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DVD 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5)
-   -   請問燒錄後有甜甜圈該怎麼辦?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758452)

jamesjuang 2007-11-23 08:58 AM

引用:
作者LIBIDO
由圖表來看,8x 燒錄所有的結果都在紅線以下,
4x 大部分也在紅線以下,
只有 LG GSA-H55L 搭配 YUDEN000 T03 時會超過這個限制,
而 16x 以上燒錄,大部分都超過紅線,
POF 出現的機率,4x 三次,8x 二次,
16x 五次,POF 的總和數量 16x 最多,
無論從哪一方面來分析,光以"專業的" CDRinfo 的這個測試情況來說,
結論應該是,低倍速燒錄不見得會燒出最佳結果,
但是也不會太差,大部分的情況下,
8x 燒錄是一個很好的品質與時間的平衡點。
我看到的結論應該這個樣子才對。



沒錯 ,我剛剛也看了這個圖表, 的確8X以下的結果比16X以上好太多

光看BENQ QSCAN的空片品質分析圖:16X的曲線走向起伏也是最不穩定的

以我的經驗,我從未測出曲線走向穩定的16X的分析圖 ,但4X的則是有的

16X以上燒錄,如果能燒出好品質, 那就真的太好了
事實也證明, 快只能節省時間,但未必能達到最佳效果


我還以為 ,我先前所做的測試都不值得參考 ,因為我幾乎都是4X做燒錄,
害我對現在16X的燒錄片反感 :p

椒桃白 2007-11-23 09:55 AM

引用:
作者jamesjuang
光看BENQ QSCAN的空片品質分析圖:16X的曲線走向起伏也是最不穩定的

以我的經驗,我從未測出曲線走向穩定的16X的分析圖 ,但4X的則是有的

請問您了解TE/FE所代表的意義嗎?
如果同一張片子TE/FE 16X比4X穩定,那才是見鬼了呢!!!

starless 2007-11-23 10:31 AM

引用:
作者jamesjuang
沒錯 ,我剛剛也看了這個圖表, 的確8X以下的結果比16X以上好太多

光看BENQ QSCAN的空片品質分析圖:16X的曲線走向起伏也是最不穩定的

以我的經驗,我從未測出曲線走向穩定的16X的分析圖 ,但4X的則是有的

16X以上燒錄,如果能燒出好品質, 那就真的太好了
事實也證明, 快只能節省時間,但未必能達到最佳效果


我還以為 ,我先前所做的測試都不值得參考 ,因為我幾乎都是4X做燒錄,
害我對現在16X的燒錄片反感 :p



我想,客觀地說,
這些圖表告訴我們的是:沒有什麼固定的倍速是最好的!
端看片子、機子、韌體這三個方面的搭配。

想要獲得最佳的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try and error....
否則想要單以低倍速就是好,高倍速就是壞,那就是一相情願了∼
我想這點小水大、lightwing大前面有提到這個觀念囉∼

jamesjuang 2007-11-23 10:37 AM

引用:
作者椒桃白
請問您了解TE/FE所代表的意義嗎?
如果同一張片子TE/FE 16X比4X穩定,那才是見鬼了呢!!!


TE/FE的意義我沒有去了解 ,那些都是理論

我比較喜歡實驗去映證這些圖形曲線走向是否值得參考

而不是針對TE/FE的意義下去說的

換言之, 我是用另外一個角度去做解釋



所以我也不用BENQ去做燒錄 ,以它牌機器燒錄後,

用BENQ測試的"進階空片品質的等級"和它的"QSCAN"做比對

就可以知道, 什麼樣的曲線走向, 能得知光碟品質做的好壞



我燒錄都是看藍色線走向作基準, 紅色線作輔助

但你要問我為什麼, 我沒什麼理論, 就是我的經驗

以威寶藍精靈的16X,和4X的空片品質圖來說

16X,4X藍色線的曲線走向都是起伏不大,是極為相似的

最大的差別在於紅色線.......

而紅色線我分析出來的結果, 不能於藍色線上, 而且高於300,

只要沒有超出來這個範圍 , 燒出來的品質都是有一定的水準



BENQ所解釋的理論 , 如果要在他的理論下去看 , 會發現很多都不值得參考

儘管他所測試出來"不建議"燒錄的速度, 你若是硬燒,其實也是沒問題的

而且分數還挺高的呢!



