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當鬼島製造業如果都出走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23033)
|
---|
我覺得製造業是很重要的
我明白很多 PCDVD有為哥,瞧不起製造業的工作環境,可能本身在高獲利的
商業或者繼承富二代,但是臺灣從農業轉型成工商業社會 工商業要蓬勃發展,就是離不開製造,而且製造業cosedown 是臺灣人的強項 要老闆放棄製造業,把錢拿去發展下一個先進產業,他們寧願把錢拿去炒地皮xd 假設一國都沒有製造業,都從國外進口相關產品,那島內的服務業或商業可以養活 臺灣人??,我想失業問題會更嚴重,不過現在在臺的製造業,都請外勞不少 反正老闆有人壓榨就好,有為哥不想去製造業被壓榨,也情有可原 不過製造業在我認識一些有為哥來說,真的是三流的行業 有為哥用頭腦賺錢,平民用勞力賺錢;現在真是笑貧不笑娼阿 |
引用:
1.革命不反對,但革命後利益的分配也是個問題 今天你成功革掉政府,那請問手中握有資源掌握地方人心的又是誰? 那些手上握有資源的既得利益者還是存在,而這些既得利益者手下一堆勞工/中下游廠商 就算打倒那些錢多的人也不過就是你要再費心費力重建產業鏈經濟結構 然後沒做好再被下一次無知的暴民給推翻,空耗內鬥無限輪迴 當年政黨輪替時,那風風光光有理想改變台灣的政黨淪落成現在什麼樣子大家也看得到 政治不是正義小超人政治,喜歡大刀闊斧改革歡迎移民,推薦跟你相性合的蘇聯普京 任何政治本來就是一種利益分贓手段,民主也不例外 只要自由市場/財產私有制就有財團/既得利益者,痛惡這些東西歡迎去宣揚共產 還有一種曾經很成功的東西叫計劃經濟,但看大家那麼痛惡政府也就不說了… 2.洪案遊行我的評價並不高,但這串不是要吵這個的,我也不提了 3.財團雖然可惡但他們仍是在市場創造出可觀的經濟價值 如果沒有讓錢集中在一處創造需求,創造品牌,創造商機,創造競爭,興盛的市場不存在 至於薪水就純粹是人民不敢主動去要,當年肚子扁扁也要挺xx 為什麼不肚子扁扁也要拆財團,拆既得利益者,反倒去拆政府?拆政府有屁用? 你把財團全逼走也不過是把政府+人民辛辛苦苦培養的產業+金錢帶走罷了 那麼想過自己的生活,有種看到高失業+零內需+政府無力運轉就不要叫 我看有多少人會支持你 4.我不懂你的創意是什麼 服務業要創意,製造業也要有創意,關鍵是老闆們要不要支持創意研發 很顯然的這關乎市場機制,因為當年政府在推時大老闆說不要干預市場 最後不干預的結果就是現在看到這樣還在代工還在低價值勞動 然後人民起來罵政府沒做事,又罵政府央行不要干預市場 所以…請問人民,政府到底要不要干預市場?? 比起扼殺創意,你應該說:台灣有多少人支持創意? 台灣還是有國產遊戲啊,國產的小說漫畫,要不要看看他創造了多少的商機? 5.一國的富有跟腦力有關的論點,我個人覺得是胡扯 試問什麼是腦力,要如何定義? 要如何展現? 有什麼客觀的分野? 腦力代表的是創意,還是創造財富的數字? 而那些出走的人才,他們又是哪一國的腦力? 當年要不是美國二戰發了一筆橫財,美國怎麼可能成為世界強權? 難不成二戰贏了只是因為美國人最聰明? 6.今天沒有完美的政策,這是世界所有政府都在強調的一件事 而人民希望台灣經濟轉型,卻不要自己失業破產倒店,這是說不通的 政府開放市場老實就就是要那些失去競爭力的產業去爭,爭得贏就活,爭不贏就倒,如此而已 結果那些害怕競爭的人就走上街頭,讓人以為賣台,產業會被對岸低價清洗一空 所以大家希望維持不變空耗吃完祖產再來變嗎? 也OK啦反正要死大家一起死 沒死的早就移民走了,也不缺幾個打嘴炮的人 |
引用:
1.在擔心這些問題之前,人是活的,自有解決方法。如明朝有劉伯溫、漢朝有蕭何。 歷朝各代初建時,何曾考慮過成功之後的問題? 會反就是因為活不下去了,希望台灣不會走到這地步。 革命這件事也不是我做的主,只是當這個字眼越來越多見時, 希望一些還在自以為是的人可以極早清醒,物極必反。 3.我沒說我反財團阿,徐董是因為ETC案實在太髒了。 ==============引言============================ 2.厭惡那些沒能力 或 只憑著二世祖、政府的庇蔭與壓榨台灣勞工才能存活的老闆。 當然第一類人的崩壞也列在厭惡之列。 如果你所謂的一些人是指後者。 那我不是見不得他們好,正確的說法是唾棄,更正確的做法是覺得他們很髒... ==============引言============================ 引言是我說過的話,如過這段話讓你認為我反財團。 那真是誤會...解釋兩個最可能誤會的。 一、二世祖:第二代沒有錯,我指的是他今天的成就都是靠爸來的,還一副我很偉大,看不起他人的樣子。 二、政府庇蔭,如徐董ETC。 當然竹、中、南科等各種保護關稅,水電費優惠工業,這都不在範圍之內,因為那國不是這樣搞的? 4.我自己都舉台灣創意轉型的氣球工廠了,當然不會說台灣沒有。 我也沒罵過政府不要干預,對政府的做法不滿,干預。是要有智慧的干預。 舉例:徐董的ETC,都多久了,政府有出來做干預嗎? 然後不該干預的干預了,如證所稅。 5.因為有很多的錢就能成為強國? F-22、F-35、SR-71、核動力潛艦、登月等 以上這些只要砸錢? 都不用人去思考、發明? 不太對吧? 或許我解釋不好。 那就想想新加坡的精英政策 跟 南韓的一個聰明人 養活 上千人的理論 PS.我也不聰明,但看過APPLE在賈伯斯過逝之後的表現有感。 6.該倒的就要讓它倒,有潛力該救的就要救,這就是第四點說的要有智慧。 我從沒說過不讓任何公司倒。我反而很支持這樣的做法。 TO zeusforce: 感謝你讓我認清了一些人的事實,這是我跟你對話最大的收獲 :agree: |
