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DVD 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5)
-   -   多款 DVDR 保存性的專業評比簡述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588718)

kehua 2006-02-10 05:42 PM

那我想問一下SONY的DVD好還是不好?

small b 2006-02-10 06:09 PM

引用:
作者Muchin

DVD-R 8X

一等
CMC (Emtec, Ricoh) CMC MAG AE1, Fuji (Imation, Intenso, Philips, Fuji) FUJIFILM03, Mitsubishi (Memorex, Verbatim) MCC 02RG20

二等
MAM-E (Primeon) MAM8XG01, Optodisc (Samsung Pleomax, TIP) OPTODISCR008, TDK TTH01



請問一等、二等是依據哪一項數據分類?外國網頁提到,
- the best 8x media are TDK TTH01 (-R). The 8x +R media from CMC and MBI also do very well- apparently they've learned a lot from their work for MCC!
似乎TDK 8x - R 是最好的,為何你把TDK TTH01列入第2等?

h0075146322 2006-02-10 06:30 PM

我很好奇富士的code
像精碟的smartbuyDVD-R也是富士染(比三菱AZO染料更為藍一點)
是否也列入上面的名單呢?
不過看染料顏色很難看出端倪來...

adelies 2006-02-10 07:55 PM

引用:
作者kehua
那我想問一下SONY的DVD好還是不好?

如果是最近版上的 SONY (太誘),根據小弟之前第一次與第三次進行的烤麵包測試相比較, SONY (太誘) 耐熱度比起 That's 來說似乎真的有所差異。

因此,不論您燒完時測試 SONY (太誘) 的數據有多漂亮,基本上還是建議不要將他放在較熱的場所。

bestinfo 2006-02-10 08:46 PM

在台灣普遍的接受價位而言,SONY TY+R還是最佳選擇,
不論測試數值及品質各方面都是最優的,穩定性亦佳,而所
謂的烤麵包箱測試,那是多餘的,放火燒比較快,所以工業標
準的環測(環境測試)並不是這樣操的,產品好用耐用品質佳
是最重要的,至於國外是以品質延續性穩定性時間保存才是
DVD燒錄片最重要的依據

adelies 2006-02-10 08:55 PM

這篇的「德國 C't」用的是「高溫高溼」耐受度,是常見的「加速老化」的方式。高濕小弟無設備,所以只能利用溫度高的環境來加速。

而高溫 ≠ 放火燒。

另,有些價位類似的片子,耐熱就是比 SONY (太誘) 好,測試結果就是一番兩瞪眼。 :)


PS: 另,小弟也說過,自己也買了 50 片(當時價錢 $700),測試結果反應真實狀況,其他也是拿來燒錄資料,沒必要去惡意中傷。 :)

bestinfo 2006-02-10 09:22 PM

PC料(光碟片所用的塑料),每個工廠的來源不同,且有的工廠還混入PS料,因為
PC料1公斤現在要百多元,PS料不到50元,成本差異極大,而純的PC料比較不耐
超高溫,而台灣及大陸製造的最喜歡偷工,反之日本要求極嚴,成本貴就賣的貴,
沒必要去偷那幾分錢,所以首篇所述德國網友所測P文中日製TY的數據反而只有
16x才是第一等,這也是非客觀文件哦,剛強調一般環境溫度的最大值ok就可以了
(環測一環是測在置入貨櫃中耐溫可否,但也是合理值而已),而大家都少測了最重
要的環測"變形"化數據了,因為DVD可承受的變形化及耐摔性才是時間保存以及
燒錄品質穩定性之外的重點囉~很多台產次級DVD試試這就知道會發生什麼狀況!!

至於高溫高濕環境並非無濕超高溫的烤麵包機環境,老化環境是因為化學質變是
DVD染料調配的重點,DVD及CDR所用的畢竟是化學染料,怕因為起化學質變而造
成讀取及燒錄的不良,所以我強調測試應該在客觀環境及客觀要求才是比較合理的
而不是去將任何東西所有的可能性而非必要性的去追逐哦~~

adelies 2006-02-10 10:13 PM

當 SONY (太誘) +R 耐熱就是比同一時間一起測試的某樣本差 (指參加第一次測試的片中數據變化較小的樣本);或者,Round 3 也在同樣的 70 度溫度進行測試,但 That's (太誘) -R 受熱的變化就是沒有那樣顯著。在燒錄速度一樣、燒錄機器也一樣的狀況,小弟能控制的都控制了,但 SONY (太誘) 的耐熱性就是略差些。

既然大家說 SONY (太誘) 是 MIJ,而您也認為日本廠不會偷塑膠原料,那剩下比較有可能的對象是否是染料呢??

japankenshin 2006-02-10 11:58 PM

A大...
既然有人對您"烤麵包"的測片方式有意見
那麼...
就是下次大大如果還要作測試
不妨改用"蒸饅頭"的方式
不就既具高溫又具高濕了嗎?

個人淺見

adelies 2006-02-11 10:09 AM

說真的,是剛好可以用到一台可升/降溫的機器,所以才能對溫度進行測試。 :)

目前沒有辦法像實驗室一樣可同時控制溫度/濕度,所以無法蒸蠻頭囉。 :ase

--------------------------------------------------------------

如以下美國 NIST 進行的的保存性測試,可以同時測 60 °C to 90 °C、70 % to 90 % RH (NIST 還有光照測試平台):
Stability Comparison of Recordable Optical Discs—A Study of Error Rates in Harsh Conditions
http://www.itl.nist.gov/div895/gipw...bilityStudy.pdf

小弟是希望有「雜誌」或「硬體網站」的主編會願意去進行這樣的測試主題,(edited) 畢竟(1)國內常見的片子與其他國家不一定雷同、(2)還可以測試不同燒錄機與不同燒錄速度,與保存性之間的關係。 :agree: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47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