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影片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7)
- - 世界大戰其實還不錯....(劇情有洩)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507182)
|
---|
世界大戰其實還不錯....(劇情有洩)
今天看了早場的世界大戰,人超多,而且看電影時後面有人一直碎碎念,很煩.
個人覺得特效真的很棒很真實,不同於星戰的絢麗科幻特效,而是呈現 真實世界的物理現象,如地震,狂風,崩塌...... 劇情方面,有別於一般科幻片的主角,這次的阿湯哥,只是一個平淡無奇 自私自利的地球人,在片中其唯一的目的,就是生存,為了生存下去,連傷 害別人都在所不惜,為了保護家人,犧牲別人也無妨,這就是主角.... 本片在氣氛上的表現真的很不錯,當然,這也是拜視覺特效之賜,以下舉例之 當烏雲集結空中時,整部片的氣氛表現是好奇興奮. 當雷擊不正常發生時,氣氛表現轉為驚嚇緊張. 雷擊結束時,整個氣氛幾乎凝結懸疑. 外星人出現時,氣氛轉為害怕,絕望......不知所措 能將特效完整的詮釋氣氛,這點真的很不錯. 音效方面也不錯,例如外星人機械奇異的怒哄,真的有點震撼人心. 我想認為這部片差的朋友,應該是基於傳統科幻英雄片的荼毒過深. 很多人在入場前,應該是有著id4的映象,而發生先入為主的觀念去欣 賞這部片,以下列出三點論之. 1.很多人應該認為阿湯哥應該是在某種領域有著過人的成就,這領域的 技能能用於對付外星人,而阿湯哥也是一個自視不凡有著滿腔世界責任 的人...........結果......答案是否定的,阿湯哥不是天才,也不是超級士 兵或是王牌駕駛員,只是一個想活下去的平凡人. 2.這部片並沒有強調地球人和外星人壯闊的對抗,而是把焦點縮的非 常小...."阿湯哥一家人",這部片嘗試以比較不一樣的角度來詮釋科幻災 難片,個人是很欣賞,誰說主角就要有責任保衛地球,拯救人類?主角也是 血肉之軀,主角也有權力逃避和害怕阿:D 3.就是結局,也許是相當合理,但是觀眾的我還是無法接受,太草率..... 世界大戰我給90分,不過結局太差扣5分.......也就是85分. |
我個人有比較不一樣的看法,其實從一個家庭絕望的逃亡這點去著墨是滿新鮮的,不過這會讓我覺得選角選錯了,這片讓我感覺根本不該選阿湯哥,很簡單,阿湯哥就是帥,你不覺得他在裡面詮釋這個腳色詮釋的有點糟糕,他的內心戲功力本人真的覺得勾不太到人。
本片我去看之前就大概知道是怎樣的戲劇,所以反而帶著非類ID4影片的愉悅心情去觀賞,不過阿湯哥這方面真的沒有引起太大的共鳴,你說的那些驚嚇恐懼都是特效堆出來的,我沒有因為阿湯哥的害怕而害怕,沒有因為他的絕望而絕望,這點令人滿失望的。 電影畢竟是電影,該爆的點還是得爆,這片整個逃亡過程其實滿沉悶的,就是看到,跑,看到,跑,明天過後起碼會鋪一點梗,這片幾乎沒有,安排地下室那一段超奇怪的,感覺沒有太大的意義,他把那個男生殺了只讓人覺得,喔,殺了喔,沒營造出,好可怕喔,他為了自己把他殺了ㄟ,沒有令人驚艷的感覺,這片鋪橋真的鋪的滿隨便的。 PS:本片看到2/3時大約有10個人受不了走出去了。 |
引用:
大約10個人走出去... 其實是去上廁所吧 :jolin: :jolin: |
我跟我女友還滿無聊的,有注意有沒有人回來,只有一個人是進來的~
|
我上一次看到最多人上廁所的電影就是陰宅了
平均一次開門都有兩個人結伴一起 因為我被嚇得很厲害 :stupefy: ,所以我很高興那些上廁所的人幫我分心 |
我倒是覺得殺人的那段很沉重,小女孩知道爸爸要去殺人、還假裝不知情把眼睛和耳朵蓋上唱歌。明明已經沒有活下去的機會、還要欺騙自己明天會更好。那種惶恐與無助,我覺得本片詮釋的漂亮。
或許又是宣傳有問題?片中有一段說的好,這不是戰爭、這是一場計畫好的大屠殺。 |
如果延續下去,阿湯哥得到什麼?
除了兄妹倆"認定"這位老爸外∼還有什麼嗎? PS.右邊口袋還得到一顆冰的石頭... |
我有個問題
在地下室不是有提到,外星人這次的攻擊只是第一波而已嗎? 那第二波勒??? 難不成續集...... 那第一波的外星人不就是白老鼠嗎??? :jolin: (想太多 :jolin: :jolin: ) |
引用:
我們才是白老鼠 :jolin: :jolin: :jolin: 有謠言說史蒂芬先生要把它拍成三部曲, 謠言謠言... |
引用:
依照兩星球時間計算標準的不同 想必對地球人來說又是一百萬年後了吧 :laugh: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51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