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令台灣人永遠感激的日本人八田興一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67113)
|
---|
引用:
這也是騙人的,東北在日本統治下進步很快,一直到80年代中國改格開放前都是中國最進步的地方的 |
引用:
"葉清耀獲日本明治大學授與法學博士學位" 文中己提到 "負笈日本明治大學法科深造" 不好意思, 我老爸都在台灣讀書.. 去日本讀當然沒問題, 他比我老爸更有辦法 另外如果要選擇相信你, 還是我老爸... 我選擇我老爸 |
參考一下: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滿洲國舉簡單几個例子佐證一下偽滿的城市和工業建設。 長春曾是亞洲近代唯一一個比東京還先進的城市,是中國第一個全由外國專家規划設計的城市,是中國唯一的仿照外國首都建造的城市(巴黎、堪培拉), “國都新京(長春)”到1934年,整個城市全部掩映在綠海之中,因此有了“城市山林”和“森林之都”的美稱。到1942年,長春人均占有綠地2272平方米,超過華盛頓1倍,是日本大城市人均綠地面積的5倍,為世界大城市之冠,一時在國際上聲名鹊起。1934年,長春建成亞洲最大的無線電台——新京無線電台,長春是亞洲第一個全面普及抽水馬桶的城市,是亞洲第一個全面普及管道煤气的城市。長春是中國第一個規划地鐵的城市,1938年開始,在長春規划 120公里的環城地鐵和有軌電車道路,還有環城高速公路。主要街道的照明和電訊線路采用地下管線,是亞洲第一個實現主干道電線入地的城市。 偽滿洲國是當時亞洲乃至世界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由于關內連年內戰,赤貧的中國人口大量涌向關外,1936年1月,全東北人口 3097万,到年底猛增到3701万人,1941年達到4229万人。東北在張氏家族時代就以惊人的城市化進度超越東部沿海,偽滿時期城市人口繼續增長, 1931年 9.18事變前夕,東北城市化水平為11.5%,1942年達到23.8%,而中國城市化水平1990年才達到18.96%(2001年國家統計局數字顯示,東北地區城市化水平最高,達到52.1%,而2003年中國城市化水平為37%,)。1939年東北鐵路里程超過10000公里,1945年達到 11479公里,而中國1949年鐵路總里程22000公里,1943年東北公路總里程近6万公里,而到了1949年,中國含東北在內公路總里程才 8.09万公里。 1932年,東北航空線總里程1.5万公里,當年或近年的中國航空線總里程目前沒有數据,但是可以參考的是,1950年的中國民用航空線總里程才1.14 万公里。1940年,時速130公里的彈丸高速列車由大連机車厂研制成功\。1934年至1943年運營于南滿鐵路新京至大連區間的亞細亞號特快列車采用大連制造的SL-7流線型机車,全封閉式空調車厢。 到1945 年,東北工業規模超過日本本土,亞洲第一。從沈陽到大連的沈大線兩側工厂煙囱林立,城市連成一片,成為舉世聞名的“绵長工業區”,沈陽鐵西區被譽為“東方魯爾”。東北工業化水平迅速提高,1931年,工業總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6.9%增加到59.3%,而中國2003年才達到 57.5%。1938年,偽滿洲國共發電16.3億度,而且有亞洲最早的大量的水力發電,1943年,丰滿水電站開始發電,發電能力每年22億度,而到了 1949年整個中國發電量才43億度。1943年時,東北以占中國九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生產了占全中國49.4%的煤,87.7%的生鐵, 93%的葵材,93.3%的電,69%的硫酸,60%的蘇打灰,66%的水泥,95%的机械,形成了庞大的人造石油、特种葵等當時領先世界的尖端科技企業。1945年時,全中國工業總產值東北占85%,台灣占10%,連年內戰的“一窮二白”的中國其余部分只占5%。而傳統教科書說“舊中國工業主要集中在上海等大城市或局限于一隅”,中國竟然大到會有110多万平方公里的“一隅”? |
引用:
什麼限制,你說說看??人家連老爸都死了的人都可以唸到法學博士,你還在編什麼 "只有權貴能唸中學"?? <當伐木工人,他的老師以他天資聰穎,因之輟學,十分可惜,乃勸其大哥務必助其升學> 這點說的很清楚,日本老師看到台灣人天資好還鼓勵家人一定要他升學,那裡有什麼限制 台灣人唸書的?"? 我是根本不相信你編的謊,葉清耀在日本時代出名的很,你老爸真的是台灣人讀到專科 不可能不曉得葉清耀的, |
台灣人谢报先生,他的同學有頂頂有名的