引用:
1.推翻前朝不見得都是好例子,你可能看五胡十六國,五代十國 清末民初軍閥割據的史料你也可以參考看看 你要提革命好歹也有點建國大綱,例如國父好歹也有寫點三民主義五權憲法 對於政策的改革和施行,都已經有一定的共識,非不得已才發動革命 我會提革命情況是因為改革政策都用盡了才會提革命,不是不跟你做改變就直接起來革命 那我不想跟你提革命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現在會提革命的人都不太有什麼建國的想法 3.要提財團天下烏鴉黑,你想改變最好的方法就是成為掌握資源的那一方去改變 2.台灣二世祖培養成功的不多,原因也在於台灣人缺乏的公民個性 政府保護也是為了產業,畢竟哪國不想搞自產自銷特色產業,但很明顯在這方面台灣很失敗 4.很難說什麼是智慧,因為現在政府不論做什麼天天都有人罵 ETC的部份我不是很瞭解,因為我算是騎機車搭火車的,不太上高速公路的 證所稅很明顯的是檯面下反對力量太強大影響政策,這點無解 所以我還是說成為掌握資源的那一方去改變 稅收大家都知道該向富有人的苛稅 但這都會回到我上面的問題:跟誰要誰都會抱怨的問題 以前PCDVD有串年收百萬被苛稅就有人抱怨不公平 相信我,年收千萬,上億的肯定也會講一樣的話 要說不公平大家都會喊,那請問不繳稅就公平了嗎? 5.還有有腦力智慧不代表能做,例如核子彈,民間方面建議你可以往專利這方面思考 當年經國號從海外召回航太人才,但我國不研發下一代新式戰機,自然就不需要這樣的人才了 有腦力也必須開拓一個讓他們表演的舞台,但目前台灣很明顯不想要開設這樣的舞台 所以他們的出走是必然的 所以老話一句:有錢就有人才,問題是錢誰出? 成本能回收嗎? 這一直是企業家思考的問題 你說要有遠見的企業家,問題是什麼是遠見呢? 如果有遠見就能經營企業,相信你我都不用在這打嘴炮 6.問題是檯面上太多少數人反對聲音被認為是多數人 就像當年簽WTO時也一堆人反對,台灣產業還不是好好的,現在簽ECFA/服貿一堆人繼續反對 那…你要開放市場搏一把還是要繼續關起來大家一起死? 事實上政府政策就是與其關起來一起死不如搏一把了,結果大家連搏一把的風險都不要 那我只能說你請神來當總統好了 |
連對岸都要把工廠化作市場
產品要競爭 製造業必須出走到適合的地方去 想想看當年跑去中國的製造業沒去的話 就不會今天的中概收成 今天台灣工資萬一要大幅漲價 失業率免不了要提升 這要有心理準備 我覺得趁製造業出走 多餘資金和人力等資源釋放出來 服務業才會盛行 |
引用:
服務業在台灣占GDP六成算很大了 但它對經濟成長幫助不大,經濟學家說服務業出口僅佔全服務業20% 為什麼我不知道,也許有懂的人知道為什麼 有一派認為內需重建台灣是經濟活路,但長年長台灣靠製造出口提升GDP是不爭事實 薪水低內需不振->內需不振產業繼續走低價值服務->薪水無法提升 這一種是一種惡性循環 所以才要有一部份人走製造業賣東西到國外讓錢流進來讓一部份人富起來帶動內需 內需服務業自然提升得起來,這就是企業/財團 問題是這些企業富起來並不提升製造業競爭力反去壓低薪資外移工廠或拿錢炒地皮 這是自由經濟,你不能說他們錯,但這也是自由經濟的悲哀 目前分析的結果是:2300萬人的市場太小,投資者根本就看不起這個消費市場,才是內需無法帶動的主因 我們旁邊就有一個巨大的中國內需市場在旁邊,誰鳥2300萬人的小市場 你要我們好不容易培育的企業回來貢獻祖國,說真的台灣老闆沒這麼愛國,這就是現在的情形 參考 http://jimabc.pixnet.net/blog/post/...%86%84%E7%81%AB |
當眼中只有工業與服務業,當然會被刻意統計數字所遮蒙。英法就不把金融業或商業算入服務業,否則按這個標準,美國有百分之七十以上人口從事服務業,比台灣還高。而工業也不全是製造業,至少古代也是士農工商分類,但今日就變成製造業最大,其他內需都是製造業創造,沒有製造業就會如何。不要小看會計師、律師、醫生這些行業(如果也叫服務業的話),按開發國家推算,若以英日為標準,台灣工業人口還可對折減半,這表示現在製造業人口供過於求,所以出走退出市場為必然。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37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