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南韓新鮮人平均薪資6萬多台幣,換算台灣物價水準也有4萬多台幣~!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69035)
|
---|
引用:
那麼現在這個偉大的政府打算要實行什麼政策讓未來的大學生可以領到跟南韓大學生一樣的薪水? 擴大企業西進? 陸客來台炒樓炒股? 推行ECFA? 大學22K實習專案? 或其他.....!? |
http://eng.ifez.go.kr/menu02/overview.asp
這各 韓國房地產商 下週要來MIT 這邊 跟我們討論合作 上學期 她們跟 harvard gsd 有合作workshop ubiquitous city 人家 起碼很積極的 在推 http://www.epochtimes.com/b5/8/8/27/n2242826.htm 看看這舊新聞 最後 啥也沒做 只是 消費了 哈佛的 教授 看看自己的 國家 只是 政治 為主 而不是 注重專業 即便 搭了 橋梁 最後什麼都沒發生 滿憂心的 抱歉 很久沒打中文 文法很差 |
我十五年前月薪也是4萬有,台灣薪資結構被打爛,最初的原因還是引進外勞太多,相關單位又沒有好好監督每個企業引進外勞是否合理,要是我就直接槓掉有免稅保稅的企業,還有接國家案子的企業不得僱用任何外籍勞工,強迫企業把薪水往上抬,外勞數年前統計總數高達35萬人,都比現在的軍隊人還多了∼∼ :stupefy:
|
引用:
這現象 好幾年前就開始了,有人就是聽不進去.... 2006/10/05 一、近期政府部門發布了一項統計,1999年台灣的大學畢業生起薪約為每月二萬七千元,2006年卻縮減為二萬五千元,減少幅度約達7%,即每年平均減少1%。如考慮此一期間物價水準每年上漲約2%,則台灣大學畢業生平均實質起薪每年減少約3%。 二、就東亞諸國而言,日本大學畢業生起薪約合台幣五萬五千元,南韓、香港、新加坡約合新台幣四萬元。台灣大學畢業生的起薪,不但在亞洲四小龍中「敬陪末座」,而且落後幅度還有持續擴大的趨勢。 三、實際上,不僅台灣的大學生如此,台灣整體的勞動薪資,無論是與過去比,或與東亞其他國家相比,都呈現落後的現象。統計資料顯示,1994年台灣非農業勞工,平均每月名目薪資為1273美元,1999年微減至1267美元,2004年為1287美元,可說十年來幾乎是原地踏步。再考慮這十年來,消費者物價指數至少漲了二成,可知此段期間台灣非農業勞工的實質薪資減幅達二成之多。 四、如與主要競爭對手國相較,差異更為明顯。南韓非農業勞工每月平 均名目薪資1994年為1367美元,略高於台灣;1999年因東亞金融風暴,微降至1345美元,但其後迅速攀升,2004年大增至2071美元。十年來南韓名目薪資增長了51.5%,目前台灣的非農業平均薪資僅為南韓的62%,且差距還有逐漸擴大之趨勢。 五、與新加坡、香港相比較,結果也相似。1994年新加坡非農業部門每月平均薪資為1365美元,1999年增為1659美元,2004年再增至1969美元。香港同期間亦由1140美元增至1552美元。也就是過去十年,亞洲四小龍面對同樣的國際競爭環境,台灣的受雇者,處境最為艱困 |
引用:
強烈認同 不過總體經濟這東西可沒有速效藥 大體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上一個執政者得罪人,下一任執政者才能收割 再加上民眾大多數沒唸過經濟學 所以..... :think: :think: :think: |
不能否認韓國的經濟政策執行力
比我們是好上不少 人家對大陸也是有所保留的 把科技產業主力輸出給歐美 不過這篇報導有一個要注意的地方喔 他是調查"上市"的企業新鮮人 韓國大概有1600餘家上市公司 韓國能上市的都算大企業了 跟以前綠色時代,藍色拿韓國新鮮人來說嘴 結果那是韓國前百大企業新鮮人的薪資 不代表全國,韓國的年輕人也是過的很辛苦的 身邊有些韓國朋友..... |
引用:
我來講重點: 老闆不是白癡, 不可能出大錢去養一堆七分上大學的智障. 台灣經濟問題的重點還是在於人力素質低落. 舉例, 香港就那麼四間大學,一堆人該該叫擠破頭, 經濟不太差的人只好送子女去歐美唸書, 但這造就他們堅強的經濟實力... 新加坡也差不多吧. 台灣的教育已被搞爛, 過度自由的結果就是老師無權嚴格督促學生,學生也不鳥老師. 一切都是疚由自取啦. PS: 9年前主板廠 MSI 的新進員工工程師,大學底薪3萬2吧, 煙酒僧 4萬. |
這個討論,漸漸的,從薪資水準談到總體經濟,總體經濟就牽涉到長期經濟計劃與政策,而更基礎的是什麼?技術能力,廣大的後援,說穿了,就是教育.
不用長篇大論,簡單的問,目前教育系統出來的前段菁英,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研發實力,中段呢?滿足本國基礎建設嗎?實質技術熟練深化嗎?下段呢?能滿足基本的中小企業嗎? 容我在這裡說句實話,當李遠哲先生為首的教育改革者,把西方價值與學習系統懵懵懂懂的在台灣下手實驗時,這個影響就是50年.政治不清明就算4年8年吧!回頭就是追個10年吧,教育系統出問題,出來的孩子能鞠躬下台了事嗎?10多年的青春與日日夜夜的學習與觀念養成,各位認為再花幾年可以補正過來?往後的50-60年,這些孩子仍然必須在社會裡生存,他們的問題就是社會的問題,他們的能力就是這個國家的實力,他們的氣質就是這個國家的整體風格. 教改的功過再論已經於事無補,但他現在確確實實地呈現出年輕的一代,以及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李先生的初衷是好的,但我國學生的開創力提昇了嗎?還是連基礎知識能力都為之動搖.教育是百年大計,就是因為太久了,感受不到他對於一個國家命脈發展的強大後座力. 這個社會每個人都在抱怨,都在抗爭,但初出社會幾年的年輕人都在抱怨的時候,這才我覺得恐怖的地方. . |
那無蛋茹要不要寫本「22K理財術」
教你如何用22K完成娶妻生子、買樓存退休金咧! |
引用:
等他領22K的時候才寫的出來吧 他現在可能領的是222K,而不是22K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03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