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重機上國道 立委民眾疑慮多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67826)
|
---|
我提一個中間的辦法~~
以我個人立場 我不反對重車上國道 但是我怕碾到重機的騎士~~ 因為重機在我車前滑倒的機率比汽車高很多~~ 所以 如果重機要上國道 那就只規定駕駛路肩如何~~ 路肩除了調撥以及救護車故障車之外 一般來說是沒啥車子的~~ 萬一滑倒 也比較不會被後面的車子追撞 畢竟重機對人的保護性不比汽車~~ |
引用:
人品吧? 上週我開車走106線道到平溪, 沿路上欣賞美麗的桐花 後方有兩台重機跟著 我就讓出路讓他們超過 騎士超過後舉個手致意 大家都很愉快 |
引用:
聽說...最近有個葉少開C63 AMG的 130KM在市區飆? 還直接害死兩人 聽說...北部有個跑車的300俱樂部,有空就台北→墾丁一路飆 聽說...某台法拉利在隧道前超速撞毁,駕駛說再買一台就好囉 有錢人的屎,你久聞不知其臭,還是自願被這些屎燻滿身,還自得其樂? 不然怎麼不見你去劈這也不小的一坨屎? |
引用:
汽車可以半躺著聽音響吹冷氣講電話看DVD 重機又不行 傻了才在跟你慢慢排隊勒 :laugh: |
引用:
這是假中立吧 :jolin: :jolin: 路肩是拿來幹嘛用的? 想害人撞車還是被撞也不是這樣吧? :jolin: 講個實在一點的,很多人扯轉倒如何… 快速道路也開放很久了,這裡有人三不五時就壓到騎重機的嘛? 歡迎經驗分享 :unbelief: 重機危險?我比較怕四輪的反過來玩重機 兩三個禮拜前,在建國碰到一台golf, 我在外線騎我的,他從內線超車後就切外線 開始擋車亮煞車燈,我切車道對方就跟著切 沒事就閃一下頓一下 這樣玩的人很少嘛? 幾乎每個月都會碰到各種不同的挑釁法 我是不敢上高速公路啦,不是因為重機怎樣危險 而是路上很多XX 汽機車駕駛 :jolin: :jolin: |
引用:
我比較好奇,叫重機跟著汽車在交流道堵著是基於怎樣的想法? :confused: 又不是從旁邊快速刷卡通過 |
引用:
初期我也不敢上(或許也不太有機會,因為試辦是在中南部) , 不是自己技術的問題, 而是怕遇到那些腦袋有洞 , 看到大重就好像看鬥牛看到紅布 一樣的汽車駕駛 .. 至於怕輾過騎士的人 , 你可以做好保持安全距離 , 通常這樣就沒有問題了 . 如果還是怕 , 除非你就住在高速公路 , 出門就是在高速公路上 , 否則以一般的 平面道路 , 你還是會遇到相當數量的機車 . 平面道路怎麼做 , 高速公路上面就 怎麼做 , 大家都會相安無事 . 另外再度宣導 , 多花一點點錢 , 每年不用多 , 兩三千元就可以買到很不錯的第三 人責任險的保險 , 對於怕交通事故造成的賠償的人 , 是很夠用的 . 大重有他的門檻 , 要騎要花更多的金錢跟時間才有辦法做到 , 所以通常可以撇除 掉小屁孩 , 會擔心輾過騎士的人 , 這些在一般道路上亂騎的人才是你該擔心的 . 而騎大重的人沒有人是想找死的(或許你認為騎乘的方式很糟) , 不會 動不動就摔倒讓你去碾 , 這點各位可以放心 . 而且以路面品質來說 , 高速公路的品質比一般平面道路好上很多很多 , 加上大重 的性能比一般小綿羊好上很多很多 , 所以大重行駛高速公路則是相對更安全的 . 大家可以平常心看待 . |
引用:
我也提一個中間的辦法~~ 以我個人立場 我不反對重車上國道 但是我怕碾到重機的騎士~~ 因為重機在我車前滑倒的機率比汽車高很多~~ 所以 如果重機要上國道 那就只規定所有小汽車只能駕駛外側車道如何~~ 然後把中間跟內側車道都給重機使用,這樣就不容易發生重機被後頭小汽車追撞的情況了~~~ :p |
引用:
引用:
你們的辦法都不好 我也提一個中間的辦法~~(真正的中間,集合兩位的大成∼) 以我個人立場 我不反對重機上國道 但是我怕碾到重機的騎士~~ 因為重機在我車前滑倒的機率比汽車高很多~~ 所以 如果重機要上國道 那就只規定所有小汽車只能駕駛外側車道如何~~ 然後把中間跟內側車道都給重機使用,為了避免車道交叉可能產生危險, 內車道一律不得變換車道 一定要由國道頭行駛到尾 這樣就不容易發生重機駕駛倒地後後頭小汽車輾到的情況了 :yeah: 這辦法很好吧? 我真TMD的無聊....... |
引用:
偶爾不是有腳踏車會騎上去~~~環保意識抬頭阿~~~~~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27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