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當鬼島製造業如果都出走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23033)
|
---|
引用:
感謝網友們的看法分享。 之前學過程式,在程式裡,除錯他人程式到不如自己重寫。 也許是這樣的影響。所以對於太爛的東西,我的想法就是重來。 至於會不會永不翻身? 這~我比較樂觀,樂觀的來源是整個中國歷史,從周到清朝的中國歷史。 歷史告訴我,重來不會「永」不翻身。 至於問題的歸咎於誰? 我的看法是這樣,我也樂於知道並瞭解你們的看法。 問題的重點不在誰對誰錯,而是該怎麼解決台灣現在的問題。 要解決之前,當然就是要先找出問題。 當大家都提出對問題的看法時,是不是最後就會得到真正問題所在了呢? 沉默是最可怕的。 不過你似乎把我搞錯了,我可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的老闆 or 資方 :agree: 我也是說有好的,也有壞的,我厭惡的是那些壞的,懂? 至於MIC也沒什麼不好。 舉APPLE為例,他是MIC,卻沒什麼不好, 要不是美國經濟慘到不行,她會想請apple的製造組裝回來? 我說台灣不好的地方...是低階組裝等。 是只想幫他牌做組裝、是老二哲學,說難聽點叫不知進取,懦弱。 總要等國外大牌衝第一,確定可行,才一窩蜂跟進。 這樣的結果,同樣的東西人家賺幾%,我們又賺幾%? ==================== 鳳毛麟角? apple、intel、amd、nvidia、ati、高通、博通、google、yahoo、ebay、paypal 、xilinx、altec、beats、Alcatel、General Electric 等 sony、sharp、panasonic、集英社、seiko、prox、canon、nikon、kato、toyota等 samsung、LG、HYUNDAI 或許你的標準比較高吧,我是覺得很多啦 ================以下回redsky==================== 人...有幾個人生? 短短的七~八十年,能有幾個職業、幾種經歷? 能都嚐遍?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養成不同,看待事情的方式也都不同。 如果一個基層,一個高層,兩個從不對話...公司向心力何來? 既然這裡是討論區,當然就是拿來討論,加上網路的隱密性, 讓人可以得知不同世界的看法,不同人生的看法。 要都真一句: 「跟他認真就輸了。他可能認為有錢人認真工作都要跟他報告,最好還是書面那種,不然都是二世祖。」 要討論區何用? 要七嘴八舌異言堂何用? ================以上回redsky==================== |
引用:
從前的中國歷史各代有像現在的台灣這般如此倚賴對外貿易&供應鏈連結?? 台灣的內需能跟那邊的比嗎?回復的動力來源在哪? 至於 "至於MIC也沒什麼不好。 舉APPLE為例,他是MIC,卻沒什麼不好, 要不是美國經濟慘到不行,她會想請apple的製造組裝回來?" 我搞不懂這段是表達甚麼? 你希望台灣也搞國外製造國內只留品牌? 而美國請apple回來不就是應了不能真的拋棄製造業減少的失業率跟帶來的產值? 何況這些組裝工作跟你講的不知進取,懦弱的低階組裝一樣吧 你列的那一堆牌子頂多叫做知名度高 不知道跟你講的腦力創造工業有何關聯?? 而且你知道一個國家有多少企業?就拿最前面的幾隻領頭羊就以為夠能養家了嗎? 還是你也覺得讓國家握在幾隻財閥巨獸手中也無所謂? |
島國本來就不能與陸地國相比,尤其是製造業,即使是島國,若以英國製造業僅佔總人口13%相比,台灣的比例26%還可往下甚至腰斬。但英國三島還有豐富天然資源,可自行開採石油,對於沒任何國際比較利益下之台灣,顯然遲早要外移,高雄水泥業、西部電鍍、東部林業加工,都已日暮垂垂。至於服務業,按英國的算法把商業與金融業分開計算,真不曉得為何台灣要把銀行、證券、保險甚至貿易、餐飲等都算入服務業,大概是已開發國家的認定標準不一樣吧!
