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比亞迪真是殺瘋了..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99450)

ㄧ本道 2025-09-22 10:55 AM

遭巴菲特清倉 比亞迪回應:是真的!
https://news.cnyes.com/news/id/6162582

看走眼?巴菲特出清比亞迪股份持股 專家曝股神可能有三大考量
https://news.cnyes.com/news/id/6162692

LDSKINGII 2025-09-23 01:36 AM

電動車-小米-華為-比亞迪-特拉斯-磷酸鐵鋰電池
蘋果造不出車,小米卻成功了?華為「不造車」策略,如何稱霸高端電動車市場?比亞迪憑什麼造出30萬有找的電動車?《阿榕伯胡說科技》揭密中國電動車從手機內捲到電動車的產業逆襲。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7488

前陣子我跟一個台商聊天,講到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就是現在新出的中國電動車,像華為、小米,新車都有「自動趴車」的功能:你到一個商場,只要先把車子開到停車場的商場入口,人就可以全部下來,然後手機按一下,車子就會自己跑去找車位停車;等你逛完商場,再來到商場門口按一下手機,車子就會過來找你,很像美國影集《霹靂遊俠》李麥克的功能。

之前特斯拉做好久,都不敢釋出,中國就這樣上了,當然一開始也撞了好多台車,車主紛紛跟小米抱怨,但大陸很敢這樣做嘛,就是它們的一個特色。

我20年前到過吉利汽車的廠房,裡面穿著紅衣服的工程師都是台灣人,是台灣一家專門做車身沖壓模具的廠商——福臻。那時候大陸的汽車才剛起來,技術其實是很不行的,所以很需要台灣人去幫他們做車。

那時我去採訪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一進去就「手比四台」,四台是什麼意思?他要福臻幫他做四台車的產線。從車身的沖壓,到流水線生產的產線,整個做出來。

看20年前汽車業的樣子,然後再回到現在,就會覺得落差很大,那時候還需要台商,結果現在他們不管是技術、價格競爭力,根本就沒有台灣插手的地步,而且他們車子要賣過來,台灣還很害怕。

從山寨機內捲到汽車,便宜到全球怕極了

大陸那時的智慧型手機產業,是從2005到2015年快速崛起。那時候深圳華強電子城比台灣的光華商場大幾十倍。

因為它們當時被聯發科拱出來,山寨機的產業鏈就大爆發,等於是手機的所有零組件,在華強北商場都買得到。只要有錢、有辦法請工人,就可以做手機,大陸那些山寨機的白牌手機,到後來的小米、OPPO、Vivo,都是從那個土壤長出來的。

今天的重點就是比亞迪(BYD)——中國最大的電動車公司,世界最大,是廉價電動車之王。

現在老外都非常怕比亞迪,覺得如果比亞迪的車子放出去,福特、豐田就死成一片。

可是我20年前採訪比亞迪的時候,它就是一家手機電池供應商。那時比亞迪已經做到很大了,是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的最主要供應商。

那個時候,比亞迪的老闆王傳福就已經要從電池走出去做整支手機的代工,要去搶諾基亞代工,然後去挑戰郭台銘,挖了鴻海幾百個工程師,聽說都把圖紙專利帶出去,郭台銘很生氣,就在深圳狀告比亞迪。

現在7月中國新能源車銷售排行榜,第一個當然就是比亞迪,市佔率很高。第二名就是吉利,第三名是零跑。

第四名很有趣喔,鴻蒙智行。鴻蒙智行是誰?就是華為,但是它不用華為這名字,是用它的電動車合作生態系統的名字鴻蒙智行。為什麼車用作業系統會變成一個品牌,還排第四名,這我們待會會講。第八名也很有趣,突然冒出一個小米。

比亞迪、鴻蒙智行和小米,這三家是現在中國力道最勇、知名度最高、大家覺得最有前途的三個電動車勢力,為什麼都是從做手機出來的?

