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DVD 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5)
- - 有沒有人開始在檢查一年前燒的空片了?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359411)
|
---|
還是買一個硬碟外接當第二備份好了∼∼
|
引用:
4816h這台combo測出來的結果好像普遍都蠻慘的 |
我的也拿出來測一下,約8個月前燒的,燒錄軟體:Ha! CD-Burner 5.0,測試:166S~
FUJIFILM DVD+R 散裝 RICOH染 台灣製 NEC 1100A 2.4X 2003.12.08 Burn 片子外觀 http://www.dyu.edu.tw/~f8901086/fujifilm.jpg 測試 http://www.dyu.edu.tw/~f8901086/FUJIFILM_2X.PNG Maxell 1~4X DVD-R 盒裝 Maxell染 日本製 Pioneer A05 2X 2003.11.25 Burn 片子外觀 http://www.dyu.edu.tw/~f8901086/maxell.jpg 測試 http://www.dyu.edu.tw/~f8901086/MEXALL_2X.PNG |
引用:
可能是前輩功力比較好 , 使用布丁桶拿底層片子的時候都不會刮到 :D 小弟曾經和幾位網友討論過 , 長期使用下來都沒這麼容易做到近幾無刮的程度說 :cry: 建議其他前輩想試試看的話 , 最好能先試用一番 :) 忘了說 , 小弟也不使用"棉套"保存光碟.....而小弟之前所指的棉套 , 指的是使用不織布的整理包 (因為可視為棉套的集合體 :p ) , 之前買過3M牌還不錯用 , 版上之前也有前輩推薦過部分可以買品牌. 如果跟小弟一樣技術不好的網友 , 還是回歸傳統硬殼CD盒的懷抱吧~~ 不然每一種都買來試試看 , 然後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保存方式 , 反正價格也都不貴 :D 不過遇到爛棉套真的會讓人欲哭無淚 , 有時候不是刮傷就可以解決了事的 :jolin: |
每次看到這樣的文章,我都會有個完美的結論!!!
好險還沒買DVD燒錄機 我想這樣的文章到了那些研究公司的眼中,確實有必要在加強了! 我還是想等它在成熟一點!!! 想請叫各位大大~~~~~ 1.哪裡有DVD的完整介紹!!!,和名詞解說!!! 2.PI/PO--???? :confused: |
引用:
不見得不見得,若是你每一片都買原廠的片,那是大可放心沒問題。 當然台片跟原廠片,價錢差了約六倍,若是以台片一年重新備份一次來算。原廠片六倍的價錢,未必能保存到六年。 所以整體算來,還是划的來,總比買硬碟安全的多了。 只不過要隨時檢查,定時備份才是真的。 |
引用:
布丁桶我是沒這個功力,能做到常常拿又完全無刮。 不過基本上會放布丁桶,一定是屬於半年看不到一次的片子 所以就算會刮到,機率只怕也不大啦。 而一般的多片式塑膠CD盒,要做到不會被刮到,其實不難啦 至少跟用爛棉套相比,要做到拿取時不刮到,其實容易的多了。 當然最安全的是壓克力的CD盒,這種不會彎曲的CD盒 那是更安全。只是比較佔空間到是真的 |
之前有看到一篇報導 , 說到數位儲存媒介的保存期限
1. MO (磁性光碟) -> 號稱50年 , 預估只有25年 2. CD (應該是指金片) -> 號稱20年 , 預估只有10年 3. DVD -> 號稱10幾年(正確數字忘記了) , 預估只有6年 我的重要資料不多 , 都是用CD白金片備份 (一片6元) 拿出半年前燒的CD片 , 用 NERO CD SPEED 測 PI/PO 以20幾倍速的高速度隨便亂測 , 得分都有95分以上 改用15元買的 DVD 便宜片 , 隨便測得分都是0分 我的感想 : 重要資料還是用 CD 保存就好了 , 資料量很多則另當別論 本來想說 DVD 應該可以保存個6年沒問題 , 看到大家的狀況後大概要再打對折 好在我的 DVD 都是燒電影 , 不在乎天長地久 , 只在乎曾經擁有與有沒有 |
去找到我最老的片子:一年兩個月前的國碩AI 2X片,
內容是動畫,測一下PI大約300多,讀取方面一切順利,從頭看到尾沒有馬賽克等任何症狀。 總之還算滿意,燒錄機器為SONY 510A。 不過的確已經一年多了,該是把那一大堆辛苦下載的早安的檔案拿出來檢查了, 幾百片的早安檔案可是不容有疏失啊....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50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