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高價菜鳥 韓大學畢業生年薪百萬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744364)
|
---|
引用:
完全正確 只要以代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不變,這種現象就不會消失 各位上班族真的要覺悟,別天真的以為每天義務加班就會給老闆留下好印象 然後幫你升官加薪 相反的,老闆們心裡想的是跟中國人東南亞勞工比起來,你有多貴 心中一面盤算著那些工作可以outsource出去, 那些工作等廉價勞工學起來後就要一腳踢掉你 台灣人目前仍然沒有經營品牌的觀念, 許多老闆仍侷限在廠房,設備,土地這些要素上 最後不務正業跑拿公司錢炒股票的一堆 |
引用:
白種人真的很聰明,一方面懂的利用品牌賺取高額利潤 另一方面壓榨亞洲代工廠以取得最低成本 曾在產業待過,這些白人客戶只能用"X"(bee~!消音中)來形容 自己休假時完全不準別人打擾,很重視休閒 卻要求代工廠一直加班達成出貨目標,否則便拿出一堆違約條款來威脅你 偏偏台灣老闆特喜歡接這種生意,賺2%辛苦錢還洋洋得意 韓國人的確某方面讓人覺的很討厭,尤其談到棒球比賽 但至少他們某幾家大企業敢經營品牌和白人拼 台灣人敢嗎? |
引用:
白人不是比較聰明, 而是台灣的業主為了接單, 就算沒尊嚴也無所謂, :unbelief: 一堆業主認為只要能接到單就好, 利潤差一點沒關係, 反正只要壓榨一下員工就能讓獲利好一點點, 也因為這樣的觀念, 白人當然可以好好的比價, 讓台灣的廠商自己砍價搶單, 他們也樂得撿便宜, 最後的結果就是白人獲利佳薪資發得高, 而台灣的的代工廠就只能賺那微薄的苦命錢, 然後台灣的員工只能不斷羨慕國外的公司薪資真高。 |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藉口...
. 短短幾篇文章. 看到這麼多藉口. 台灣人會輸給韓國,不是沒有原因, |
引用:
亂講.. 誰說的 :unbelief: :unbelief: :unbelief: :unbelief: |
引用:
所以算給你看還是看不懂嗎?? 假設 台灣月薪3萬,一個月支出(所有支出統合計算)2萬 日本月薪9萬,一個月支出(所有支出統合計算)6萬(物價三倍,也就是說房租吃用...) 台灣一個月只能存下1萬,但日本就能存下三萬 照你的想法,帳面上賺9萬,生活費就要花9萬???? 台灣還有人一個月賺3萬,一個月花5萬的人不是嗎??? 照正常的算法ok,日本房租很貴是沒錯啦,吃用也很貴,大概都在台灣的三倍左右 但是一樣有人很節省花費,但是一樣節省花費,台灣賺3萬花2萬存1萬, 日本賺9萬花6萬存3萬,日本人買60萬的車,只用存20個月大約一年半, 台灣人買車要存60個月要五年 另外不要說什麼靠自己啦,自己不努力別怪別人 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好了,我努力工作五年可以存下300萬 但是很不幸的我的學弟,五年前進公司,他辛苦五年要存300萬大概要不吃不喝 然後每天睡車站才存的下300萬,為什麼?? 我們的工作性質一模一樣,做的事情也一模一樣,起薪被狂降,要怎麼存錢?? 有的人說什麼風涼話,說以前的人靠自己努力一個月賺10萬 現在的人靠自己努力一個月一樣可以賺10萬,所以都是靠自己啦? 這種笑話真是純粹自我安慰罷了,何解??? 以前的人努力一個月賺10萬,現在你靠自己努力一個月一樣賺10萬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現在努力一個月賺10萬如果在過去搞不好一個月可以賺20萬???? 為什麼??因為薪資水準降低了,你現在一個月賺10萬所要付出的努力心血 在過去其實價值一個月20萬,這就是現實 台灣經濟越來越差的現實 |
引用:
這個假設只能對外國人成立 如果同樣的條件下 1.那個日本人存下的3萬約等於台灣人存下的1萬,在當地消費值 2.如果你是當地土生土長,通常你的消費能力和當地相當,所能存下的錢可能沒妳想像的多 舉例,德國估計大學生平均消費每月約650歐元(只單純食衣住行) 但比較節省的外國人約可以控制在300歐元以下 當地學生如果每月只有500歐元可消費,就快受不了了 這種情形在美國也是如此 如果在收入較高的國家拿去收入較低的國家消費或反之 這種差別才會明顯 所以,才會有收入''購買力''的統計 因為幣值不同,通貨膨脹不同,物價不同 居住花費不同 必須以當地收入當地消費來統計才相對公平些 但是有一點比較確定 收入較高的國家 事實上也認識不少韓國學生 但我實在看不出韓國同學比台灣富的感覺 另外,韓國同學,如果不是研究單位的 通常希望進入大型企業(幾乎90%的人都是這樣想) 好像沒進入大企業就很難存活的感覺 |
引用:
這個假設只能對外國人成立 如果同樣的條件下 1.那個日本人存下的3萬約等於台灣人存下的1萬,在當地消費值 2.如果你是當地土生土長,通常你的消費能力和當地相當,所能存下的錢可能沒妳想像的多 舉例,德國估計大學生平均消費每月約650歐元(只單純食衣住行) 但比較節省的外國人約可以控制在300歐元以下 當地學生如果每月只有500歐元可消費,就快受不了了 這種情形在美國也是如此 如果在收入較高的國家拿去收入較低的國家消費或反之 這種差別才會明顯 所以,才會有收入''購買力''的統計 因為幣值不同,通貨膨脹不同,物價不同 居住花費不同 必須以當地收入當地消費來統計才相對公平些 但是有一點比較確定 收入較高的國家 事實上也認識不少韓國學生 但我實在看不出韓國同學比台灣富的感覺 另外,韓國同學,如果不是研究單位的 通常希望進入大型企業(幾乎90%的人都是這樣想) 好像沒進入大企業就很難存活的感覺 |
怎好像沒提到各國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
|
引用:
問題是台灣車60萬,日本才60萬嗎........ 我是對車沒研究啦.....不過日本有這麼便宜嗎...... 以三倍物價算,請先X3 是180萬吧........ 有錯請指正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43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