小米:車輪上的智慧型手機,車型大賣

先來講小米。《經濟學人》有一期封面故事,講說未來的車子會像智慧型手機加四個輪子,叫做Smartphones On Wheels。那時候聽起來好像冷笑話,結果後來蘋果也要造電動車了,就覺得說「真的喔?做smartphone的也要來做了」,結果蘋果去年就說不做了,解散團隊。但小米做出來了,小米去年推出電動車,賣了這麼好,只出兩款車就上排行榜,股價大漲,漲了兩倍多。

以前都是小米在模仿蘋果,小米創辦人雷軍以前的綽號就叫「雷伯斯」,因為他以前做簡報的方式仿造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結果他現在變成Apple Killer(蘋果殺手),真的被他做出來了,世界唯一做手機的人搞到車型大賣。

電動車是一個技術難度的東西,為什麼小米做得出來呢?就是回到我們剛才講的,中國華強北那個生態是有意義的,現在中國電動車也跟我十幾年前在看智慧型手機的時候是一樣的,你只要有錢,就可以在中國找到電動車的所有零部件供應商,然後有人會管廠,整個生產都很有經驗,就有辦法做電動車,已經到了這個地步。

當然雷軍有他厲害的地方,就是用戶體驗,還有他的「米粉」,可以在短短幾年就把電動車做出來,大家覺得也不差,在路上就到處跑了,這是第一個原因。

一路被說模仿賈伯斯的雷軍,做出了蘋果做不出的電動車。(Shutterstock)

再來就是一開始說的「Smartphone On Wheels的」思維,他們把做手機的思維拿來做車子,手機的思維就是快速疊代,很多東西在雲端上直接更新。這其實是特斯拉帶來的,就是車子很多功能都是靠軟體,雲端自動更新。

但小米把手機的思維帶進來之後,大家覺得車子不能夠這樣搞啊。他直接用手機兩代前、2023年小米旗艦機用的晶片,就是高通的Snapdragon 8第三代,直接用來做車子座艙方案的主晶片。大家覺得不能這樣子搞,因為高通Snapdragon另外有專門給車用的方案,可靠性比較高。但雷軍的理由是,等到車用方案出來,可能跑不動智慧座艙功能,因為Snapdragon 8的第三代比現在高通車用方案的那一代,表現效能還要再高個3、40%。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沒公開講的理由,就是價格差很多,可能差個上百塊美元。如果你用這個東西,照我們採訪做車用方案廠商的工程師講的,車用方案要求的可靠度跟手機的可靠度差非常多,可能差了幾十倍。我們用手機當機,大家覺得很正常,重新再開機就好了。但你開車子,晶片當(機)了,之後呢?當然它是智慧座艙方案,可能不會影響駕駛,不會突然加速或突然起火,但是現在很多功能都在螢幕上,顯示你的導航路徑、位置、倒車距離等,都是智慧座艙控制的,要是突然一塊「黑屏」其實對行車安全還是有很大影響。

華為:稱霸高端電動車市場

接著來講鴻蒙智行,它是從華為電動車的解決方案平台變成一個品牌。

「問界M9」是去年中國50萬人民幣以上最暢銷的車,打敗了雙B、賓士跟奧迪,是中國最暢銷的高級車,很神奇!也證明一件事情,就是只要華為的人集中精力去攻一個產品,常常都做得出來。之前做手機,大家覺得它做不出來,(結果)做得厲害;做晶片,大家覺得他們做不出來,集中資源攻下去也很厲害;做車用,一開始大家覺得在搞什麼,也一樣被它搞出來。

為什麼它不直接去做車?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幾年前就說華為要做車,可是不做整車,他要做車用方案,那時候benchmark的對象就是德國Bosch(博世)

大家聽到Bosch,台灣可能都覺得是洗碗機,可是Bosch是全世界最大的車用零組件廠商,而且是厲害到做total solution。BMW和賓士有很厲害的功能,背後常常都是Bosch在做。華為也是希望做到這樣。

比亞迪:「方形電池」改寫電車遊戲規則

再來討論今天最重要的公司——比亞迪。說到比亞迪,大家現在心中最大的疑惑,就是它的車子為什麼可以賣到這麼便宜?現在大家講說中國電動車整個內捲,甚至捲到海外去,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比亞迪帶動的。我那時候訪問很多廠商為什麼車會訂這個價錢?比亞迪的海鷗就這價錢啊(售價69800人民幣起,約新台幣29.7萬),不訂這價錢賣不出去啊。

