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影片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7)
-   -   一億元打造的台灣動畫 ---- 【蝴蝶夢】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282538)

chengjer 2003-12-28 03:22 A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alpasino
看了連結的預告
真是很糟糕,糟糕透了
之前在電視上看還不覺得有那麼糟
現在看了willmash大大提供的連結看預告
光就動作來看,實在是很差
動作沒參考真人的動作,生硬的很
動畫張數不多就算了,也不要求以前迪士尼的每秒36張
我看連電玩KOF的人物動畫張數都比花一億元的梁祝多
花了一億元到底在哪?人事嗎?技術嗎?
可是怎麼看都沒技術啊,又沒有大量3D背景或人物
我覺得比我在卡通頻道看的原子小金剛還不如

再加上上面有提供35屆金馬獎的評審討論
真是笑掉人家的大牙
有這種自恃甚高的評審,看不懂動畫技術面就算了,
還從內容來持反對意見
台灣的動畫水準令人搖頭,主事者卻不知道問題在哪

幫幫忙!
電影一秒24格,哪裡來的36張.

一本道 2003-12-28 03:53 AM

回覆: 回覆: 一億元打造的台灣動畫 ---- 【蝴蝶夢】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yyb
"飛向宇宙,浩翰無垠".....
"麥克華斯基~~~~~"

Pixar的動畫是無敵的.希望台灣也能加油
怎麼覺得華人製作的動畫的人物畫風跟迪士尼的中國畫風相似呢

maxlin 2003-12-28 08:19 A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chengjer
幫幫忙!
電影一秒24格,哪裡來的36張.


我想..你講的是電影上呈現的frame數,而原作者說的是產生動畫時拍攝"動態"
畫出來的張數

maxlin 2003-12-28 08:23 A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伊卡魯斯
很好奇每秒36張的數據是從哪冒出來的.....
一般迪士尼的動畫充其量也只有24張....那還是在一些鏡頭運動時才需要用到24張
一般動作12張就很順了.....日本發展出來的是每秒8張....即使每秒8張,還是非常耗費成本......所以發展出來一種叫"有限動畫".....這種方式在漢那芭芭拉出品的動畫如摩登原始人也大量使用....
所謂的有限動畫就是....在不需要動的時候盡量靜止不動....節省張數...甚至只把嘴巴拆出來作簡單動作....這種方式在大量消耗影片量的日本電視卡通可經常看到....但在需要動的時候...又盡量動的精采....這是日本動畫可以大量製造的成功秘訣
手塚治虫認為....動作流暢並不是卡通最大的重點...只要能達意,故事內容好,還是能被接受的....
而華德迪士尼對卡通的信條是....動作,音樂,色彩.....
這兩位東西方的卡通巨人各自影響了他們卡通不同方向的發展...一個偏卡通面,一個偏影片面....而台灣一直是幫迪士尼,華納等公司作電視卡通的代工....因此所接觸的技術...也是一直以美系為主....問題是台灣其實是適合日系的卡通....省成本...但相對必須有精采的故事,和影片內涵....可惜,台灣從不朝這方向走....
以美系的製作標準....台灣出不起那種錢....也沒有足夠的優秀動畫人才....(為什麼沒有足夠的優秀動畫人才....因為沒有訓練環境,另一方面...工資與美國納方面相差十萬八千里....我曾聽說美國那編負責片子的人員來台灣時....聽說台灣這邊工作人員的薪資...又驚又怒...因為他們付給台灣加工廠商的前和台灣付給勞工的錢相比....台灣從事動畫工作人員簡直像低廉的低層勞工....)
台灣不重視藝術的養成....公司不重視美術人員的專業...由來已久.....

ps.我不知道原子小金剛漢那些電玩動畫花了多少錢....但我相信你們若知道...絕對讓你們下巴掉下來...
另外,3d其實比2d便宜很多(當然,除了使用技術比較高的之外).....差在人工的數量和不需要中間張....而且我看過許多3d的animator都是毫無timing觀念的操作者....意即不專業....



不過宮老批評過手塚是造成日本動畫界素質低落的主因 ,我想這點應該是講過去..
現在應該是沒有了吧...

伊卡魯斯 2003-12-28 11:28 A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axlin
我想..你講的是電影上呈現的frame數,而原作者說的是產生動畫時拍攝"動態"
畫出來的張數

nonono.......電影拍攝和動畫一樣.....都是1秒24格...
而在攝影機不運動的情況下....意即沒有橫pan..上下搖...zoomin...zoomout的動作情況下....一秒12格的張數就可以讓動作很順暢
因為一旦鏡頭作運動....必須以一秒24格才能使畫面順暢....所以這時的動畫也必須細分為24f/s

伊卡魯斯 2003-12-28 11:35 A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axlin
不過宮老批評過手塚是造成日本動畫界素質低落的主因 ,我想這點應該是講過去..
現在應該是沒有了吧...