英國服務業即使排除金融業,非金融之服務業平均薪質水準,仍然居高不下。就工時較長、薪酬較低,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英國越來越多人放棄工業,改向從事商業。日本也是島國,經濟發展與英國也差不多,可以驗證製造業除了污染要考慮額外成本外,獲利能力究竟足不足以支持成長率。可能會有人拿希臘來比,但希臘為公債出問題,也就是金融面,若要論貢獻,希臘製造業量太小,不能影響全國局勢也是不足之處。 |
引用:
內需跟人數量無關,跟富有有關 一國的富有,跟土地大小、資源也無關 跟腦力有關,這也不是我原創,是上位前輩們之前在電視上講的。 腦力? 牌子? 呵 集英社等是個牌子沒錯,但不要被牌子給矇住了眼 其底下的多少漫畫家,用盡腦力的創作,支持了這家公司,也支持了多少相關產業? 簡單想: 1.集英社:編輯等人 2.經銷 3.印刷廠 4.紙類工場 5.原木採集:進出口 6.進出口:相關行政、搬運人員。 而我們台灣的低階組裝就是只做其三的工作,最近才有人開始在做1的工作,也是最賺的。 如:HTC 而以上類推,SONY等也是這樣靠腦力養活一群人 為什麼台灣不能有個像APPLE,專門做1的工作,把低階沒什麼賺頭的外包(MIC)? 集英社也不是只有高知識份子才可以做。裡面也是有行政,也是有清潔等的吧 我認為台灣有的是太多的3,太少的1,所以薪資才會像現在如此。 當台灣的公司大都是3的時候,給的薪水也高的時候,內需市場自然就大。 一台IPHONE兩萬,台灣最低基本薪資6萬,這樣你覺得APPLE會不重視台灣市場? 中國大陸人多,以前他們窮的時候,人多有用嗎? 一億人口的日本內需市場都比十二億的中國強。 台灣不是沒創意,是台灣一直都在扼殺創意,來源很大是壞的、守舊的老闆 ================ 而美國請apple回來不就是應了不能真的拋棄製造業減少的失業率跟帶來的產值? ================ 這在我看來是做假。 這是美國政府要APPLE不要賺那麼多,把利潤分給自家美國人。 讓失業率降低,數據好看的做假。 舉例一台IPAD賣一萬,在中國生產成本10元,在美國生產成本100元。 對一個商人來說,他沒理由要回美國阿? 回去了有什麼好處? 只有失業率降低,二來贏得愛國的名聲,三來MADE IN USA的虛榮... 除非美國政府跟APPLE有什麼暗盤,不然對APPLE沒好處( 愛國的名聲算好處? )。 且~我也從沒打算說要拋棄製造業,製造業也可以用腦力進階阿。 巨大-捷安特不就是一個例子? AEON、光陽、三陽 等機車都賣到國外去了,不也是一個例子? HTC不也是一個例子 都舉頭幾名,是容易引起共鳴,讓你知道我在講什麼, 不然台灣默默無名卻行銷世界的腦力工業也不少。 :agree: 我的論點很簡單,單純幫人代工"組裝"製造才是我說的,台灣不思進取的做法。 只想等別人做好出來,市場又成功之後,我再複製的老二哲學也是相同的。 |
引用:
Sony遠遠不如從前風光了很多其他知名的日本牌子也是 Apple也逐漸下滑~Why? 三星等韓國牌子崛起也只是數年的事情 這些知名牌子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其實非常多根本捱不到十年) 更別提HTC這種超短命的榮景 撐起牌子靠的也不只是創意~很多時候創意還不是主要的 所以最早我才說你何不自己創業看看? 而且整個搞研發、行銷 剩下來一大堆沒"腦力"的人怎辦?放著失業用社福去養?? 最低基本薪資6萬~能領到的有幾人?如果沒多少搞不好真的Apple就懶得理了 :laugh: 台灣不是沒創意,是台灣一直都在扼殺創意,來源很大是壞的、守舊的老闆?! 我還是那句話~沒自己真正體會過整產業運作 只是嘴砲而已 台灣是沒創意~盡是一些不切實際的空想~沒資源還理直氣壯的要有資源的承擔風險 而你舉的例子我還是看不出跟你講的腦力工業有何關聯 一大堆產業都是往外賣東西 差別只是知名度高低~而知名度也關連到該產業是不是直接接觸末端消費大眾 還是你覺得捷安特、HTC 跟那些機車有甚麼打破該領域傳統思維的"創舉"而創造榮景? 只是一直提一些公司名根本無助於支持你講的腦力價值在哪邊 另外你很看不起的老二哲學 事實上就算是先進國家也是佔大多數 等別人搞出可行方案跟風、入股甚至併購 不會是只看到幾隻領頭羊就真的以為人家多數都是那樣吧 |
連王品 起薪也只有 2.4萬 ....
