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美女主播房業涵抱怨 播您說想看的新聞 但沒人要看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46318)

E.A.G.Y.O.O 2018-05-08 05:41 PM

美女主播房業涵抱怨 播您說想看的新聞 但沒人要看
 


你是否也曾批評,新聞報導「愈來愈難看」,因為充斥著網路農場的新聞,甚至還多了羶色腥味,但選擇了拿掉這些「難看」新聞後的結果,又是甚麼呢?

華視美女主播房業涵,6日在粉絲專頁感慨,寫道「最近,我不確定大家有沒有看到華視新聞的轉變,我們捨棄了平常你會說『這有什麼好報的新聞!』,EX:打架鬥毆、酒醉鬧事、小車禍三寶、吸毒砍父⋯。說真的,這些新聞,通通都是『收視良藥』,只要ㄧ播出,必定吸引觀眾眼球,只要你滑進網路新聞排行榜必定就是這些新聞,這是新聞競爭白熱化的結果,為了博取收視率,聲光效果尤其重要,所有電視人皆深知這事實。」

她表示,「華視新聞目前,徹底移除了這些新聞,你打開電視,看到的絕對是社會重案調查、國家政策推動、教育人事案、兩岸脈動、美中貿易、兩韓後續、醫療新知、環境保育、體育賽事⋯。這些「許多人曾罵,怎麼都不報的有用新聞。」甚至國際新聞,佔了整節新聞的1/4版面,這是以前不曾出現過的事情。」

你們在網路上嚷嚷想看的好新聞,我們都在做,但也正在重挫收視率、重挫團隊士氣,我們團隊始終迷網,自己是不是錯了,台灣觀眾想看的,就是原本的那些罷了。但如果我們也這麼想,那麼這點改革也宣告失敗。……」

不過有多無奈?最後房業涵仍在文末標註,「為了點閱總得先放我的播報照你才願意點進來看文章,這就是社會。」

多數網友支持力挺,留言「終於有一家新聞業者,,發現台灣的媒體問題了。 新聞媒體本身就有公眾利益的 角色扮演。…我們會先優先轉台到華視新聞來看看。」、「我在國內專業的新聞傳播大學唸了四年書,但是一直覺得為什麼國內的新聞總是那麼地不專業…很高興華視新聞可以做真正專業的新聞,對整個社會有益的新聞~~」

不過諸多的打氣,房業涵雖然多數回應表達感謝,但偶爾也不禁吐露無奈,寫道「正面沒人看 還是沒用。」(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arbu 2018-05-08 05:53 PM

引用:
作者E.A.G.Y.O.O
多數網友支持力挺,留言「終於有一家新聞業者,,發現台灣的媒體問題了。 新聞媒體本身就有公眾利益的 角色扮演。…我們會先優先轉台到華視新聞來看看。」、「我在國內專業的新聞傳播大學唸了四年書,但是一直覺得為什麼國內的新聞總是那麼地不專業…很高興華視新聞可以做真正專業的新聞,對整個社會有益的新聞~~」


我家新聞頻道只看公視,不會難看到哪裡去啊。
小時候不就都看這些新聞而以,日子沒有過的比較不高興啊。

挑對的事情作是一種堅持!想每天被洗腦就自己沉淪吧。

campbells 2018-05-08 05:56 PM

講一堆
先把業配新聞拿掉再說

77io 2018-05-08 06:05 PM

56台的7點新聞 不播報社會新聞啊.
沒什麼機會 按到華視去.

體育新聞 也不是每個人都看.
我就只看看MLB 世足.
你報啥NBA 網球 OOXX 我一樣轉台.

娛樂新聞 我也不看啊.
除非真的很重量級的藝人的大事情.

其實58不錯 不過 他新聞的時段很少.
假日/收盤後 都在報啥吃吃喝喝的.

Marui 2018-05-08 06:14 PM

之前就有發現到了...結果拿掉那些之後
就只剩下小狗生小孩...巷口大媽吃壞肚子去找店家理論這種的....

nick6666 2018-05-08 06:20 PM

很久沒看電視了.......XD

mtd 2018-05-08 06:20 PM

這比例有逆天

Swift 2018-05-08 06:31 PM

可是華視新聞台會有約十分鐘左右都是一個賣果菜汁機的****

chengjer 2018-05-08 06:32 PM

看新聞上PCDVD就可以,網友會幫忙選"優質"新聞幫忙轉貼.

enduser 2018-05-08 06:36 PM

公視新聞看不下去,問題不在主播,而是旁白
有時候措辭和口音很奇特,想刻意擺脫戲劇化,結果語氣又不像NHK那種平鋪直敘的論述,聽起來枯燥感很重
這點寰宇新聞好多了,明明報導的是完全陌生的國際事務,用字遣詞就是會讓人想要願意聽他怎麼說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43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