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效能極限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8)
- - [測試]技嘉I-RAM 測試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694850)
|
|---|
請教一下,關機的後SATA的3.3V是否還有電?
|
引用:
沒錯我也想問樓主 圖真的是你的嗎 為什麼圖上面都有 http://www.inpad.com.tw的mark 如果是你的圖我跟你道歉 不是的話請你說明一下 |
引用:
Raid的組成 會依元件中最低的容量 最慢的速度來體現 假設工程師排除萬難將HD與I-ram組成Raid 不管是0.0+1.1.3.5.6.10.50..... 恭喜你將得到一個有HD的速度, I-ram容量的RAID碟 |
高雄或屏東有店在賣嗎?
|
這一看就知道是店家拿全新測試,再變成全新的賣,lol
|
引用:
話倒是先不用說到這樣...兄台殊不知硬碟結合flash提高讀取速度已經是下一代的設計趨勢. flash也是記憶體的一種,要再極致的存取速度,純記憶體組成不失為一個可以思考的方向. 3.5"存在的原因是向下相容,倒不是因為它是好的儲存媒介.況且"存在"不代表大家仍"依賴"它. 我在兩年前的機子就沒有裝3.5"floopy了,光碟片開機還比磁片要強得多. 多年來硬碟要有效能就需要提高轉速,要大容量就需要新儲存技術或是更多碟盤 這樣的發展已經看到瓶頸,轉速再高可以到多少?五萬轉?六萬轉? 穩定性/功耗...都沒有瓶頸? 是否能以開放的思維去考慮存取媒介這件事情,就跟"時脈"是否為"效能"的唯一指標一樣. C2D時脈比之前pentium低,效能卻好上許多,四核甚至未來的多核心,也是一種突破性的思維 不再以時脈作為唯一指標,卻能有更雄厚的運算能力.而"硬碟"只能用碟盤來做? 也是可以被挑戰的. 換種媒介來實踐為何不可? 況且RAM的降價,大容量模組的出現,終身保固的普遍性提供..... 我都覺得在為diskless 的RAM-based system觀念在鋪路. 新技術也不會是一蹴可幾,要面市更需要市場的接受,目前雖成本貴,但是也許五年後成熟, 價格已經降至數千元可達成,規格也更好,那自然會可行. (可比對一下燒錄機發展歷史) 當然硬碟廠也不會坐以待斃,如果有某種發展會是趨勢,那大家將可以看到一致的行進方向. ~個人淺見~ |
引用:
我也想知道為什麼。希望樓主出來說明 |
也就是說IRAM如果和實體硬碟組成RAID
那效能就完蛋了? 可以請樓主試一下, IRAM當系統碟,另一顆SATA 硬碟當備分碟組成RAID 5 這樣子效能如何? |
引用:
一定會被拖累的~別傻了 :ase |
引用:
你好啦!我是硬派測試專員,所以這些圖都是我拍的. 所以不是偷圖,我都有上硬派專屬logo.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24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