宮老有部分也是坐享手塚的果實吧.....這麼說並不公平
如果不是手塚的努力和創造力讓日本的動漫起飛....如果日本沒有這麼多的動畫在製作,如何產生優秀的動畫人才.....如果宮老生在台灣...他有機會創造他的夢想嗎,我很懷疑
日本的優秀動畫從以前到現在一直都有.....如同我說的....真正的優秀來自於影片本身的價值...而非品質


ps.現在的日本當然多的是錢去做所謂的全動畫了.....製作出來的品質連老外都趨之若鶩.....但這還是限於電影版.....若是電視卡通,除非製作前已確定版權可談到許多國家...否則一般還是有限卡通的製作方式.....像灌籃高手和七龍珠等的卡通就是很明顯的有限卡通的例子.....他們雖然也賣到許多國家.....但那是在大紅之後...而非製作前
而原子小金剛....應該是製作前已有發行全世界的計劃了

伊卡魯斯 2003-12-28 11:38 AM

看了蝴蝶夢....短短幾分鐘....這邊一點花木蘭,那邊又一點獅子王...技術不如人還是其次.....連自製片都還用這種加工心態...東抄西抄...畫虎不成反類犬,一點創作精神都沒有........:tu:

伊卡魯斯 2003-12-28 12:42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alpasino
記得很久以前看過的消息
迪士尼早期的電視動畫是每秒36張(我想大概是"白雪公主"那年代,動作非常流暢)
後來為了成本考量才會降低張數,美日都一樣
確實,動畫張數不是最重要,故事內容才是重點
但號稱一億元堆出來的梁祝卻是這樣的表現
對動畫稍有了解或要求的觀眾大概花錢的慾望就少了一半
不是不想支持台灣的動畫發展
但以台灣不尊重動畫的社會,和技術人才的培養不夠專業
而且也沒有高層相關單位來積極發展
台灣不是沒人才,只是沒有培養的環境
想支持也覺得無力了

也許你記錯了....我是不知道這麼回事....如果把白雪的dvd調出來看...應該也不會有36f/s的情況出現吧(電視是30f/s,但電影規格轉過去會有其中幾格是出現各1/2的情形)
除非以前的電影膠捲曾出現36f/s的規格.....不然卡通一定是跟電影一樣的規格...絕不可能浪費多餘的力氣....因為卡通太耗費成本了....必須精確計算好每一段必須的畫面才著手下去拍.....幾乎是沒有多拍的部分.....在後製過程刪去的畫面也少之又少...

電影的放映從以前以來....就我印象所及....大部分是以每秒24格...一格快門閃動兩次變成每秒48次的閃動來使人眼察覺不到.....當然也有機器可以用60f/s甚至72f/s甚至以上的規格拍攝....但那大部分是使用在慢動作的拍攝上....也就是"快拍慢放"....意思就是最後的放映模式仍然是24f/s....只有少數放映才會使用高規格...多半是實驗短片..為什麼....因為成本問題....使用24/s以上的規格....意味著底片的使用量會暴漲.....即使是一般的影片拍攝都會無法接受....因為他們浪費的底片已經夠多了....而播放出來的效果並不會明顯不同
而卡通就更不可能了....多一格都代表多一格的原,動畫,上色....比電影更恐怖的.....

Phenix 2003-12-28 02:09 PM

說真的~ 現在已經有一點離題了 ~ 一直在技術面上的東西打轉也沒什麼太大的意義不是嗎 ? :confused: ;)

不管畫面如何美麗~但是故事不好的話也是讓人難以接受不是嗎~

故事容易引起回響及感動
但是特效只有感官上的刺激罷了

一看到要拍"梁祝" 我的想法以負面的居多

"又是一個說是國人自製的爛卡通~雖然難得有片子出現"
"拜託~~~!!!!! 梁祝都已經被拍爛了 ~ 來點新的好嗎??"
"國內的配音什麼時候才可以跳脫名牌思維呢 ?? 來一點有感情的行嗎??"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小小想法;) :o

gina88807 2003-12-31 07:52 PM

"魔法阿媽"真的真的非常好看,我家的小朋友大概看了不下5次,且每次電視重播,都專心再看一次,收看之餘,還學會不少台灣話及民間習俗,真是一舉數得,強烈建議可敗一套dvd收藏起來.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50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