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這樣的環境架設可以Gigabit區域網路嘛?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36873)

u8526425 2009-01-23 09:56 PM

ddr兄
你有沒想過
那個有可能就是你HD I/O的實際表現不及網路的頻寬
整體而言
你的系統極速就取決整個環節上最慢的一環
找到它
解決它

而你佈線系統的差異
只會出現在大型網路環境
問題出現在驗證與末端效能
一米單對單的理想lab
只能驗理論極速

ddr 2009-01-23 10:07 PM

補充:
1.FTP傳單一大檔才有最佳訴速度
2.FTP傳凌散的小檔會很慢
3.Cat.6 DU Metre UL:2X.XX MB/sec Cat.5E DU Metre UL:8~9.XX MB/sec 所以有2倍以上的差距
4.每個人環境不一樣,如果差太多不必太在意

u8526425 2009-01-23 10:09 PM

我補充一下
上面930M的數據
是6米工廠制cat6新線過一個switch單對單
300M是30米工廠制cat5e5年室外線路過兩個switch單對單
網卡是intel與boradcom之流
這樣的比較並不公平

不過
也能突顯一些問題
cat5e/6都支援1000base
也許在測線上面有項目的差異
短距測量可能沒有差異
但最終的效能仍是總體考量 主機(含HD與網卡) 線材 網路協定 節點數 switch效能 碰撞 衰減 干擾 施工水準
線材部份
其實只要測試符合標準就可以了
真的很care
那就弄個光纖+trunking吧
爽死你

ddr 2009-01-23 10:18 PM

引用:
作者u8526425
ddr兄
你有沒想過
那個有可能就是你HD I/O的實際表現不及網路的頻寬
整體而言
你的系統極速就取決整個環節上最慢的一環
找到它
解決它

而你佈線系統的差異
只會出現在大型網路環境
問題出現在驗證與末端效能
一米單對單的理想lab
只能驗理論極速

這樣的速度我很滿足了,要完全極限我沒有那個財力(server級網卡.主機.環境)
發言到此為止

^DS^ 2009-01-24 12:11 AM

引用:
作者ddr
這樣的速度我很滿足了,要完全極限我沒有那個財力(server級網卡.主機.環境)
發言到此為止


Intel PRO/1000 PL
Intel PRO/1000 MT
就夠用了
不用"驚天動地"的網卡


小欣 2009-01-24 01:55 AM

引用:
作者^DS^
Intel PRO/1000 PL
Intel PRO/1000 MT
就夠用了
不用"驚天動地"的網卡

http://140.125.83.182/~ds/PCZONE/LANTEST.gif

有toe有差 :ase :ase

MM工坊 2009-01-24 02:40 AM

ddr兄的測試其實是符合大多數家用環境下的情況,很多人都會忽略很重要的一點,GbE的1Gbps頻寬,是以四對線,每對線250Mbps來達成,在單線程下(如網芳、或限定單一連線請求的FTP),大多都會受限於250Mbps的最大可用頻寬,加上訊框前置資訊與結尾檢查碼,再考量不同NIC為求相容性的保守限制,與線材所造成的訊號損失等等,實際可用於資料傳輸者可能不到6成,也就是單線程下只能達到15M∼30M左右。(此處假設處理器有足夠的封包處理能力,且硬碟IO效能足以應付GbE的傳輸需求。)

先前的回文中本人會特別說明是以多線程執行測試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甚至簡單一點的測試方式,連線兩端都具備3xHDD RAID 5或2xHDD RAID 0的情況下,只要單一方FTP設定開啟續傳且單IP允許3線程以上連接,另一方只要用FlashGet下載FTP Server的大容量檔案時,極可輕易衝上60%頻寬。

ddr兄您圖片中的問題,就如上述的情況。

另外回覆您之後的問題,小檔案的傳輸會慢的原因如下:
1.傳統硬碟於小檔案存取時,受限於搖臂移動時間遠高於硬碟處理資料時間,因而造成小容量檔案存取效率極低。例如Seagate ST3500320AS於一般檔案存取時,外圈可達120MB,最內圈也有50MB。但若是以大量4KB以下檔案存取時,整體存取效能可能不到3MB。

2.GbE傳輸可以有效提升的另一原因為巨大訊框,也就是單一訊框可包含的資料量倍數於傳統訊框,也因此可減少連線雙方對封包表頭表尾的處理,自可減少訊框間的等待時間。

3.有待其他網兄補充。

所以您的測試圖是正確的,只要您已多線程的方式再次執行,就可打破您對Cat.6可達到兩倍於Cat.5e傳輸效率的夢靨了。

MM工坊 2009-01-24 03:13 AM

補充上述未發完的原因2:
但若是大量小型檔案於GbE網路上傳輸時,會因為每一傳輸的檔案容量過小,而無法有效發揮Jumbo Frame所帶來的傳輸效能提升,再加上傳統磁碟對小型檔案的低處理效能加乘下,會使傳輸流量更少的可憐。

MM工坊 2009-01-24 03:31 AM

再額外補充一點,就如同ddr兄您所說的,Cat.6的壓制,即使沒通過分析儀的嚴格測試下,仍是可正常使用的,這就如同我們所說與Toms Hardware的文章中的重點,能夠通過測試而保證運作於1Gb網路無誤的線材,是當環境或架構所需要時,我們則必須選用它。

但若以極為單純的家用環境下,既不用走人孔、手孔與繁雜干擾線路並行,也不容易有超距的情形發生時(以五層樓透天挑高3.5米計算,包含走線在內,100m仍是足夠的),一般的使用者其實不用拘泥於Cat.6與5e之間的差異。

就如同一條數萬元的RCA訊號線,對有錢的音響玩家來說,可能是必要的,但對於如本人這種平民老百姓來說,本人寧願視而不見。

以單純環境下測試Cat.6與5e,其實5%的差距本人是保守的多報,就如同您的測試圖般,在本人先前的測試中,廠壓Cat.6與本人為了測試臨時壓製的5e相比,真的所差無幾。

ddr兄有興趣對此討論串回覆,相信就是對其應用有興趣,建議您可以統合上述網兄們的結論,再次做一次測試,一定會讓您改觀,也相信對您的工作會有一定的幫助。:)

Raziel 2009-01-24 05:24 AM

所以硬碟對小檔案的讀寫也是一個瓶頸, 那似乎把傳送接收端的暫存空間先擺在RAMDISK,

傳完再移進HDD會有點幫助.....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52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