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關於茶葉的問題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684872)
|
---|
引用:
以半發酵和全發酵茶來說 皂素和茶鹼都不該太多 甚至飽含的碳水化合物 和 胺基酸 可以讓人飽足感 |
引用:
培茶花的時間跟精力是很恐怖的 由其是一爐24H 那種的..... |
引用:
一爐24h不會太久了。 正常在焙應該是先焙,試喝。感覺夠了,就可以了。 還不夠,或是認為這茶適合重一點,再焙。 一次就催到底,風險太大了吧? |
引用:
要看溫度啊 老大 焙的久 跟一次催到底是兩回事 最近喝到一堆都是焙單次超過24H 還焙四次以上的 還有 沒錯 焙的時候 過了一定程度 每過一些時候都是要試喝的 |
您講的很多都不錯
鹿谷比賽的大問題是 不但茶的來源是幾乎整個東南亞 季節也常不對 說實在的 鹿谷那的山頭氣那麼重 沒那麼難喝出來 跟大吉嶺的 Muscatel 香一樣.. 不過海拔跟經濟關係不是絕對 交通方便才是最重要的 福壽山也不過5000/600g, 3500/600g 發酵不足一直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冬茶也不一定好到那去 傳統的臺灣烏龍茶 最好的可是夏茶 高山茶管理和製作良好的本來就該有十幾泡... 不過很多冬茶精製過後會剩六~八泡而已 至於焦味 炭培精製茶剛弄好時很多都是會帶火氣的 放陶甕一個月就解決了 膠質跟氣泡關係不大 小泡泡一堆多半是皂素多 要消油化食很好 引用:
|
913茶王,樓主是否發現,此茶的回甘並非一般,而是瞬間衝出來的甘味。小弟喝不慣,似乎有加工過,並非自然甘
其實喝茶是種感覺,就像任何飲料一樣。感覺對了 什麼都對了 ;) 喝茶可以慎重、可以隨性。所以我愛喝茶。 茶的價值是人所給予的,與其喝一斤三四千但不對味的茶,還不如何對自己味的茶,這就是喝茶人的享受。 |
我都喝網拍上買的一百元一斤那種次級茶葉耶∼∼
反正飲料店也是進這種XD 我都泡稍淡 然後用馬克杯狂灌 實在喝不出差別 |
引用:
不是說因為自己有賣茶才這樣說... 而是您喝大量&長時間的話, 一百元一斤的茶葉勸您真的真的盡量別喝! 為了您的健康著想... :think: |
|
看了好幾天....
有些話還是想說出來比較不會內傷... :jolin: 台灣北部人的口味or飲用習慣, 是以香氣為主,或者是該說跟北部早年多種植包種茶有關, 所以在泡水的耐泡程度方面,的確是5到6泡就差不多可以換了... :) 南部人則以口感or稱之為喝起來的順口度為主, 而且有泡大壺茶的習慣,因為南部熱,茶葉的止渴潤喉必須要有相當的效果 :rolleyes: 茶葉的耐泡頗高,能到7到8泡沒問題... 至於中部人就很貓毛(台語)了,又要香氣,又要口感... :flash: 所以北部的飲用習慣大多以生茶(青茶?)輕發酵茶為主, 南部的則以烏龍茶以及其他發酵程度較高的茶葉為大宗, 中部曾以所謂的半生熟的茶(原是青茶,透過烘碚製作)為主, 目前不明? :ase 想跟那個樓上的夢畫說... 烘茶是有方法的,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其中是有計算公式的, 什麼溫度,走怎麼的火,行什麼茶路, 那些比賽茶漫天叫價的,你們有看過沒比賽的茶,一斤(是台斤不是公斤喔)2萬的, 還是打折過的,買的人還不嫌貴 :shock: 焦化的茶不要喝,是有焦味的不要喝吧... :flash: 我這有培到碳化的老茶咧... :rolleyes: 喝這個還能養生耶 :p 不是說叫碳培就比較高檔, 某些不懂原理的店家,只是把茶葉放在碳爐上燻燻木炭味而已 :stupefy: 看了真是吐血... :nonono: 這是分格線.............................................. 之前,四月底, 某天,回去看我那個生活過得像老爺的老爹, 正在試茶.... 爹:你來喝喝看,這個要去比賽的...(裝酷中) 睡:喔....(喝了一口),舌頭有點麻耶....火味還很重耶.... :( 爹:廢話 :mad: ,哪個參加比賽的茶火味會輕的(告非,我被罵了...),有些還火味到會苦,不過,那就是失敗了... 睡:喔... :ase 是這樣喔...(我怎麼會知道,我又沒在店裡幫忙... :unbelief: ) 還是分格線................................................... 以上很多內容都是靠過去的記憶寫出來的, 如果有誤,請多包涵, 至於superscalar給的連結,關於對岸的茶, 我雖然喝過,實在是無法說什麼, 就像台灣北中南的飲用偏好不同, 對岸的飲用習慣也和我們有些差異, 而且在製作手法有很多不同點, 雖然說近年來,有很多人過去對岸教怎麼做茶, 還是提一下我那老爹的講法... 對岸喝茶重的是氣?喝起來會舒爽?(這是我爸講的,不能理解... :confused: ) 台灣重口感... 兩岸的喝茶觀點大不同.... 以上僅供參考,謝謝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03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