"孙运璿,粱肃戎" 你說台灣人在日本時代唸書有什麼限制?? =========================== 谢报先生,民国四年生,彰化二水人,日本大学法律系毕业後,於民国二十八年赴「满洲国」就任锦州省实业厅、奉天省经济厅科长等职,後迎娶罗东人陈碧霞女士(第三高女毕)。 遂於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赴日本东京的日本大学攻读法律;因为当时想在仕途上求发展,必须要有法律学的资历背景。日本大学位於今东京千代田区西神田(按:明治二十二年创校,时称日本法律学校,明治三十六年改为日本大学),属於四年制综合大学,必须通过考试才能申请入学。那时为了加强我的实力,於是白天去念法律,晚上就去东京外语学校修习两年的支那语(北京语),以备日後所需。 大学毕业以後,因故又回到日本三机工业株式会社东京总社的矿山运输机械设计课当工程师,因曾有过工作经验,所以薪资比刚毕业的日本人多了五元,每月有九十元。待了一年多後,会社有意派我去大陆分社工作,但一来我对大陆并不感兴趣,二来认为这工作并无前途,所以才去参加「满洲国」的高等官考试,没想到一向只录取一、两人的高等官考试,我居然是其中一人,由於高等官考试及格者须马上派赴「满洲国」的大同学院受训,遂於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前往「满洲国」大同学院受训一年。 二、「满洲国」时期 (一)大同学院 大同学院是日本代「满洲国」训练高级干部的地方,亦如现在阳明山的革命实践研究院。欲进入大同学院者须通过高等官考试,考试项目包括行政法、法律、经济学及外国语,满洲人可选考日本语,台湾人可选考北京语,在「满洲国」刚成立时,大学毕业者无须经过高等考试,即可进入大同学院,如黄千里即是一例。技术人员则无须考试即可升级。所以如林永仓、孙运璿都是如此进入大同学院。当时台湾的录取名额是一年只有文官及技术官各一,医官亦是如此,如文官欲升上外交官,则必须通过大同学院的学期考及毕业考考试,才有资格考外交官,所以算起来总共要通过四关考试,才能如其所愿。 对任用人员,并无任何党派及种族之分,因为「满洲国」立国的宗旨即是五族协和,就是满、汉、日、朝鲜、蒙古五族协和,以反共为标的。 我是大同学院第十四期学员,那年与我同期的有粱肃戎、林永仓(後来曾担任台北市工务局局长)等人。梁氏是去接受法官训练,至於传说有人告梁氏曾做过汉奸,而他辩驳自己是如何在东北抗日一事,那是满洲人去检举的啦,这那能算是汉奸,但也不能因此说自己是在抗日。说一句老实话,当时在满洲从事公职的人,都不能说伊是汉奸。所以在抗战胜利後,政府也宣布:沦陷时期留在东北与台湾等地的人,均不能视为汉奸。 |
引用:
台灣本來就是日本殖民地,當時日本國內還有主張公開出售台灣,不願浪費本國資源在開發殖民地上 只不過壓榨台灣太成功,台灣殖民地後來不僅不需要母國金援,還每年回饋給母國 此殖民台灣的經驗也讓許多原本不看好的外國人士,對日本的初次殖民開發改觀 |
引用:
應該是歹徒強行進入地主家 逼迫地主簽下他底下的佃農的權狀轉讓給他 然後歹徒去的佃農家接收 起初佃農聯絡了地主想反抗 結果地主說好的援助沒來 派來的保鑣看情況不對也跑了 還跑的比誰都快 結果死了一狗票反抗的佃農 最後剩下的佃農在武力壓迫下成了歹徒的佃農 但是這些佃農後來慢慢感覺 同樣都是幫人種田 幫歹徒種田比較有制度化 有科學化 還挖了溝渠幫助大家種田的收穫多一些 而且努力也都有回報 不太會平白無故的亂來 雖然還是不能跟歹徒平起平坐 但是生活比在以前的地主底下好 大家也就慢慢的釋懷 畢竟生活還是要過 接下來的故事我想大家都知道就不說了 那個時候的老百姓想的是什麼 就是穩定安全公平的生活 就這麼簡單 誰來作主人 不是他們真正關心的 也不是他們可以決定的 有人對他好 他當然是熱情的回報 要怪誰 就怪當時腐敗的清廷吧 |
引用:
這個,當年台灣是出名的難治,又非常落後,所以日本根本不想要,想賣回中國中國也根本不想要 中國只要山東遼東半島,日本為了面子硬是投下大量金錢建設台灣, 還真的把台灣搞成亞洲除日本外最進步的地區說 日本對台灣的壓榨剝削還真利害說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
引用:
根本就是胡說八道,當年日本根本沒有侵略台灣,日本是和中國爭奪朝鮮的宗主權 中國打輸了,就把不相關的台灣割給日本,因為中國很早就把台灣當成燙手山芋, 趁機扔掉,山東遼東半島,中國就寶貝的很,願意花大錢買回去 日本真的把台灣當國土健設,結果把台灣健設成亞洲第二進步的地區 |
日本狗腿也太明顯了~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24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