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音效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6)
-   -   這樣的情形是否推力不足?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69886)

lpc5056 2003-01-14 11:47 AM

說實在話,聽的出來才花的有價值,不然再貴的名線也是枉然 :(
還是保持木耳朵比較省錢 :p

P.S. 香奈兒的香水哄女生很好用 :D

soccer 2003-01-14 11:49 A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Casval
你說什麼?:confused:我怎麼都聽不見了:fear: (兩眼無神直視遠方貌)
我買音響圈外面的「名線」好了:tu:


沒那麼嚴重啦.....


不過說真的,一般入門新手的器材等級只能算是「家電」(價位上)

在心態上可以用玩音響的心態去面對,但在花費上就往往花不下手了。


特別是線材、墊材這種「未知」的世界,效果看不到、摸不著,只有聽過才知道。

不像什麼6.1、7.1,擴大器做在那邊給消費者看,錢花的有實際的存在感。


假設一個狀況:

一個覺得自己兩萬塊擴大器聲音不好的人,打算用一萬五賣掉,再貼一萬五買三萬塊擴大器。(先假設都是av擴大器,一分錢一分貨)

卻借到了一條5000的線插在原有的兩萬塊擴大器上、再加上有貴人相助幫他調整,結果是全方面改進,原有的缺點都改善了。當然,線也拔不下來....

這樣子的花費是不是比買新機器還值得呢?

但有這樣機緣的人,又有多少呢?

沒實際插在自己的系統上用過,又不能從規格看出好壞的東西(線材、墊材),真的是會讓人不敢下手啊...................

ps.

兩聲道音響的世界,比較難形容,就拿低價的來舉例好了:

「marantz pm17-sa約三萬,rotel ra-971則是一萬八左右,pm17sa比ra971好在哪裡?」

多花這12000究竟是為了什麼?功能?規格?

但若有選擇的機會,我會買pm17sa,在聲音的質感與細膩程度上,它都比rotel好多了(更不用說外觀很漂亮了)

但若沒有實際聽過,會這樣想嗎?

即使在外面聽過,也不保證帶回家可以發出一樣的聲音,這不是又多了一層風險嗎?

萬一聲音不如預期,又沒有功能或規格等數據,可以來安慰自己(的荷包),一般消費者是很難買得下手的........

所以「音響」的思考方式,跟av器材不一樣啊.....

========

另,我個人是希望自己能「以玩音響的精神,去玩AV器材」,所以勉強可以在這兩派之間切換價值觀.........

basic 2003-01-14 11:52 A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occer
「覺得」....:)

這就是價值觀的問題,像網兄買得起一萬元的擴大器,為什麼買不起五千元的線?

但就算是換做其他人,即使買得起也不會這樣買....

因為在低價位器材,特別是日系AV器材中,是典型的「一分錢一分貨」,再加上技術進步的速度快,今年要兩萬才買得到的機種,同等級明年只要一萬五(或更低)。

把這五千塊加到器材預算裡,可以買更高一級的器材。

當有五千元要升級時,把原有器材賣出再加上這筆錢,可以買到同價位「新功能」的器材。

這些「等級、功能」都是看的到、用的著的,所以會吸引消費者。

所以「接觸中低價位AV器材」的使用者,會覺得basic兄的建議難以接受,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拿這五千塊去買線,所得到的改善真的會比較少嗎?那可不見得了.......

ps.

音響圈一直有一種聲音,「玩音響總是花了不成比例的錢」

買車的時候多十萬可以看得到錢花在哪裡(配備、馬力、內裝...)

但買音響多花十萬,「看不到錢花在哪裡」(像是mbl 6010跟5010究竟是差在哪?可以讓兩台價差二、三十萬。聲音?又不是每個人都聽得出來的...)

而這幾年風行的日系av器材,就讓消費者「看到錢花在哪裡」了。

再PS.
像我就"覺得"香奈兒的東西很貴,可是女孩子買起來毫不手軟...

您舉例舉得真好... :)

5010與6010只差在零件的挑選與機箱大小..
看得到的只有機箱不一樣...:)


話說回來 , 小弟並不是鼓勵大家買線 , 只是想在價位與表現上稍稍取的一點平衡點做一些推薦..
但是...........還是無法做推薦 , 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一樣..
要改善聲音最好還是從喇叭擺位著手 , 不用花錢 , 說不定亦能調出插了某某線的效果..
這是真的喔..:)

soccer 2003-01-14 12:04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lpc5056
說實在話,聽的出來才花的有價值,不然再貴的名線也是枉然 :(
還是保持木耳朵比較省錢 :p

P.S. 香奈兒的香水哄女生很好用 :D


一般還是不鼓勵新手用太貴的線啦....

所以很多網友一直在努力找尋/推薦低價位(切售版200/m以內,在音響圈根本是超超低價位),入門、好聲的線材。

將來耳力進步了,對器材的需求也提高了之後,再逐步升級。

Casval 2003-01-14 12:05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occer
「覺得」....:)

這就是價值觀的問題,像網兄買得起一萬元的擴大器,為什麼買不起五千元的線?

但就算是換做其他人,即使買得起也不會這樣買....

因為在低價位器材,特別是日系AV器材中,是典型的「一分錢一分貨」,再加上技術進步的速度快,今年要兩萬才買得到的機種,同等級明年只要一萬五(或更低)。

把這五千塊加到器材預算裡,可以買更高一級的器材。

當有五千元要升級時,把原有器材賣出再加上這筆錢,可以買到同價位「新功能」的器材。

這些「等級、功能」都是看的到、用的著的,所以會吸引消費者。

所以「接觸中低價位AV器材」的使用者,會覺得basic兄的建議難以接受,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拿這五千塊去買線,所得到的改善真的會比較少嗎?那可不見得了.......

ps.