比亞迪可以賣到這麼便宜,我認為其實是因為它一家技術底子很厲害的公司。我最近看比亞迪的官方傳記,十幾年前曾跟王傳福交換名片,覺得他跟其他中國企業家有一點很大的差別——他很深沉。後來才知道他其實是非常工程師導向。

大家都把王傳福跟馬斯克做比較,我覺得他的確跟馬斯克的思考方式有很多類似的地方。第一個起家背景,王傳福是做電池起家,他是中國有色金屬研究院的電池專家,在思考電動車的邏輯,很多都是打破傳統的。他可以把車子做得這麼便宜,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磷酸鐵鋰電池。

磷酸鐵鋰電池便宜,比車用三元電池便宜六、七成。但是它有一個缺陷,就是能量密度低,可能只有三元電池的七成。對於電動車,最大的障礙就是里程恐懼,就是當電池存滿了之後,能不能跑300到400公里,這是一個門檻,不然消費者不會買。

但那時大家覺得磷酸鐵鋰電池到不了,因為車子就那麼大,能放電池的地方就那麼多,同樣的位置塞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低就跑不遠,沒辦法放在移動裝置。

王傳福呢他不信邪,他是電池專家嘛,覺得三元電池太易燃了,安全性差太多了。但是消費者很現實啊,電池跑不遠就跑不遠啊,他就想方法克服這個障礙。他怎麼想呢?

馬斯克一開始把特斯拉價格降到大家付得起的門檻,就是把筆電用的標準化圓柱電池放到電動車上,那王傳福就想,電池為什麼都要做成圓筒的?做成圓的全部疊在一起,中間就有空間;如果全部做方的疊在一起,中間就不會有空隙。所以王傳福就問他的部下,「如果我們把電池做成長方形可不可以?」

但問題是,整個產業做電池是中間有正極、負極,然後捲成一個筒型,你要把它變成方形,整個生產方式跟機台都要重新做。王傳福就重新做,等於是整個生產設備重新研發,然後把電池做成長的,就可以整個疊在一起。

第一個就是空間密度很高,讓本來閒置的空間都疊滿了電池。如果本來能量密度只有三元電池的七成,現在多用了兩成的空間去疊,就彌補了這兩成。

後來他又想到一個更厲害的絕招,就是放了電池之後,下面底盤還有要支撐車身的結構件,王傳福說乾脆就把電池做到夠強悍,成為車子車身結構件的一部份,就把本來重複的結構、中間結構用的底盤又省掉了,所以又空出一個空間,把電池的結構完完全全依照電動車的空間最佳化,把磷酸鐵鋰電池做進車子裡面,讓整個電動車成本大降。

因為王傳福這樣做,這幾年磷酸鐵鋰電池已經復活,超過三元電池,成為電動車的主流電池,大家也去學這樣的結構。

這就是王傳福的思考方式,跟馬斯克很像,馬斯克顛覆汽車產業和火箭產業,邏輯都是這樣。

我們不要管前面的人怎麼做,前面的人怎麼做可能有他那時候的背景因素,可是現在技術已經進步,我們就可以用新的方法來做。

第一個顛覆電動車供電結構的是馬斯克,王傳福是第二個的。為什麼他可以第二個顛覆?因為他是做電池出身的,比亞迪是世界第二大鋰電池公司,僅次於寧德時代。

王傳福還有好幾個類似的做法,證明了他的這種「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的思考方式,讓他在中國的企業家裡面算是很特別的,現在馬斯克也認同王傳福可以跟他平起平坐。

當然他的底盤引擎可能都是抄過來,可是他去日本模具大廠,發現模具製作過程有自動化跟人工化,但因為那時候中國人工很便宜,他就把自動化的程序完全拆解用人去做,因為當時中國人工真的太便宜,所以他做一套車身沖壓的模具,價格可以是日本的幾分之一。

他就用這種逆向思考把整個流程給轉過來,而不是「產業怎麼做,我就跟著怎麼做」,重新思考自己的優勢和限制,然後重新設計全新方法,這種獨特的做事方式,讓比亞迪今天可以做到世界第一。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08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