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效能極限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8)
- - Barton2500+ 執行prime95好像有點過熱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367131)
|
---|
Barton2500+ 執行prime95好像有點過熱
呃```不曉得在這發帖有沒有發錯版@@
因為剛好有看到類似的文章,所以就發問了`~要是錯發請大大告知謝謝 ----------------------------------- cpu:amd barton 2500+ (未作任何加壓、超頻) fan:cq5(散熱擦的是cq5送的那小小一瓶,店員幫我弄的) mb: abit NF7-s v2.0 ram: adata ddr400 256mb*2 case:四大四小不知名廠牌(很輕,不曉得材質為何 ) power: hec silent 385 agp:msi 5900xt ----------- ![]() bios的記憶體我設 6-2-2-2.5 cpu=166*11 ----------- 主機沒有開側板,裝兩個8*8的(沒牌的)風扇在後面(往外抽) 一開機case大約36度左右,cpu大約50(在bios裡面看) 可是看版上大大建議剛買電腦要跑prime95測二十四個小時 我開了大約不到十分鐘 cpu衝到63,case到43~~(持續穩定上升中.....) 看了有點怕怕的,所以就先關起來,想問問大大這種溫度是不是就算不正常了啊?? ---------------------------- 如果過熱的話 我是應該去買同學說的as5散熱膏or把那兩個不知名的五十元風扇換掉呢?? ps.8*8風扇其中一個的電源孔只有兩個, 但我把他插在三支針的插座還可正常使用 不知道有沒有不良影響??? 呃問的東西有些雜```勞煩各位大大啦~~如果有敘述不詳盡之處我會盡速補上的!!! |
1.跟地獄裡的魔人比起來溫度是有點偏高
2.用AS5只是增加導熱速度 散熱不好還是沒用的 3.CASE最好有進風出風 形成空氣對流 4.沒有影響 |
主機前面建議加一個吸入風扇.把冷空氣吸進去,因為您好像沒提到有吸入系統風扇
AS5 約降個1~3度 (我的通常1~2度) 我NF7-S 2.0 散熱膏AS5 barton 2500+ 1.5V 沒開側板 {CQ5+ 後系統風扇12CM*1 (降至7V)} 這兩個用熱導管相連,都是用抽的 前系統風扇8CM*1 吸(降至7V)<----昨天挖前製面板作的 前系統風扇12CM*1 吸(降至5V) 待機: 主板32 CPU:45 玩遊戲 主板35 CPU:47 您的風扇電源線兩條,應該少一條測速的吧...沒差 跟之前比起來,我覺得多一個前置吸入風扇差了2.5~3.5度 給您參考 |
引用:
請問一下要怎麼降成7V case上的12mm風扇從12V降成5V,發現風量不夠 :laugh: |
引用:
底下轉貼自http://aoyama.myweb.hinet.net/ 網 教學如下 http://aoyama.myweb.hinet.net/5-7-12V.gif |
引用:
嗯嗯~~所以說跟case的空氣對流不好有關囉~~ 謝謝....呃...地獄裡的魔人大大 ..@@ |
引用:
嗯嗯~~大大說的沒錯,我還沒有裝吸入風扇~ (因為case上面沒有位置了,前面的位置是開關~) 如果我打算把case賣掉換一台的話 那種側板有裝風扇的對於cpu影響大不大啊?? 還是說要直接把前面挖開@@ 因為我的case溫度上升相較於cpu比較沒那麼明顯說~~ 還有熱導管```是要自己diy加裝嗎```看板上好像有大大提到可以用厚紙板自製? |
不會當機就好了,我是用A7V600,Barton2500+ oc 3200+,預設電壓就1.728V了(華碩都會加壓),聯力最便宜的機殼,前二後一風扇,CPU用原廠風扇,全速都到73度了,待機約在50~55度左右,裝了WPCREDIT後待機可以降到42度左右。
Prime95也測過26小時了,玩遊戲也都很穩,現在上網大約是48度,以上供你參考! |
引用:
側板風扇主要是吹主機板,對CPU降溫也有點幫助,別直接把前面挖開,除非您的手藝相當好,不然可能會很醜 :jolin: 而且整個挖開的話,灰塵會很多.... 附註:不是熱導管啦.....是風導管 :laugh: 熱導管能自製的話.......那您真的太強啦 :stupefy: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15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