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毀了...日本可能會被指控藏有大量毀滅性武器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74151)

wildboar 2012-06-29 09:26 AM

引用:
作者Philips.
新聞內容寫這樣是啥鬼阿?
稀土是一些特殊元素,是一些高科技產業的原物料之一
頂多加入鋼材可以增加一些強度、怎麼連性能大幅提升都能鬼扯出來
當成是鋼彈加入精神應框架嗎?

報導指出,高科技產品加入少量稀土,性能就會大幅提升


那不是應該加金珂垃嗎?

引用:
作者dahone
日本議員:我們有鋼彈!

美國議員:我們有浩克! :laugh:

jphuang 2012-06-29 09:27 AM

引用:
作者dahone
日本議員:我們有鋼彈!

他們還有哥吉拉與卡美拉。 :laugh: :laugh: :laugh:

P.S. 小弟超喜歡卡美拉。 :)

兩隻馬 2012-06-29 09:35 AM

引用:
作者42章經
強者才怪~~~
同部漫畫中預言台灣ㄗㄊ是女性,還姓蔡
結果還不是預言失敗 :laugh: :laugh: :laugh:

通常預言家都是準一樣的....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ozaki100w 2012-06-29 09:39 AM

剛起床大吃一驚...我看成"大量性武器"....:jolin::jolin::jolin:

a843433 2012-06-29 09:43 AM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628/67230.htm
引用:
打造真正鋼彈機器人來戰爭 日本自民黨今討論開發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日本人對機器人的熱愛恐怕是舉世無雙!自二次世界大戰後,就一直被自民黨統治,其中該黨的副總裁大島理森和幹事長伊吹文明,對於兩足機器人開發有者濃厚的興趣,甚至在28日於網路直播的公開討論會,就排入「認真思考鋼彈機器人開發計畫」。

時間追朔到2008年,當時日本政府就評估,製造一個真正鋼彈機器人,光是零件和配置大概需要投資7.2億日圓,這還沒包括人力資源的開銷和各種瘋狂構思的支出。因為自衛隊認為,大型機器人和無人駕駛機一樣,將在未來的戰爭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民黨在今天於知名的影音網站Nico Nico Live,要直播的連續12小時公開討論會裡,除了涉及對兩足機器人開發、產業振興和安全保障方面的討論,在該黨網站訊息中,還發現鋼彈的議題就排在當地時間晚上8時舉行,更表明要「嚴肅考慮」。

不過,話說回來,在無人兵器技術越來越先進的時代,鋼彈這種體積巨大又對駕駛員有嚴酷要求的機器人,或許並不怎麼適合在地面上打常規戰爭,可能像動畫裡一樣,宇宙才是鋼彈的最終歸宿。

對於日本政治家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當地網友就對製作鋼彈的難度表示質疑;也有人批評,政府是吃飽撐著嗎?還有網友抨擊,根本就是浪費人民的納稅錢;更有人質疑,可能只是想吸引宅男的選票。

[email protected] 2012-06-29 09:48 AM

鋼彈這種東西並不困難

難的是操作鋼彈的人,在這種超過5~10G的機動力下能活著嗎?

jason54088 2012-06-29 09:49 AM

引用:
作者jphuang
他們還有哥吉拉與卡美拉。 :laugh: :laugh: :laugh:

P.S. 小弟超喜歡卡美拉。 :)



阿不拉 : 台灣有我,別怕......
:laugh:

exitman 2012-06-29 09:52 AM

報導中有寫加藤鷹表示…………

titan200711 2012-06-29 10:12 AM

:unbelief: 巴西石油的探鑽技術到水深三千公尺已經是世界頂級的技術

水深五千多公尺
就算你能取到稀土資源
成本呢?

就像很多廢棄的礦坑 不是已經挖光了 而是開採的效益不符市場價值
越深的礦 成本越高 就算你挖出來 也是賺不到

有一陣子金價不錯
那時候 確實是有舊礦坑被重新開啟

我想 開採海底礦物的技術是備而不用
重點是放在避免被斷貨

真的要現在去採~我看不可能
日本人現在財政是怎樣?採出來的價錢 誰買?

mpmj777 2012-06-29 10:14 AM

未來的戰爭 本來就是以機器人為主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18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