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房價貴到成為十大民怨之首了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77384)
|
|---|
引用:
錯 更加合理 房屋本來就是愈久價值愈低 只有土地才能不提折舊 那地價「漲價歸公」合不合理呢? 若中華民國還統治著大陸 我會說不合理 但是目前以台灣來說 再合理也沒有了 原因在於土地是稀有資源 人口增加但國土面積卻不會增加 所以光靠「養地」就能增加財富 但這是不對的 資源要做有效的運用才是真正的有用 地價漲價歸公可形同土地的折舊 (通膨造成賣價的購買力損失) 增加土地的持有成本 大家討厭投機客炒房 那炒地皮呢? |
引用:
更討厭!!! :mad: |
引用:
房子的價值在於地,如果你把台北一棟房子連根挖起種到雲林去,當場就沒價值。 |
引用:
我想關鍵點在於"土地是公共財" 比如說現在大家的觀念是水資源是國民所共有的,不能為私人所襲斷的 如果變成私人可以完全擁有 上一代的人由合法或非法的方式取得水權 這一代的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你是沒有水權的 如果上一代沒有買到水權的話 你這一輩子就註定只能永遠的跟人買水喝,水價由私人決定 有水權的人,只要守在那就能有源源不斷的錢會流到口袋裡 同樣有,如果是陽光為私人所擁有呢? 空氣呢? 很奇怪的,大家都不能接受陽光、空氣、水的權力被私人所持有 為什麼同樣不能再生的土地卻認為被私人所持有是很正常的? 人沒有土地也不能生存下去啊? 為什麼觀念不是: 從國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擁有使用國家土地的權力,使用愈多的土地就得付愈多的代價 我認為不必漲價歸公,但是至少要做到以市值來課稅,讓持有者必需做出大於課稅代價的土地利用 而不是把土地屯在那裡等著它漲價,其他人也不能利用 |
引用:
設保留地不等於把人口集中到都市,只是特定幾個地方禁止開發而已, 縮短城鄉差距也不是台灣自己發明的,許多國家都有這種政策, 因為城鄉差距往往也代表了貧富差距,貧富差距過大對國家就不是很好, 總不能要鄉下地方的人都一直苦哈哈的過日子吧........ :ase 至於日本可耕地比例問題,在下查過了,12%~16%的數據都有, 但重點是,日本的平原盆地是佔國土總面積的29%~ 而台灣現行可耕地比例是23%,但平原盆地比例卻僅有26%......平原地幾乎都拿去種田了 應該沒有多少國家有這麼高比例吧.......... :ase 當然,相信有部分可耕地是屬於海埔新生地跟山坡地,但畢竟海埔新生地不是想要就有, 而山坡地過度開發對生態環境也有不良的影響......還是只能說,台灣人實在太多了 :cry: |
引用:
歐洲到了16世紀才有圈地運動,那時才開始有土地所有權的觀念。 非洲70年代後會出現一堆窮人,也是土地私有化觀念的引進,一般老百姓沒這種觀念,突然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地方。 |
引用:
如果你指的是一般的陽光、空氣、水, 那美國的陽光、空氣、水;台灣的陽光、空氣、水;英國的陽光、空氣、水 沒有什麼差別,也就是沒有所謂的稀少性,也就是一般公共財的非排他性 但如果是指"乾淨的水"、"乾淨的空氣",就有其稀少性問題 有了稀少性問題,在自由貿易下,就可由價格來調節供需 水的問題,目前還看不出,但等到如科幻電影般,全球水資源高度污染 如果你擁有乾淨的水資源,且數量遠少於大眾需求量, 你願把"乾淨的水" 當公共財嗎? 同樣的以土地來說, 台北市大安區的土地和台灣某深山的土地,一樣嗎? 紐約第五大道的土地和其他州的玉米田土地,一樣嗎? 既然不一樣,就有其稀少性問題,那如何把土地視為公共財 就算土地全部國有,人民只可向政府租地上使用權 你覺得全台土地的租金會一樣嗎? |
我只記得....台北縣一個30坪公寓的價錢
可以在高雄買3樓透天有找....高雄縣...應該可以買到5樓別墅了吧.... :jolin: :jolin: :jolin: :jolin: |
引用:
專家沒有說錯阿 用方便的交通把市郊和都市連接起來,增加房屋的基數..長久來看可以改善供需比例,房屋比較不會飛漲. 從上海回來,深深覺得台北捷運實在蓋得太短,太小器了,如果蓋到桃園中壢新竹都可以座車來上班..又何必擠到台北?市郊房屋的漲幅,總沒有市區大吧. |
引用:
那現在台北人口最多, 表示台北是勞力密集區域?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54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