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DVD 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5)
-   -   用 DVD 光碟機測 PI/PO/jitter 可靠嗎?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472544)

小水-aqua 2005-06-09 04:36 PM

引用:
作者yen_kofu
水大大 上述這代表什麼??和CATS有什麼關係??
等你一天不見回文 實在忍不住了
水大大最基本的邏輯及求證功夫距Muchin兄很遠
我講的都很短很簡要,也一直不變,就是有人不用常識思考

這句話通嗎?
再說讀bottom Jitter和「相容性」有屁關係, 寫才有「相容性」的很大關係;引用郭台銘說「阿里山的神木從種下去就已經決定了」,我說「bottom Jitter從寫下去就已經決定了」。
不過絕大多數人一直搞不清楚(99.999…%搞不清楚),重話不是對水大大,誤導別人的事很不好 ,大家要感謝水牛大大提出問題,我才知道有這麼個問題。



我不知道您口氣這麼的差,要不要再繼續在這串討論中繼續討論.
我提的就是事實,EXPERT的等級只是在工廠給FQC在測試用的.
如果要看碟片的特性還是會只看CATS阿... 就算是拿網站來的資料.
就可以當作工廠在做的測試可以相比嗎?

就如我說的,EXPERT與CATS其碟機的構造對於測試的特性就差很多了.
硬要說EXPERT有哪些功能CATS也有,怎麼不說EXPERT有多少參數都只是參考用的?

如果討論事情火都這麼大,我們之間的思考與談話就不會有交集的存在.
我提的都是從工廠那邊知道的,業餘網站提的會比工廠的專業?
會不會本末倒置了點...


我們討論的東西都是現成有的軟體,而比較可靠的也只有PI/PO可以測試.
以現有的東西要去討論JITTER的影響,根本沒有辦法去探討阿...
就如我前面文章提到的,可以用示波器去看3T-11T,只是我也看不懂電路板阿(嘆)
不過PLEXTOR的就是把他整合起來用軟體來表現而已.
但是就如我上面提到的碟機的雷射頭構造跟專業的相差甚遠,碟機測的資料也只能當作參考(在該碟機上).


您要的是JITTER的原理與測試資料,我想板上之前不是有光碟廠的工程師?
可以請他來講解說明.
會比起我們這些只是玩家的解釋要來的正確.

誤導的定義在哪? 您心中的定義就是正確的?還是只是在闡述規格書的定義?
我還是先等您最前面中說要發的文章出來再說,免的到後面在打嘴砲.

yen_kofu 2005-06-09 07:47 PM

引用:
BOTTOM JITTER都應該一樣.....請問前輩這句話的意思是

第一BOTTOM JITTER只有測試機辦得到
第二BOTTOM JITTER一定比JITTER等於或好 所以給個名字叫BOTTOM JITTER因為其值最低
前面已說過 JITTER最低的值才叫BOTTOM JITTER
故要調整機器克服各種誤差才得到BOTTOM JITTER(尤其是tilt誤差要調整雷射頭的角度)
這都不是一般機器辦得到的

Expert是自己的機器 而CATS嗎??問水先生吧
當克服各種誤差之後~~理論上&邏輯上就是BOTTOM JITTER管他誰的機器
別忘了JITTER訊號之後才做PI/PO的加工
加工前的原材料都一樣的
做PI/PO的加工後就都不一樣 各自發揮其本事把訊號還原就是了
BOTTOM JITTER都應該一樣 只是一針見血的說明方式 讓大家印象深刻容易區分
舉例 如果機器主軸差 即使BOTTOM JITTER也一定比別人差 也都是廢話 不用打嘴炮
觀念最重要
誤導別人觀念很缺德 我不敢信口開河 技術上有問題再問 尤其我說過的

Muchin 2005-06-09 08:21 PM

引用:
作者路人亂入
Muchin前輩您好...

說來慚愧 :jolin: ...其實在這個站上被人家叫大大其實是很大的壓力 :stupefy: ....

因為小弟記得光碟品質不是只有測PI/PO errors 而已....

要不然就不會有PI/PO值漂亮,過一陣子之後光碟片依舊報銷的情況.....

jitter 和 pit/land 長度的差異度小弟知道也有關係,但是並不清楚如何解釋 :confused: :jolin: :think: :stupefy: ..........

