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顯示卡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8)
- - 新發現 ? ATi Radeon HD4850 其實有 900 SP ?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32515)
|
---|
新發現 ? ATi Radeon HD4850 其實有 900 SP ?
消息來源︰HARDSPELL/硬派网
日前,在Xtreme Systems論壇上 芬蘭網友largon通過分析ATI新一代RV770核心的SIMD核心 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RV770內建900個流處理器,而不是眾所周知的800個。 下圖是RV770的SIMD核心。一行相當於RV770核心的一個SIMD單元,共10行 每排代表每個SIMD單元的Shader Cluster陣列。 每個Shader Cluster陣列內建兩個流處理器單元 所以,每個SIMD單元內建18個流處理器。 兩組資料正是Vec5著色單元的數量:180個(10*18)。 由於RV770包括5個向量ALU,所以RV770的流處理器數量應該為180*5=900個。 證據︰ ![]() |
^^;
不知道這個會不會是預留給 defect 作 buffer ? |
會不會是冗餘電路設定 :confused:
|
- -+ 是的,不過似乎不能全開...
其實這樣可以保證良品率上升 |
AMD 會不會哪一天 "不小心流落出手動測試, 手動開啟可用 SP 的程式"
說不定造成超頻玩家想辦法開啟 SP 的風潮 ? 正好用來對抗 216 SP 的 GTX260 |
http://it.northeast.cn/system/2008/12/10/051648328.shtml
看這篇文章就知道答案了 :think:
|
引用:
一般是稱為spare或fail safe margin吧:p:p.... |
引用:
不好意思,我得不到任何和900sp有關的結論 :flash: |
ATI认为一颗非常大的GPU,如果没有使用repair structures和harvesting(两种技术我稍后会讨论)的话,只有30%是可用的。意即:对一片晶圆而言,每100个GPU只有30%是功能完好,可以零售的。制造如此复杂的电路成本是非常昂贵的,那些fab的设备造价很容易就达到数十亿美金。所以不能让如此多的晶圆被浪费。谢天谢地有技术可以让30%可用变成90%可用。第一种技术称之为可修复性(repairablility)。其思想非常简单:设计冗余单元。如果芯片某个功能单元包含10个流处理器,实际上要设计11个流处理器。如果有瑕疵出现那么我们可以启用那个备用的流处理器。这种技术通常也用在片上内存(on-die memory)的设计上。这样当某一部分出现问题时,不会导致整个功能单元不能用。但是这个地方通常有个折中,如果你设计了太多的冗余单元,那么你就面临着芯片面积太大的风险,并且这些增大的面积对实际性能毫无贡献。但是如果你设计的冗余单元不够,那么你的良品率就不足。
第二种技术称之为Harversting,所有人肯定都很熟悉。其思想是:假设一片晶圆上功能完好的芯片只有很少一部分,但是我们并不丢掉那些有瑕疵的芯片,我们关闭某些功能单元,然后把他们当做低端芯片卖。例如,如果你设计某个功能单元包含了10个流处理器,预期只有30%的产品是10个流处理器都可用,50%的产品可用其中的8个。那么你可以把8个流处理器可用的芯片当做稍微低端的芯片卖。因此这种方法使得一片晶圆上80%的芯片都可用,如果可能的话,你还可以屏蔽更多的流处理器单元,使得接近100%的芯片都可用。良率会随着时间改善,如果你一直依赖于Harversting,那么这种方法最终会损害你的财务表现。在上面的例子中,随着良率的改善,越来越多的芯片10流处理器可用,但是你还是只能当成8流处理器卖。某种意义上说,值一块钱的东西你卖八毛钱。当然你也可以设计8流处理器的新版本,但是这会耗费额外的时间、金钱和工程师资源。GT200系列就是采用Harvesting技术的典型。GeForceGTX260就是GTX280的Harvesting版本。随着良率的改善,NVIDIA推出了GeForce GTX 260+(216 SP)。但是要注意并没有为GT200系列设计任何的冗余单元。因此GT200系列的芯片上最多有240个流处理器,如果240个流处理器不能用的话,那么就当成GTX260或者GTX260+来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RV770系列,两个版本的RV770功能单元的规格都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有频率和功耗的不同。从芯片的角度来看,ATI不必通过卖缩减版本的产品来保证良率(编者按:估计AnandTech站长当时还不知道RadeonHD4830)。注意,一家公司是否采用Harvesting技术并不会影响终端用户。在这种情况下,GeForceGTX260/260+实际上对终端用户是有利的,因为它具有和RadeonHD4870同样的价值。但是它无助于改善NVIDIA的财务表现,如果一家公司长期依赖于Harvesting策略的话,最终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是我怀疑NVIDIA会在事情变坏之前用55nm的GT200版本使自己全身而退。ATI并不想设计一颗GPU过度依赖于靠repair和harvesting来提高良率。于是一个杀手级的论断出炉:制造大型的GPU并非最符合客户利益。 在我们深入那些艰深的话题之前,有必要理清头绪。ATI设计RV770花了3年,这意味着始于2005年。从芯片流片成功到最后的产品上市,中间需花费一年时间。另外的一年或是一年半的时间用于设计架构。我现在在Santa Clara碰面的这帮人正在讨论设计2012年的产品。我们正在讨论4 TFlops性能的产品,4倍RV770的性能。今天做出的决定会影响三年后的产品,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猜谜游戏。ATI不知道NVIDIA在2012年推出什么样的产品,NVIDIA也不知道ATI会怎么干。两家公司只是单纯的试图设计出对客户而言最好的GPU,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在性能,架构和功耗间找到完美的平衡。让我举个例来让你认识到设计时的讨论有多激烈,Carrell,花了三周时间,每天晚上花三个小时来讨论多少冗余单元应该放到RV770里。为RV770设计冗余单元给ATI的挑战比以前的还要大,因为ATI不得不面临芯片面积有限制这个事实。只是简单的增加冗余单元,随之而来芯片面积也增加,这样并不能奏效。RV770里的冗余单元并不能增加性能,只会增加芯片面积。如果对一颗已经很大的芯片而言,这点面积的增加不算啥,但是对一颗瞄准性能级市场,芯片面积被严格限制的产品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46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