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數位行動產品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75)
-   -   ADAM亞果元素OMNIA PRO氮化鎵GaN四埠100W快速充電器簡測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77753)

LSI狼 2020-08-25 12:25 PM

ADAM亞果元素OMNIA PRO氮化鎵GaN四埠100W快速充電器簡測
 
感謝PCDVD網友出借此顆充電器供在下測試

產品特色:
●採用GaN氮化鎵功率元件,提高轉換效率,降低整體發熱
●兩個USB-C加兩個USB-A共四個輸出埠,自動偵測PD/PPS/QC/AFC/FCP/SCP等主流快充協議,最大輸出100W
●體積小巧,可收折式插頭設計,方便攜帶
●附贈200公分5A 100W充電線
●提供三年產品保固

產品規格:
型號:OMNIA PRO
輸入:AC100-240V,2.4A,50/60HZ
USB-C1/C2輸出(使用5A線材):5V/3A、9V/3A、12V/3A、15V/3A、20V/5A、PPS 3.3V-21V/3A,最大100W
USB-C1/C2輸出(使用3A線材):5V/3A、9V/3A、12V/3A、15V/3A、20V/3A、PPS 3.3V-21V/3A,最大60W
USB-A1/A2輸出:4.5V/5A、5V/4.5A、9V/2A、12V/1.5A,最大18W

此為網友出借,所以沒有外盒包裝,故直接從本體開始介紹

▼本體白色外殼較大面積的兩個面有商標

▼位於頂部的輸出埠,有兩個USB-C(USB-C1、USB-C2)及兩個USB-A(USB-A1、USB-A2),輸出埠有文字標示。通電後最上方的指示燈會發出白色燈光

▼側面印有型號、產品名稱、安規認證標章、輸入/輸出規格、產地

▼交流插頭可收折,方便收納

▼插頭收折後本體尺寸為85.3x61.9x29.1mm

▼本體重量為199克

▼隨附一條200公分USB-C to USB-C充電線

▼隨附USB-C to USB-C充電線E-Mark晶片資訊如下圖,支援20V/5A,100W電力傳輸,雖然標示USB3.1 Gen2,但實際上接頭內無D+/D-、TX1+/-、TX2+/-、RX1+/-、RX2+/-傳輸用線路針腳

▼兩端接頭與正負線路的等效內阻為0.187Ω

ADAM亞果元素OMNIA PRO氮化鎵GaN四埠100W快速充電器官網標示輸出組合:
◆單USB-C:100W
◆單USB-A:18W
◆雙USB-A:12W+12W
◆單USB-C加單USB-A:80W+18W
◆USB-C1加USB-C2:65W+30W
◆USB-C1加USB-C2加單USB-A:45W+30W+18W
◆USB-C1加USB-C2加雙USB-A:45W+30W+12W+12W

但實際測試到的輸出組合:
◆USB-C:單埠100W(5A線材)/60W(3A線材)
◆USB-A:單埠18W,雙埠12W+12W
◆單USB-C加單USB-A:USB-C埠80W(5A線材)/60W(3A線材),USB-A埠18W
◆USB-C1加USB-C2且五秒內兩埠都觸發15V/20V:45W+45W
◆USB-C1加USB-C2且五秒內其中一埠未觸發15V/20V:未觸發15V/20V的埠18W,有觸發15V/20V的埠80W(5A線材)/60W(3A線材)
◆USB-C1加USB-C2且五秒內兩埠均未觸發15V/20V:C1埠18W,C2埠80W(5A線材)/60W(3A線材)
◆USB-C1加USB-C2加USB-A且五秒內C1/C2都觸發15V/20V:C1埠30W,C2埠45W,USB-A單埠18W,雙埠12W+12W
◆USB-C1加USB-C2加USB-A且五秒內C1/C2其中一埠未觸發15V/20V:未觸發15V/20V的埠18W,有觸發15V/20V的埠65W(5A線材)/60W(3A線材),USB-A單埠18W,雙埠12W+12W
◆USB-C1加USB-C2加USB-A且五秒內C1/C2均未觸發15V/20V:C1埠18W,C2埠65W(5A線材)/60W(3A線材),USB-A單埠18W,雙埠12W+12W

若USB-C1/C2一開始觸發15/20V,後期觸發電壓降到15V以下時,輸出功率也會調降至18W,降到18W以後,即使觸發電壓回到15V/20V,輸出功率也不會升高
為了辨識及修改輸出電壓/電流組,插上/拔下裝置時,充電器會先斷電再通電,建議裝置插拔間隔時間不要小於五秒,避免偵測異常

