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今日確診數?...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85812)

SUNGF 2021-06-21 11:59 AM

引用:
作者dragoncat
我們這裡前幾天出現超商店員確診,感染源不明
縣庲採檢700餘人恉陰性
嘉義市也好幾天沒確診出現,都沒病例要怎麼採檢?


搞不好嘉義醫院的PCR機器 檢測能力比較差

台灣也都是一樣

而且現在標準訂為 CT 30以上就可以解隔離

理論及實際上 台灣現在沒聽說有 CT 40以上(超過視為陰性)

可能機器直接設定 CT設到40就結束

比國外CT40以上才視為陰性 解隔離

至少CT要測到50

這樣一台機器理論上檢驗能量可以多20%



:cool:


我只是用膝蓋頭想的.要是不準不要把我膝蓋頭砸爛.還有別的用途

:fear: :fear: :fear:

Earstorm-5 2021-06-21 12:00 PM

又沒說要塞自己屁股. :laugh: :laugh: :laugh:

GCVincent 2021-06-21 12:01 PM

引用:
作者dragoncat
我們這裡前幾天出現超商店員確診,感染源不明
縣府採檢700餘人恉陰性
嘉義市也好幾天沒確診出現,都沒病例要怎麼採檢?

當然要封城普篩呀!
最準的就是屁篩了,中國北京專家實測!

支持貴縣政府馬上立即現在開始執行:
全縣A屁篩計劃!

florance 2021-06-21 12:16 PM

事實查核中心 【錯誤】網傳「5月27日後,台灣改為Ct30以上都算陰性,於是後來確診數一路下滑」? 2021-06-19

42章經 2021-06-21 12:28 PM

15:00 :D :D :D :D :D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1...KZzlFWL5yHaicko

character 2021-06-21 12:38 PM

引用:
作者dkjfso
az一劑的中和抗體太低了
需要mRNA加強保護力
az+mRNA就是目前英國推荐的打法
副作用的部分目前沒有聽說英國有打出什麼問題
副作用加成可能是你的想像

但是也沒有證據證明不會出問題,如果真的這樣弄,又要讓某些人跳出來罵政府在賭博,拿他們當白老鼠了 :laugh:

Earstorm-5 2021-06-21 12:39 PM

引用:
作者character
但是也沒有證據證明不會出問題,如果真的這樣弄,又要讓某些人跳出來罵政府在賭博,拿他們當白老鼠了 :laugh:


很多人功課不做, 要不就什麼都怪政府, 要不就什麼都盲目順著政府,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ycli6921 2021-06-21 12:41 PM

既然都可以公佈了 那好心肝也公佈吧

dragoncat 2021-06-21 12:43 PM

引用:
作者SUNGF
搞不好嘉義醫院的PCR機器 檢測能力比較差

台灣也都是一樣


用PCR只有一部份,大多數快篩
鄉下老人多,有擴散的話總會有人有症狀去醫院
超商實聯制名單也不全是在地人
外地人只能通知自主管理,有症狀去採檢

超人力霸王 2021-06-21 12:52 PM

你忘記台灣驗比較準了嗎?不能質疑政府的

剛看到快篩好像賣多百多塊(台製),說今天終於要開賣了.....之前不是酸到爆嗎?

最後還是面對現實,因為這就是一項實際的檢測工具。酸到爆的人會去買嗎?不用搭飛機

能買到喔!

我在想之前政府不是補助給特定族群一些錢嗎?

說真的很多人捨不得花幾百塊去買快篩,如果政府能節省一些錢,

做一次全民發3到5劑快篩,驗陽後再免費PCR,這樣快速大量

抓出確診者不是很好嗎?不過專家肯定又不會同意的了。


引用:
作者SUNGF
搞不好嘉義醫院的PCR機器 檢測能力比較差

台灣也都是一樣

而且現在標準訂為 CT 30以上就可以解隔離

理論及實際上 台灣現在沒聽說有 CT 40以上(超過視為陰性)

可能機器直接設定 CT設到40就結束

比國外CT40以上才視為陰性 解隔離

至少CT要測到50

這樣一台機器理論上檢驗能量可以多20%



:cool:


我只是用膝蓋頭想的.要是不準不要把我膝蓋頭砸爛.還有別的用途

:fear: :fear: :fear: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46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