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迷信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68374)
|
|---|
科學迷信者的一致特徵為 ...... 缺乏科學精神
猶如宗教迷信者對宗教教義的一知半解 . 未充分內化 或 走入認識歧途 科學精神 <= 指為一類實事求事的心理態度 . 是屬於心性上的範疇 意既 ~ 它不是科學方法 . 是科學方法施用的正當根據 但 . 現代科學文明鼎盛 . 我們建構與依賴科學開拓資源 . 豐富衣食 . 享受科技 在生命需求的作用下 . 自然會對科學有所嚮往 若該心性上對科學的嚮往僅是意願上的傾向 . 而無科學精神的實質內容 或對科學過度嚮往之心理 . 替換了科學精神於心理上的位置 則對科學產生迷信的態度 + 看似捍衛科學 . 實是捍衛自我所迷信的 . 並非捍衛實際存在的科學 ... .. . 嚮往 <= 各種認識與經驗中的記憶堆積 = 極端的個人喜好傾向 其威力強大 . 很能牽動人的腦袋 . 有好有壞 . 謹慎使用 迷信 ~ 是心性上的 . 科學上或宗教上的迷信只是迷信的形式外皮罷了 所以 . 我不從科學內容上探討何謂科學迷信 我從心理角度上探討 大家參考 |
引用:
受用了 你的一句話 解釋了我的論點 "迷信 ~ 是心性上的 . 科學上或宗教上的迷信只是迷信的形式外皮罷了 所以 . 我不從科學內容上探討何謂科學迷信 我從心理角度上探討" 宗教不一定是迷信的源頭 宗教 信仰 思想 只是一種方式 而人給予錯誤的解讀 以及過度的解讀 才會產生迷信 如果是現在的宗教 我會噗哧以鼻 但如果討論宗教信仰 真正的思想 這才是我感興趣的地方 |
心性上對科學的嚮往僅是意願上的傾向 . 而無科學精神的實質內容
或對科學過度嚮往之心理 . 替換了科學精神於心理上的位置 則對科學產生迷信的態度 + 看似捍衛科學 . 實是捍衛自我所迷信的 . 並非捍衛實際存在的科學 心性上對宗教儀式的嚮往僅是意願上的傾向 . 而無宗教思想的實質內容 或對宗教儀式過度嚮往之心理 . 替換了宗教思想於心理上的位置 則對宗教產生迷信的態度 + 看似以宗教儀式作為宗教思想真義而代替 . (懺悔得寬容 拜拜積功德) 實是捍衛自我習慣的儀式所迷信的 . 並非捍衛實際存在的宗教思想 ===================== 不好意思 我引用 並改寫 並不是不敬 是這段話 頗耐人尋味以及啟發 我也是想用這段話延伸解釋 何謂迷信 不管是科學 還是宗教 |
引用:
1. 我的話語內容不是聖經般不可侵犯 . 僅供參考 + 這裡是討論場地 確實地專注於討論 . 既是對討論對象的尊重 ..... 不論贊成對象所述或用以反對 改寫我的話語 = 在您思考中確實發生了聯想作用 . 我的本意亦是如此 網兄們若能經過我的話語內容 以迷信的概念為基 . 從科學聯想到宗教 = 舉一反三 . 一通百通 這正是我寫出上篇文章的目的 2. 以迷信概念看當今台灣民主法治的現況 . 會更有趣 台灣社會普及的民主法治觀念 . 並沒有觸及民主法治的內裡核心 只有該外在可得個人價值的嚮往 <= 但我們不會稱這種社會心理現象叫作迷信 . 因為不可傷及大眾尊嚴 政客 : 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 那是一張嘴而已 選民是聰慧還是笨蛋 ?? 汲汲營營在選民思考間隙中鑽營挖掘政治利益的政客心知肚明 遺憾 .... 我們的民主法治的社會教育沒有再進階的機會 . 對社會正義公義的概念在黨派立場或個人價值之前 . 顯得嬌弱無力 惡法亦法 + 非法合法 + 看似合於民意卻是悖逆民意的憾事不斷發生 現在甚至公然悖離民意 ~ 照幹 一般大眾為情理法三者排先後順序 <= 肇因亦於此 (真的能排序 ?? 