▼USB-C1/C2埠單獨使用並搭配5A線材,充電定義支援PD2.0/3.0、PPS、QC2.0/3.0、QC4+、AFC、FCP、SCP、Apple 5V/2.4A、SAMSUNG 5V/2A、BC1.2、DCP 1.5A,最大功率100W

▼USB-C1(上)/C2(下)埠單獨使用並搭配5A線材,固定檔及PPS檔的PDO資訊內容,PPS檔最高電壓的目標值21V,但實際不到20V,所以外框變成紅色

▼USB-C1(左)/C2(右)埠各組輸出轉換效率表,空載下交流輸入功率為0.65W,整體轉換效率在70.1%至92%之間

▼USB-C1(紅)/C2(綠)埠PPS檔3.3V輸出負載測試,隨著電流增加,C1/C2輸出電壓下降,當輸出電流超過3.3A(C1)、3.4A(C2)便會截止

▼USB-C1(紅)/C2(綠)埠固定檔5V輸出負載測試,隨著電流增加,C1/C2輸出電壓下降,當輸出電流超過3.3A產生大幅壓降,超過3.4A便會截止

▼USB-C1(紅)/C2(綠)埠固定檔9V輸出負載測試,隨著電流增加,C1/C2輸出電壓下降,當輸出電流超過3.3A便會截止

▼USB-C1(紅)/C2(綠)埠固定檔12V輸出負載測試,隨著電流增加,C1/C2輸出電壓下降,當輸出電流超過3.3A便會截止

▼USB-C1(紅)/C2(綠)埠固定檔15V輸出負載測試,隨著電流增加,C1/C2輸出電壓下降,當輸出電流超過3.3A便會截止

▼使用5A線材,USB-C1(紅)/C2(綠)埠固定檔20V輸出負載測試,隨著電流增加,C1/C2輸出電壓下降,當輸出電流超過5.4A便會截止

▼USB-C1(紅)/C2(綠)埠PPS檔21V輸出負載測試,隨著電流增加,C1/C2輸出電壓下降,當輸出電流超過3.3A會大幅壓降到只剩1至2伏特,但直到6A都沒有截止輸出

▼USB-C1/C2埠搭配3A線材,會更改PDO資訊內容,固定檔20V最大電流下修至3A

▼使用3A線材,USB-C1(紅)/C2(綠)埠固定檔20V輸出負載測試,隨著電流增加,C1/C2輸出電壓下降,當輸出電流超過3.3A便會截止

▼USB-C1/C2埠80W輸出模式並搭配5A線材的PDO資訊內容,固定檔20V最大電流下修至4A

▼使用5A線材,80W輸出模式的固定檔20V輸出負載測試,隨著電流增加,輸出電壓下降,當輸出電流超過4.9A便會截止

▼USB-C1/C2埠65W輸出模式並搭配5A線材的PDO資訊內容,固定檔20V最大電流下修至3.25A

▼使用5A線材,65W輸出模式的固定檔20V輸出負載測試,隨著電流增加,輸出電壓下降,當輸出電流超過3.9A便會截止

▼USB-C1/C2埠45W輸出模式的PDO資訊內容,固定檔20V最大電流下修至2.25A,PPS檔最大電壓下修至16V

▼45W輸出模式的PPS檔16V輸出負載測試,隨著電流增加,輸出電壓下降,當輸出電流超過3.3A便會截止

▼45W輸出模式的固定檔20V輸出負載測試,隨著電流增加,輸出電壓下降,當輸出電流超過2.7A便會截止

▼USB-C1/C2埠30W輸出模式的PDO資訊內容,固定檔12V最大電流下修至2.5A,15V最大電流下修至2A,20V最大電流下修至1.5A,PPS檔變成兩組,分別是3.3V-11V與3.3V-16V,最大電流均為3A

▼30W輸出模式的PPS檔11V輸出負載測試,隨著電流增加,輸出電壓下降,當輸出電流超過3.3A便會截止

▼30W輸出模式的固定檔15V輸出負載測試,隨著電流增加,輸出電壓下降,當輸出電流超過2.3A便會截止

▼30W輸出模式的固定檔20V輸出負載測試,隨著電流增加,輸出電壓下降,當輸出電流超過1.8A便會截止

▼USB-C1/C2埠18W輸出模式的PDO資訊內容,固定檔9V最大電流下修至2A,12V最大電流下修至1.5A,15V最大電流下修至1.2A,20V最大電流下修至0.9A,PPS檔變成兩組,分別是3.3V-5.9V與3.3V-11V,最大電流均為3A

