會是光速飛行的砲彈? |
引用:
德國佬:草泥馬的又抄我們 :stupefy: :tu: |
聯合報記者發明了曲速科技了耶!! :laugh: :laugh:
>>因為光速飛行的電磁炮彈能夠輕鬆擊穿一切裝備。 |
引用:
敢問這篇來自東森新聞的報導與聯合報有什麼關係? |
引用:
敢問東森新聞跟NOWnews今日新聞網有什麼關係? |
electromagnetic railgun? 電磁砲????
小日本不是早就有了...??? 還 Level-5 耶 :confused: :confused: :laugh: :laugh: :laugh: ![]() ![]() |
引用:
你這問題問得好,其實也是我長期以來的疑惑 為什麼原本的ETTODAY會變成NOWNEWS 然後內容常常還是東森新聞的新聞稿 所以呢,托你的福,我去維基百科查了一下 http://zh.wikipedia.org/zh-tw/Nownews 今日新聞網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重定向自Nownews) 今日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NOWnews今日新聞網》於2008年4月上線,是台灣網路新聞內容供應者,由中華聯合電訊集團(今中華聯合集團)[2]成員中華聯合數位映像股份有限公司經營。合作夥伴包括東森電視與知名入口網站Yahoo、MSN,以及包括中華電信在內的五大行動通訊系統業者等知名公司。 因為我這邊用IE9,這邊的指令沒辦法正常使用,所以引用或是連結這些我就不特別做了 |
原理本身不是並沒什麼特別的技術門檻嗎
youtube和niconico上面一堆素人利用一般可得設備 就在家裡試射了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05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