董事長還說的頭頭是道 |
引用: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月收入沒有5W , 趕緊回家跟拔跋要5W的那個董仔... 跟他認真啊.. 不會吧... :laugh: :laugh: :laugh: |
引用:
跟你討論超累的,簡單講...就是自視甚高,一副你沒創個業,你什麼都不懂。 那還要談個什麼?...( 不知各大學院校的商業教授們...有多少是創過業了。 ) 所發的文,就是為反駁而反駁,就是急著反駁,不會停下來想一想。 一段一段來.... ============================================ Sony遠遠不如從前風光了很多其他知名的日本牌子也是 Apple也逐漸下滑~Why? 三星等韓國牌子崛起也只是數年的事情 這些知名牌子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其實非常多根本捱不到十年) 更別提HTC這種超短命的榮景 撐起牌子靠的也不只是創意~很多時候創意還不是主要的 所以最早我才說你何不自己創業看看? 而且整個搞研發、行銷 剩下來一大堆沒"腦力"的人怎辦?放著失業用社福去養?? 最低基本薪資6萬~能領到的有幾人?如果沒多少搞不好真的Apple就懶得理了 =========================================== 看這段,就知道你完全不懂我在講什麼,也沒想過 沒腦力的人怎麼辦?...這我在集英社舉過例了。 有腦力的漫畫家,創造出了漫畫。 腦力、創意沒那麼強的可以做什麼...行政人員、總機、印刷廠技術人員、進出口貨車司機、港口起重機操作員等。 再來SONY、APPLE、HTC,他們風不風光一點關係也沒有。 舉他們不是風光,而是他們養活了多少人!!! SONY:發明WALKMAN、BD、PS3、電影工業,少數腦力之人發明,其他腦力沒那麼強的人。製造、生產、運送、上游半導體、下游紙箱包裝。 拜託~想寬一點吧~朋友,一個發明養活多少人,這才是我的重點。 經營不善,那是上位者的問題,可以另行討論。 回過頭來看我批評的組裝製造業... 他發明了什麼?,買機台回來,顧技術員組裝...然後呢? 沒啦,只是代工是要想什麼? 只要想辦法拿到定單組裝就好,想辦法壓低報價搶單就好。 SONY 跟 組裝製造業,SONY發明,只有一家。 組裝製造業...代工,好幾家,要搶SONY的單,只有銷價競爭。 兩間公司在一款產品上賺的利潤就有差,給員工的就有差, 同是大學生,一個在SONY做,一個在組裝製造業做,都做同樣的事,誰領的錢會比較多? 這就是我要說的腦力養活多少人,可以提高平均薪資。 舉個板上人應該都知道的例子。 科技廠、同學歷、同職稱都叫工程師,都做設備, 那每個不同公司的工程師都領一樣的薪水嗎? 是不是利潤賺越多的,給的越多。 沒什麼賺或虧的,只能給基本月薪而已,沒獎金呢? ====================================== 我還是那句話~沒自己真正體會過整產業運作 只是嘴砲而已 台灣是沒創意~盡是一些不切實際的空想~沒資源還理直氣壯的要有資源的承擔風險 ============================================= 嘴砲? 貴友,真的多出去走走吧。 舉個我知道的例子。 台灣曾經是汽球代工大國,後來薪資水平提高。 很多廠都外移,只有一廠留了下來接受挑戰。 他廠都在大陸繼續搞無腦代工。 這廠在台用腦力、搞創意。 十年之後,當初的汽球代工廠,去大陸的機乎全死或死撐。 留在台灣的這家,靠著腦力的發明,做出很多新產品、新創意 做一個汽球的利潤還比去大陸的友廠多很多。 相關的故事不是只發生在汽球代工廠。其他工業也都有發生。 嘴砲? 這就是實例。 你果然是老闆,因為你跟我接觸的老闆都有著同樣的個性。 只能建議你,多接受部屬的諫言。歷朝名君大都有這個氣度,如:唐太宗-李世民。 |
引用:
個人看法,島國沒資源也不能妄自菲薄。 製造業也是有高利潤的,如工具機、螺絲、螺帽等。 日本的工業其實也有發展很高度的。 台灣高科技業其實很多設備都是從日本買來的。 每台不是千萬來就是幾億去。( 新臺幣 ) 更不用想耗材方面的長賺了 :agree: |
引用:
同感 跟一個連現實組織運作都沒概念的人談產業 還不如陪小朋友看幼教節目 " 不知各大學院校的商業教授們...有多少是創過業了。" 不小的你舉這做啥?真以為這些教授們在業界的人眼中有多大份量? 你也沒看清我質疑了甚麼 你還真以為那些一時崢嶸的企業是靠發明爬起來的阿 你也舉到三星、HTC還有一堆甚麼yahoo、機車廠商試問他們發明甚麼? 我也提問啦~你是覺得他們做出甚麼突破性的東西因而有如此立足之地? apple sony不如之前風光難道是因為內部研發的人變笨?江郎才盡? 三星、google創新、發明多所以成就現在局面? 我在反駁的是 你自以為的腦力工業根本不是成就高價值的主因 而對根本沒有絲毫運作概念的人講這麼多也確實是浪費時間 所以我說你要是真的過得不錯那就自己去體會看看阿? 試試看自己能養活多少人 :D 跟我講實例? 現在不用說這個鬼島不管是先進國家還是正在爬起來的第三世界國家 在上頭掌握資源的 跟風、持股、併購的多還是自己費心思搞研發、搞創新解決方案的的多 玩關係、玩手段處理問題的多還是傻傻硬扛的多? 還真以為自己比別人聰明阿 那搞個能上檯面的組織來看看省得在這邊嘴砲 :laugh: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00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