我不敢這麼做) 民主法治並非完美的社會理論 .... 它存有自毀性格 (一般教科書不會教這個) 台灣社會正走到這一步 = 民主法治正吞噬摧毀著民主法治 社會公義的喪失 + 整體向下沉淪 = 拆卸社會架構 社會架構沒了 . 社會價值也不再生產 = 群的價值不再有 . 個人價值亦不存在 覆巢之下無完卵 . 肇因於群體對民主法治光有嚮往 . 卻是無知 . 或是自我淺薄認識所結構的歧義內容 是自找禍事 . 沒有能力防止民主法治的自噬性 ............. 引用:
大家參考 |
其實所謂的迷信,基本上就是對權威的盲信,
不是宗教或科學的專利,舉些實際例子,一些大師、 上師、牧師、神父、上人、專家、名嘴、聖經、聖典、 本尊之類的,他說了你就信,那就是迷信。 |
引用:
我想您應該是科學人,所以才覺得他們是正常的吧 :laugh: :laugh: :laugh: 我認識絕大多數讀到博士的人(不管是哲學、任何一種科學、甚至經濟文學等),都差不多是生活白痴。我必須說不是所有讀到博士的都生活白痴,但是已經佔了一大部分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曾經說過讀到博士的人不該參選總統... 有趣的是,通常會反駁的都是這些博士生,還有極度迷信學術至上的人,而這群人又以台灣人居多... :laugh: 大家會講 Ph.D = Permanent head Damage 不是沒道理的 :laugh: :laugh: p.s. 台灣可能還沒這麼誇張到這麼多博士都是生活白痴,畢竟教育體系不同... 北美這邊搞到 Ph.D 真的要把大多數腦細胞耗在研究和所學身上... |
引用:
迷信的結構有許多因素 ~ 權威 . 情感 . 價值 . 喜好 . 群性 . 教化 .... 諸等 同一迷信事物的迷信者 . 其迷信的結構都不相同 ..... 僅是對迷信事物的表現行為上看似一致 不是每種迷信來自於對權威者的貼附 ..... 不過是幾乎每種被迷信物都有其權威性(權威 ~ 包括人或理) <= 便容易錯以為迷信就是對權威者的盲信 科學 =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宗教 = 由人所創造 迷信 = 因人而有 探討迷信科學或迷信於宗教 . 其觀點應力求回流人身 人怎麼會迷信 ?? 它是心理運動 . 本在人身心理的範疇 有種知識學問特別強調人身的重要 . 已是當代顯學 ~ 工效學 . 或稱人因工程學 權威 ..... 不以言舉人 . 不因人廢言 .... 我贊同孔子說的這段 . 並非因是孔子說的而去相信之 所以 . 我會去探索過度引用名言者 . 他們的引用的心態是據於理 . 抑或據於人 . 目的為何 ?? 據於人之權威的話術在演講界相當盛行 . 是演講術 + 說服術所強調的 但非是可以濫用 . 或自己想用就可以用的 .... 就算出於善意也得謹慎使用 . 以免誤了人 = 對演講或說服內容的錯誤認識 參考以下的形象與認識之論 .... 引用:
同樣的認識概念 . 可以探討東方法拉利 + 摩托車界的法拉利 + 台灣的穀倉 + 台灣矽谷 + 台灣後花園 + 天龍人 + 東方威尼斯 + 西方孔子 + 現代晉惠帝 ..... 這些話語假借了什麼東西 ?? + 該不該假借 ?? 參考 |
在迷信的主題裡講迷信,本身就可以算是走鋼索的行為了。
遊客們請小心注意腳下…… :mad: |
現在才注意到上面網友的一些討論內容
PCDVD理性的大叔真不少 :p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36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