▼18W輸出模式的PPS檔5.9V輸出負載測試,隨著電流增加,輸出電壓下降,當輸出電流超過3.3A會產生大幅壓降,超過3.4A便會截止

▼18W輸出模式的固定檔9V輸出負載測試,隨著電流增加,輸出電壓下降,當輸出電流超過2.3A便會截止

▼18W輸出模式的固定檔12V輸出負載測試,隨著電流增加,輸出電壓下降,當輸出電流超過1.8A便會截止

▼18W輸出模式的固定檔15V輸出負載測試,隨著電流增加,輸出電壓下降,當輸出電流超過1.4A便會截止

▼18W輸出模式的固定檔20V輸出負載測試,隨著電流增加,輸出電壓下降,當輸出電流超過1.4A便會截止

▼USB-A1/A2埠單獨使用,充電定義支援QC2.0/3.0、AFC、FCP、SCP、Apple 5V/2.4A、SAMSUNG 5V/2A、BC1.2、DCP 1.5A

▼USB-A埠各組輸出轉換效率表,空載下交流輸入功率為0.65W,整體轉換效率在68.5%至87.2%之間

▼USB-A1(紅)/A2(綠)埠5V輸出負載測試,隨著電流增加,輸出電壓微幅上升,當輸出電流超過3.2A(A1)、3.1A(A2)便會截止

▼USB-A1(紅)/A2(綠)埠9V輸出負載測試,隨著電流增加,輸出電壓微幅上升,當輸出電流超過超過2.2A(A1)、2.1A(A2)便會截止

▼USB-A1(紅)/A2(綠)埠12V輸出負載測試,隨著電流增加,輸出電壓上升,當輸出電流超過超過1.7A(A1)、1.6A(A2)便會截止

▼若USB-A1與USB-A2埠共同使用,兩個埠僅限5V輸出,充電定義只支援Apple 5V/2.4A、SAMSUNG 5V/2A、BC1.2、DCP 1.5A

▼USB-C1連續輸出100W一小時後本體的紅外線熱影像圖


優點:
1.使用GaN氮化鎵功率元件,體積小卻有100W大功率輸出,可折式插頭方便收納
2.兩個USB-C加兩個USB-A,四輸出埠使用彈性高,並隨輸出埠連接狀況修改輸出電壓組別及限流門檻
3.支援PD2.0/PD3.0、PPS、QC3.0/QC2.0、QC4+、AFC、FCP、SCP等多種快充協議
4.USB-A輸出帶小幅電壓補償
缺點:
1.空載功耗偏高,插著什麼都不接的耗電量為0.65W,長時間不使用時建議拔除
2.最高效率雖可達92%,但低電壓/電流輸出下效率最低只有68.5%
3.多埠輸出功率部分配置與原廠網站標示不符,多埠USB-C使用時設置觸發門檻,接上後五秒內未觸發15V或以上電壓,則該埠功率會自動下修至18W,充電初期PDO資訊改變可能會影響裝置溝通充電協議,當裝置插拔的間隔時間過短(小於五秒)也容易造成誤判
4.USB-C的PPS檔21V檔位輸出電壓值與限流保護動作異常

報告完畢,謝謝收看

red13 2020-08-26 12:03 AM

引用:
作者LSI狼
◆USB-C1加USB-C2且五秒內其中一埠未觸發15V/20V:未觸發15V/20V的埠18W,有觸發15V/20V的埠80W(5A線材)
..


我覺得這樣設計比較適合我的使用方式

我一個USB-C接NB(DELL XPS15 130W),一個USB-C接手機(iPhone快充18W)
所以我希望一個是80W,一個是18W

但是實際用起來
當USB-C1 接NB,XPS15可以充電
但USB-C2再接手機時,XPS15就沒有在充電
我想這個時候,應該是變成 65W+18W了吧

因為
當USB-C1 接NB,XPS15可以充電
但USB-A1再接手機時,XPS15就在充電
(USB-C + USB-A 是80W+18W)

LSI狼 2020-09-05 02:36 AM

引用:
作者red13
我覺得這樣設計比較適合我的使用方式

我一個USB-C接NB(DELL XPS15 130W),一個USB-C接手機(iPhone快充18W)
所以我希望一個是80W,一個是18W

但是實際用起來
當USB-C1 接NB,XPS15可以充電
但USB-C2再接手機時,XPS15就沒有在充電
我想這個時候,應該是變成 65W+18W了吧

因為
當USB-C1 接NB,XPS15可以充電
但USB-A1再接手機時,XPS15就有在充電
(USB-C + USB-A 是80W+18W)


因為觀察到的協議就是這樣,十秒內沒有觸發15V或以上的,就會調降18W,依照您的使用,iPhone只會申請9V,所以理論上該埠會降到18W,另一個埠有申請15V就是80W
不然就是您要把NB接在USB-C2,手機接在USB-C1試試,因為測試起來這顆USB-C2會預設較大輸出功率PDO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03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