路兄您好:

被您稱呼前輩固然是榮幸,但實在不敢當,懇請還是以兄弟相稱,比較親切。

您好學敏求,熱心助人,何須慚愧?學無止境,我們都在學習中。

關於 jitter 和 pit/land 長度的差異度之間的關係,簡單說一下:

例如某個 3T pit 的長度如果比正規長度 (400 nm,約相當於 115 ns) 多出或短少 10%,理想狀況的 jitter 就是 10%。但由於各種因素,測得的 jitter 會偏離 10%。由於 DVD 燒錄機和碟片極少能符合規格書對 jitter 的要求,各廠商轉而製造能讀取不合格碟片的 DVD 燒錄機。根據 C't 雜誌對十多型 DVD 機的測定,某些機器的 jitter 容許度高達 20%。如果用這種機器測碟片品質,很有可能測出的 PI/PO errors 低於 CATS 的很多,雖然碟片的 jitter 遠超出規格。如有說得不對,請大家指正。


引用:
TA test...似乎是說明光碟片內、中、外圈的大略品質....

因為光碟片資料通常會從外圈開始報銷....這是小弟觀察存放五年以上CD-R的小心得...

所以PLEXTOR才會有TA test的觀念...

這一點並不是很了解...

每一處的 TA test 就有兩張小圖,因此預設只測三處,但可以自己另外加測幾處。

Muchin 2005-06-10 08:13 PM

引用:
作者yen_kofu
光Tilt的影響就夠受了 並且不要只顧著單看碟片或碟機

任何不同機 在讀取時Tilt對系統影響皆不相同(來自一台機寫不同機讀的基準去談)
不同型的 LiteOn DVD 到不是重點 因為夾住碟片時只限定在碟片中心一小部份固定 中心偏差一點 外圈差很多
何況每次取放 在夾持後都是不一樣的水平&同心度 當然碟片愈差影響的差異愈大 對同一台機也如此

以前即使同型的 LiteOn 機器測出的 PIE/PIF 差異常不小, 最近我試了兩部 LiteOn 167T 光碟機,測出的數據卻都很接近,看來 LiteOn 在這方面很有進步。當然偶而還是會遇到用一部機器測兩次的圖形很不同,那我會認定是碟片先天不良,本來就有物理性質的瑕疵,而與讀寫機器無關。此外,LiteOn 機器不能測 jitter,CDFreaks 把它當標準就更離譜了。


引用:
追究下去寫的問題極大 源頭嘛
源頭當然是最重要的,然而廠商們製造出一堆難互相搭配的機器和 DVD 片,消費者除了生氣,只得花時間研讀學習,並自己作測試,奈何奈何…


引用:
為什麼看報告很少特別區分開寫和讀做test??
請問寫的 test 是指什麼?

dinowchang 2005-06-10 08:27 PM

引用:
作者Muchin

關於 jitter 和 pit/land 長度的差異度之間的關係,簡單說一下:

例如某個 3T pit 的長度如果比正規長度 (400 nm,約相當於 115 ns) 多出或短少 10%,理想狀況的 jitter 就是 10%。但由於各種因素,測得的 jitter 會偏離 10%。由於 DVD 燒錄機和碟片極少能符合規格書對 jitter 的要求,各廠商轉而製造能讀取不合格碟片的 DVD 燒錄機。根據 C't 雜誌對十多型 DVD 機的測定,某些機器的 jitter 容許度高達 20%。如果用這種機器測碟片品質,很有可能測出的 PI/PO errors 低於 CATS 的很多,雖然碟片的 jitter 遠超出規格。如有說得不對,請大家指正。



能不能解釋一下什麼叫對 jitter 的容忍度較高 ?
假設一個 4T 的 jitter 達到 20% 。對 jitter 容忍度較高的機器可能還是切
出 4T 。 CATS 會切成 5T , 然後產生 PI error 嗎 ?

Muchin 2005-06-11 06:52 PM

如果 jitter 容許度是 20%
當 jitter <20% 時
通常發生讀取錯誤的機率很小(還是可能有 random error)
jitter >20% 時
4T 被誤讀成 3T 或 5T 的機率隨著增加

C't 的測驗是一年多前做的
較新的某些燒錄機的 jitter 容許度似乎更高了
廠商們搞這種把戲
可能和 DVDR(W) 品質低劣互為因果
受害的消費者怎麼辦?

yen_kofu 2005-06-12 08:10 PM

引用:
請問寫的 test 是指什麼?

就是一大堆看都看不完的燒錄test
但是認真起來 也是一大堆專業知識 扯到jitter也是一大堆專業知識
上面三行說的基礎是 "讀起來大家應該都一樣" 才能判決燒錄test結果
讀歸讀寫歸寫 分開討論才有水準 該有的素養
jitter >10% 時就很不妙 jitter >20% 就是天王老子也救不回來了
jitter <8~9%讀不到就是ROM壞了 或是規格書亂七八糟寫 哈哈哈 後面是亂講的
jitter差1 就差很多
救不救不得回來 白話說就是 "容許度"
當然也有亂救一通 然後告知救好了 結果是個死檔也會發生 因為死馬當活馬醫 本來就是死馬
否則jitter <8~9%已經合乎寫的規格 還讀不到 就是ROM壞了 都是廢話
該判誰 應該很清楚 或兩方都判的案例也常發生在身邊 尤其在DVD真是罪該萬死
反覆講半天 還是那幾句大家該懂了吧?