再說有些燒錄片4X的曲線走向也和16X一樣,大起大落,這樣代表什麼?

dvduncle 2007-11-23 10:44 AM

16X的片子用的是適合16X速度的染料來生產
8X的片子用的是適合8X速度的染料來生產

16X的片子用適合8X的染料來生產......
大家一定都知道
這樣是不行的

8X的片子用適合16X的染料來生產......
大家會以為應該很棒吧......
其實不是喔
一樣不好

jamesjuang 2007-11-23 10:47 AM

引用:
作者starless
我想,客觀地說,
這些圖表告訴我們的是:沒有什麼固定的倍速是最好的!
端看片子、機子、韌體這三個方面的搭配。

想要獲得最佳的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try and error....
否則想要單以低倍速就是好,高倍速就是壞,那就是一相情願了∼
我想這點小水大、lightwing大前面有提到這個觀念囉∼




有些話是正確的 ,我剛剛也把16X的威寶藍精靈燒錄片

用8X下去燒到4.36GB

果然表現比4X燒到4.36GB好一個等級

算是先前一位大大說的:16X燒錄片, 8X的寫入,算是最佳平衡點



16X的片用16X燒, 我試了日製, 台製片都不適合燒到4.10GB以後,
因為很難有好的"進階光碟品質"等級......

但若單看"一般光碟品質"測試圖 ,都還有95的水準

jamesjuang 2007-11-23 10:54 AM

引用:
作者dvduncle
16X的片子用的是適合16X速度的染料來生產
8X的片子用的是適合8X速度的染料來生產

16X的片子用適合8X的染料來生產......
大家一定都知道
這樣是不行的

8X的片子用適合16X的染料來生產......
大家會以為應該很棒吧......
其實不是喔
一樣不好




現在的重點是16X的燒錄片, 用16X下去燒, 是否真的是最佳寫入品質下去討論的


染料當然就是您說的那樣 , BUT我要知道的是,

16X的燒錄片用16X燒錄後 ,是否真的可以像4X燒錄片用4X速度下去燒
同樣可以達到所謂的最佳寫入狀態

jamesjuang 2007-11-23 01:26 PM

現在就以日本太誘代工的威寶藍精靈作例子, 供大家參考
16X的燒錄片 ,若用4X,8X,16X的速度下去燒到4.36GB會有什麼改變





首先, 我們先看看,剛過不久, 我才分享用4X燒到4.36GB所產生的變化
















再來看看 ,我昨天用16X所燒到4.36GB所產生的變化










我們會發現 ,用16X燒到4.36GB, PIF竟然變很高,
這就是分數, 和光碟品質下降的原因










這是我今天, 用8X燒到4.36GB所產生的變化:













看到這裡, 我們會發現16X的燒錄片, 若要燒到4.36G 最適合的寫入速度是8X ,不是4X,

不過4X還是可以接受的......只是和早期4X DVD-R相比, 比較不適合








結論:

以同台燒錄器, 同樣燒錄軟體, 同樣燒錄韌體, 同樣燒錄方法來說:


4.36GB ------> 16X燒錄片,最適合8X寫入,其次是4X, 16X是有待考慮的


但16X的燒錄片, 若用16X燒到4.10GB左右, 就表現變的不錯喔 ,見下圖:














但真正適合4X燒的燒錄片, 還是莫過於早期4X 的燒錄片了,
所以燒到4.36GB,依然有不錯的表現:










starless 2007-11-23 03:15 PM

引用:
作者jamesjuang
結論:

以同台燒錄器, 同樣燒錄軟體, 同樣燒錄韌體, 同樣燒錄方法來說:


4.36GB ------> 16X燒錄片,最適合8X寫入,其次是4X, 16X是有待考慮的


我想這樣簡短的結論是有待商榷的∼

因為這只能說,
以你的手頭上燒錄機Pioneer 112於同一韌體,以同樣燒錄軟體的前提下,在1620(B7W9)韌體測試,你手頭上這一批威寶藍精靈16x DVD-R可能以8x可以獲得最好的結果。

上面6個主要變數只要更動任一變數,就可能通通豬羊變色。
這也是CDRInfo所呈現的事情。

jamesjuang 2007-11-23 03:55 PM

引用:
作者starless
我想這樣簡短的結論是有待商榷的∼

因為這只能說,
以你的手頭上燒錄機Pioneer 112於同一韌體,以同樣燒錄軟體的前提下,在1620(B7W9)韌體測試,你手頭上這一批威寶藍精靈16x DVD-R可能以8x可以獲得最好的結果。

上面6個主要變數只要更動任一變數,就可能通通豬羊變色。
這也是CDRInfo所呈現的事情。





那下面這兩個圖的TYG03-紅色,又代表著什麼?

他們的燒錄器也和我不同, 未何會有接近的結果?

請看TYG03-紅色 ,8X 和16X: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33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