音響圈一直有一種聲音,「玩音響總是花了不成比例的錢」

買車的時候多十萬可以看得到錢花在哪裡(配備、馬力、內裝...)

但買音響多花十萬,「看不到錢花在哪裡」(像是mbl 6010跟5010究竟是差在哪?可以讓兩台價差二、三十萬。聲音?又不是每個人都聽得出來的...)

而這幾年風行的日系av器材,就讓消費者「看到錢花在哪裡」了。

再PS.
像我就"覺得"香奈兒的東西很貴,可是女孩子買起來毫不手軟...


但是線不只用一米吧:jolin:
電源線加喇叭線再加環繞線少說要幾十米吧:jolin:
小弟家就超過50米了,就算環繞聲道濫一點,主聲道加電源線也有10米以上.光主聲道就超過五萬了,這還是裸線未包含接頭:cry: 這樣加起來不就要超過十萬了:jolin:
小弟喇叭加擴大機加dvd也不過六萬多,這不就本末倒置了嗎?:confused:
更何況更換不同的器材所對應之喇叭線也不盡相同,能繼續沿用的可能性也非絕對:think:

shunkailu 2003-01-14 12:11 PM

像我書房的系統 原本都用原廠電源線 你們聽了也覺得不錯 (當然換了線的改變也很大)

basic 2003-01-14 12:14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Casval
但是線不只用一米吧:jolin:
電源線加喇叭線再加環繞線少說要幾十米吧:jolin:
小弟家就超過50米了,就算環繞聲道濫一點,主聲道加電源線也有10米以上.光主聲道就超過五萬了,這還是裸線為包含接頭:cry: 這樣加起來不就要超過十萬了:jolin:
小弟喇叭加擴大機加dvd也不過六萬多,這不就本末倒置了嗎?:confused:
更何況更換不同的器材所對應之喇叭線也不盡相同,能繼續沿用的可能性也非絕對:think:

您會錯意了..
上面我所說的電源線是一條1.5M的四千初頭..
而喇叭線是一組(3M一對)五千等級..

而不是一米5000的線啦..:)

而環繞聲道可用同廠較低階的線(如主聲道用11-4 , 環繞可用12-2......)

而您的最後一句話正是我所強調的:盡量挑中性的線 , 少掉一個變數 , 換器材也不用再換線了..
用線材去調音的效果實在是太小了..
中性就好了..:)

soccer 2003-01-14 12:15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Casval
但是線不只用一米吧:jolin:
電源線加喇叭線再加環繞線少說要幾十米吧:jolin:
小弟家就超過50米了,就算環繞聲道濫一點,主聲道加電源線也有10米以上.光主聲道就超過五萬了,這還是裸線為包含接頭:cry: 這樣加起來不就要超過十萬了:jolin:
小弟喇叭加擴大機加dvd也不過六萬多,這不就本末倒置了嗎?:confused:
更何況更換不同的器材所對應之喇叭線也不盡相同,能繼續沿用的可能性也非絕對:think:


:jolin:

沒事扯到喇叭線幹嘛啦...............

電源線的價格跟喇叭線是兩回事...................你忘記公插、母插的錢與製作費用了。而且廠線不像我們diy會拿喇叭線當電源線用,計算方式不能一概而論。

另外,多聲道系統的喇叭線,用量跟兩聲道差很多,所以若以一般「兩聲道音響用喇叭線」的單價套到多聲道系統上,會做出像您這樣的結論是很正常的......

ps.
以您的系統總價60000來說,在「需要的地方」換用5000元的電源線,在預算分配上並無不當之處喔。

不過個人價值觀不同,這點是不能勉強的啦:D

Casval 2003-01-14 12:46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asic
您會錯意了..
上面我所說的電源線是一條1.5M的四千初頭..
而喇叭線是一組(3M一對)五千等級..

而不是一米5000的線啦..:)

而環繞聲道可用同廠較低階的線(如主聲道用11-4 , 環繞可用12-2......)

而您的最後一句話正是我所強調的:盡量挑中性的線 , 少掉一個變數 , 換器材也不用再換線了..
用線材去調音的效果實在是太小了..
中性就好了..:)


原來小弟會錯意了:p
如果照您的建議小弟還勉強能接受,不過前提是要小弟的木耳能夠聽的說來為前提:p
不然如lpc兄所說聽的出來才花的有價值,不然再貴的名線也是枉然 :cry:

Casval 2003-01-14 12:56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occer
:jolin:

沒事扯到喇叭線幹嘛啦...............

電源線的價格跟喇叭線是兩回事...................你忘記公插、母插的錢與製作費用了。而且廠線不像我們diy會拿喇叭線當電源線用,計算方式不能一概而論。

另外,多聲道系統的喇叭線,用量跟兩聲道差很多,所以若以一般「兩聲道音響用喇叭線」的單價套到多聲道系統上,會做出像您這樣的結論是很正常的......

ps.
以您的系統總價60000來說,在「需要的地方」換用5000元的電源線,在預算分配上並無不當之處喔。

不過個人價值觀不同,這點是不能勉強的啦:D


如果連公插,母插與製作費用在「需要的地方」全部5000的話,小弟是還能接受:)
不然照一m5000的算法連公插,母插與製作費用不就少說兩萬了:nonono:
小弟是絕對無法接受:cry: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17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