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影片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7)
- - DVD影像格式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29099)
|
---|
DVD影像格式
請問各位大大所謂的 2.35:1 , 16:9 , LetterBox 影像格式,資料量差異有多大呢,3區的dvd代理商,為何老是大費周章的將音訊轉Dolby Digital 5.1,視訊轉LetterBox的.
|
音訊並沒有故意轉dd 5.1吧…
一區版本最少都是dd 5.1, 三區自然不能少, 要說故意的話,就是把原有dd 5.1轉成dd 2.0, 這種才是最不可原諒的, |
對對對!
像三區的火焰之舞明明是Pro-logic還在包裝上說成AC-3 害我以為音響接錯解不出來... |
其實ac-3包含的不只dd5.1,dd5.0,dds 2.0這些都是,
當然pro-logic應該也算在其中吧… 只是當dd5.1愈用愈多了後,大家就把ac-3當成dd5.1了。 有錯請指教… |
引用:
No,no,no!! prological算是類比音效,而ac3(現在已稱為dd)是屬於數位 音效!!!!! 我轉貼一則過去DDL大大所post的東東,很不錯唷,有需要的人看看吧!! 這些規格是每一位剛踏入AV界的新人所要了解的第一要目,但市面上並沒有專書介紹,雜誌偶爾會提到,但並不完整,一定要看上個十幾期,才會有較完整的概念,至於音響店老闆的說辭,我採保留態度,並不是說他 們不懂,而是水準參差不齊,加上商業面的考量,要從他們口中得知完整概念並不容易. Let me try to 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首先要把 THX 先抽離,因為它是不同架構的東西,把它放到最後在討論. 第一步先以"類比"/"數位"作第一步的區隔 類比 : DOLBY SURROUND , DOLBY PRO-LOGIC 數位 : DOLBY AC-3 , DOLBY DIGITAL , dts 這裡指的數位和類比是指訊號在轉為多聲道的處理過程,簡而言之,數位處理因為每一聲道獨立,所以分離度好. DOLBY SURROUND , DOLBY PRO-LOGIC 很早就存在了,至今也仍未淘汰,原因很簡單,它提供了最簡易的環繞方式,只要有訊源,他就可以模擬(類比矩陣編碼),像我看得利代理的正版日劇VCD,就是用DOLBY PRO-LOGIC,非常舒服. 至於 DOLBY AC-3 就得上溯到 LD 時代,那時只要打上 DOLBY DIGITAL AC-3 的碟片就代表純正的5.1聲道(若是加上 Lucas 的 THX "認證",那可是發燒友的最愛),但後來 DOLBY DIGITAL AC-3 的字樣卻省略了 AC-3 的標示,改為只有 DOLBY DIGITAL ,所以 DOLBY DIGITAL 有一段時間是可以和5.1聲道畫上等號的. 但到了 DVD 時代卻又不是如此,因為現在每一片 DVD 幾乎都打上了 DOLBY DIGITAL 的字樣,但卻不是每一片都支援5.1聲道,買的時候要看清楚,基本上較早的片都是不支援的,所以在這的 DOLBY DIGITAL 只是代表訊源為 digital ,並不等於5.1聲道. "dts"是另外一種壓縮規格,它壓縮的比例比 DOLBY DIGITAL 小,所以理論上它的聲音會比較好.:) |
請問三台的綜藝節目常有"立體聲"的模式
那又是怎麼回事呢????? |
非常感謝樓上的幾位前輩指導,但對畫面的格式,影像資料的問提不曉得有什麼資訊或以前的文章,可以讓大家更為了解的...
|
立體聲,就是分左右聲道
不過﹏幾年前電視送立體聲訊號的方法 其實只是把兩個mono分左右聲道傳送 就可以騙電視機顯示立體聲了 因為當年的立體聲系統頗貴,所以大多數都用這種假方法 當年的X檔案,就是用這種方法播送的(大家都以為是立體聲) 至於現在﹏就不知道了 |
Pro-Logic 可以是數位音源也可以是類比音源, 它只是一種 rematrix (矩陣編碼) 的對應方式.
Dolby Digital 2/0 有 Dolby Surround 的旗標. 只要擴大機偵測到這個資訊, 就會啟動 rematrix 的功能, 反轉回四聲道. 廠商在製作 DD 2/0 (Dolby Surround) 是利用 LPCM 5ch (未壓縮音源) L/R/C/Ls/Rs (5ch) -> Lt/Rt (Dolby Surround) Ls + Rs -> 7KHz low-pass filter -> S Lt = L + c" * C - s" * S Rt = R + c" * C + s" * S 出來的 Lt/Rt (LPCM) 再透過失真壓縮成 DD 2/0. DD 2/0 送給擴大機, 反解為 LPCM. 係數已知, 反向運算回 L/R/C/S 四聲道, 擴大機再類比輸出. 以前的 LD 大多利用 LPCM 5ch 轉 LPCM 2ch, 紀錄在 Digital Stereo 音軌. 只要把 Digital Stereo 送給擴大機, 啟動擴大機的 Pro-Logic 功能 (Digital Stereo 上頭沒有辨識訊號, 得靠自己判斷) 就可以反解回四聲道. 這種 Digital Stereo 比起 DD 2/0 效果好太多了, 它是未壓縮無失真音源. |
引用:
原本實在有點懶得打字,既然都沒人回,我來說說好了: DVD標準影像格式為: 720(水平掃描線)X480(垂直掃描線). DVD製作時可以選擇在這個解析度範圍下使用4:3 影像區域或者是16:9 影像區域. 假如製作時選用了4:3 影像區域, 那麼此時若要呈現 widescreen 電影就只好使用所謂的letterbox模式,以便讓其可以容納在此4:3 影像區域中(與過去的letterboxed LD類似).當然這時候,影像的上 下方勢必會出現許多的浪費空間!!!(即黑條!!) 如果加入squeeze技術,則可將16:9(含以上)的widescreen movie橫向壓縮成4:3影像區域,用16:9TV或有V壓縮的4:3TV來觀看時就能避免此一缺點並享受其所有的解析度!!!! 反之,假如製作時選用了16:9 影像區域,那麼此時widescreen 電影便可以占滿大部分的影像區域,被浪費掉的"黑條"空間便少之又 少!!事實上,由於在4:3 影像區域下16:9letterbox的電影實際大 小僅佔了全部影像區域高的3/4,因此只有用到360垂直掃描線, 可是如果採用了16:9 影像區域或者是有squeeze的4:3影像區域 ,同樣大小的影像就能完全使用到dvd格式上垂直掃描線的極限480條!!所以囉,採用16:9 影像區域或者是有squeeze的4:3影像區域,總是會比用4:3 影像區域的letterbox多出至少三分之一(約 33%)的垂直解析度,不管其寬螢幕比例(即aspect ratio )為何!!! <有錯請指正,thanks!>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29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