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音樂軟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1)
- - 請問DVD-AUDIO的母帶是不是超高規格啊?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629833)
|
---|
LP 是可以紀錄立體聲的,否則從 50 年代初期到 CD 問世的 80 年代初期這之間的立體聲錄音要賣給誰?到了後期 LP 甚至可以承載四聲道。
80 年代以後數位錄音盛行,絕大多數的錄音母帶都是以 PCM 格式儲存,並非類比母帶。 此外, SACD 不屬於 PCM 格式,而是儲存 DSD,DSD 規格不能用 24 Bit 192kHz 這種 PCM 格式的屬性來衡量。 關於數位音訊的一些基礎知識在拙作有做解釋: http://www.dearhoney.idv.tw/?p=29 |
感謝LukeLo提出關於SACD解說的糾正。
LP也有Stereo沒錯,不過那是大約1960年之後的產品,說真的我覺得那已經不是什麼經典就沒提到了。 不過關於「母帶」的這個說法還是不正確,80年代之後數位錄製系統雖然開始慢慢普及,母帶依然清一色都是走類比居多,是道90年代之後母帶才較多進入數位化,但當時普及率依然不達50%。 直到最近15年母帶才走向以數位化為主,包含DAT、MD、CD等,但目前傳統錄音室還是都會保留類比系統,所以你所謂的「多數」應該都是較次一級的錄音室,他們通常使用Tascam或HHB的CD燒錄器製作母帶光碟。 |
引用:
那為什麼SACD的DSD錄音是採1bit?這樣音量容量不就很小嗎? 還是因為DSD錄音和PCM是不一樣的東西,所以兩者所指的bit不一樣? 那bit和kHz這些和bps基本上就沒什麼一定的關係囉? 因為像MP3和CD來比,以都是44.1kHz/16bit來說, MP3可以是96~320kbps,而CD就一定是1411kbps, 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所謂的有損壓縮所損耗的細節嗎? |
引用:
你不去看上面 LukeLo 大大寫的文章,你的疑問在那篇文章裡都有解答,入寶山空手而回呀 :jolin: |
引用:
那篇文章好長啊,有些名詞也看不太懂,不過的確我的疑惑都有解答,所以我會努力看完的。 |
若把1 bit想像成是利用微積分去積出一條曲線 這條曲線就是我們的聲波
如果微積分的積分區間是非常的小 那就會很逼近真實的曲線 也就是逼近真正的聲波 因此1 bit都需要很高的取樣率 (我是透過微積分的極限去想像拉 不過不知道對不對) 再者 由於1 bit需要的取樣率很高 在實際設計上是非常困難的 一般可能是做到256倍吧 這樣可以把頻譜上的鏡像(Image or Aliasing)往外推 可以減少鏡像的干擾所造成的失真 再利用Sigma-Delta的理論 可以把取樣誤差所產生的雜訊在頻譜上往高頻推 (理論上 Simga-Delta的階數越多 可以把取樣量化雜訊推到越外面 也就是失真越少) 因此在低頻中的失真會減少 或者我們一般聆聽的音樂頻帶之中的雜訊是比較小的 而把雜訊推出我們聆聽外的頻帶外 再利用很理想的濾波器把這些雜訊濾除 PCM跟1 bit是不太一樣 PCM是絕對固定的訊號大小 因此變化就是跟幾bit有關係 而1 bit則是利用差分的觀念 在上一次的資料加上一個誤差量而成為現在的資料 理論上如果1 bit的取樣頻率越快 Sigma-Delta階數越多 那會很逼近真實的類比波形 但實際上取樣頻率不可能無限快 且每轉換一次都可能有一些損耗 也沒有人敢保證說Sigma-Delta每階都很完美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03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