L34RN3R 2005-06-13 08:33 AM

有個智障的問題要問問...(因為實在是有好奇)
BenQ 所號稱的 WOPC (Walking Optimal Power Control) 從字面上看來只是單純地調整雷射功率。

不過他們所畫在盒子上的,感覺好像雷射頭會偵測光碟片的角度之後取直角來刻錄....有這麼神嗎?讀取的時候是否也可以來這招?假設頭真的可以調整,那個幅度有達到測試機器的程度嗎?(套句常聽到的..增加相容性)

另外,bottom jitter 說起來感覺好像...可以做出一整批的片子機器測試起來很漂亮,可是卻外面沒有什麼機子可以用..因為測試機子的極限遠高於普通家用東西?? 如此一來 bottom jitter 的用處在哪?

雜七雜八問了一堆 見笑了 XD

小水-aqua 2005-06-13 09:02 AM

[QUOTE=L34RN3R]有個智障的問題要問問...(因為實在是有好奇)
BenQ 所號稱的 WOPC (Walking Optimal Power Control) 從字面上看來只是單純地調整雷射功率。

如果是有認證的碟片.
那麼碟機先在PMA做OPC的時候會先用認證的功率先燒錄再進行燒錄,差在有沒有認證的差別而已.畢竟每一家工廠的P0會因為用的染料配方不同而有不同的P0,因此所謂的WOPC也只是對有認證的碟片毀有比較好的燒錄品質,至於沒有認證的碟片則是以碟機預設的OPC來燒錄.


不過他們所畫在盒子上的,感覺好像雷射頭會偵測光碟片的角度之後取直角來刻錄....有這麼神嗎?讀取的時候是否也可以來這招?假設頭真的可以調整,那個幅度有達到測試機器的程度嗎?(套句常聽到的..增加相容性)

角度應該祇是調整左右的傾角角度而已,上下的話還要考慮到雷射的波長跟讀取功率的調整. 而且主要的溝軌燒的形狀不夠好的話,就算可以調整讀取角度,幫助還是有限.
記的工廠有用一種測試機,Dr.shrink(不知道有沒有拼錯). 他就是三個雷射頭不過是固定式的,而且他是用來測試碟片的溝軌跟染料的均勻性.


另外,bottom jitter 說起來感覺好像...可以做出一整批的片子機器測試起來很漂亮,可是卻外面沒有什麼機子可以用..因為測試機子的極限遠高於普通家用東西?? 如此一來 bottom jitter 的用處在哪?



碟片的規格還是要遵循規格書基本的設定,所以不管工廠如何為了躲避有專利權的STAMPER規格而去修改碟片的規格,其測試出來的電器特性還是得符合規格書.
工廠內的測試會以高倍速來燒錄碟片,可是在測試其電器特性,還是以1X-2X的速度來測試碟片(就是為了符合規格書的定義),因為超過4X之後,PI/PO會以倍數來成長而變的沒有意義(包含JITTER). 所以低倍速的測試只要在標準以內,那在高倍速的讀取上也不會太差.
至於B JITTER的用處在哪,這邊就不贅述了.
我們沒有辦法測試的東西,在這邊講也沒有辦法去佐證他...
所以只談大家可以測試的東西就好 ^^"

yen_kofu 2005-06-13 01:45 PM

引用:
請問寫的 test 是指什麼?

大約如此:
可以讀、又可以寫好 → 讚 正常(常態)
可以讀、不可以寫好 →可能是相容性 正常(但是可討論)
不能讀、不可以寫好 → 慘 正常(常態)
不能讀、又可以寫 →見鬼了 不正常
「相容性」以後不要亂用!
以常態說,就明白問題在哪?
全國都是在這個「常態」癥結下亂說而不自知,然後亂用「相容性」。
「常態」是自然造成的,「相容性」是人為的。
「常態」是無法控制的,不用討論,是機遇原因,在SPC「統計製程管制」下,機遇原因無法控制的。
因為大家對燒錄測試數據無法以「常態」模式分析時,就套以「相容性」,有時對、有時錯,「相容性」好像是DVD特有口頭蟬,廣泛被濫用著。
有誰幫忙接著講??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27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