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Ivy Bridge被證實因用較差的散熱膏而過熱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68821)
|
---|
引用:
我怎麼記得當時蓋銅片的的目的,只是要防止CPU die被壓毀而已? 銅片中央都會開孔讓die露出來和散熱器底部接觸, 而銅片厚度大多是要填補die和PCB版之間的空隙,並不覺得他有輔助散熱的功能。:confused: |
http://bbs.pceva.com.cn/thread-45221-1-1.html
對岸第一個開蓋測的R大,比照日本網站用開蓋再封蓋的方式, 結果是直接開蓋接觸DIE散熱效果最好,比封蓋再低2度左右, 但即使是用散熱系數與釬焊差不多的液態金屬散熱膏, 也與未開蓋才差7度左右,無法差到20度那麼多。 CPU銅蓋只是避免壓壞DIE才弄的,按以前的做法是直接由DIE散熱效果最好, 封蓋反而會差一點。 再看看有沒有更多的人要測,才知道到底誰最正確。 |
引用:
有的晶片直接黏在蓋子上了 :eek: 想到以前radeon 8500一堆人拆原廠風扇的慘狀 :stupefy: |
引用:
結果是日本那家液態金屬的|廣|告|效果呀T T |
引用:
R大不認為是 廣 告效果,他認為是那顆INTEL封蓋及塗散熱膏沒弄好, 造成原本CPU溫度比一般的高,而開蓋後反而弄好, 結果溫度差異就有這麼大。 目前這些實驗來看,若IVY能用釬焊來弄,溫度會下降一些, 但造成溫度如此高的主因還是在DIE內部結構, 溫度愈高,CPU愈不穩,可能原因是溫度高到一定程度,漏電的狀況嚴重。 所以買IVY來超頻,不如用SNB來超會比較好,不用煩溫度的問題。 |
液態金屬散熱膏是甚麼噱頭???
一般狀態下只有高溫的金屬和常溫下的汞是液態的吧??? |
引用:
好久就出來了,是一種低溫合金 記得在大約60~70度C就會呈現半熔融 常溫下是貼片,貼上後,第一次使用溫度到達,就密合了 關機冷卻後就完美貼在CPU和散熱器之間 不過根據以前的測試,此合金具低腐蝕性,長久使用會破壞散熱器和CPU接觸面 優點當然是絕佳導熱,比起市面最強導熱膏表現還好 缺點除了低腐蝕性外(考慮到如果要RMA), 一但貼上,冷卻後無法完美取下,若刮除無法二次使用,價格又高 因此普及率一直不是很高 |
引用:
的確 但Ivy Bridge的記憶體控制器卻又比Sandy Bridge強 一些普普通通的DDR3記憶體 在Ivy Bridge平台上可以輕易上到DDR3 2400 一個溫度低超頻極限高 一個記憶體控制器強 其實這樣會讓追求極限效能的玩家心中滿糾結的... |
引用:
片狀的效果比液態差,R大用的是液態且不會侵蝕金屬, 是新產品導熱系數達82W/mK,是一般散熱膏的十倍以上。 |
引用:
記憶體控制器再強,CPU時脈上不去也沒用, 2500K上5G還是比3570K上4.5G強。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36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