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音效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6)
-   -   如何提高自己耳朵對音樂的鑑賞力(2)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201149)

lpc5056 2003-04-18 08:16 AM

補充一點,弟是覺得,提高音樂的鑑賞力,並非一定得聽現場才行,但是聽現場時跟其他聽眾及表演者間的互動及感動,卻是在家聽音響得不到的~:)

phager 2003-04-18 09:18 AM

沒想到 有這麼多反應.
wilsonk兄 的確一開始就有說過他 另有二聲道的系統.
另外他應該是曾試著用MegaWork550聽過音樂.然後就再也不用了.
小弟是覺得 不用一直在文字上打轉啦.

以下應該是wilsonk兄不太了解的部分:
1萬五的電腦喇叭 似乎很高級.
不過 你想一下 在AV系統 1萬五要買6支喇叭+5.1擴大機(新品價喔).
能有怎樣的聲音?

用音效卡當訊源 要花點時間 弄清楚怎樣聲音才會好.
就算是Audigy2 沒有用適合的軟體和設定. 聲音的表現 也是不怎麼樣的.

小弟用到現在 還沒發現用PC直接放CD聲音會好聽的.
通常要抓成WAV來播放.
另外 隨著音樂壓縮/解壓縮 技術的進步.壓縮格式的音樂 也相當不錯了.
不過 一般都是拿來聽流行音樂吧.處理幾張最近常聽的片子不難.
那堆三不五時選一張出來廳的"古典片庫".
不太可能有時間/空間 把它弄到電腦裡面啦.

Kanaires 2003-04-18 10:29 AM

soccer兄說: OK,這一點不需要我再說什麼了。????????
這應該只是說同意您之前說的那句話罷了.. 不要過度反應...

余想所謂soccer兄想請您去聽的是像Midiland/Diamond Audio S2-4100或是Acoustic Energy AEGO2之類的2.1聲道電腦喇叭吧...

不過為了把持自己論點需要走到電腦喇叭的極端也有點過分了..
畢竟在那個價位已經開始跟自組的入門AV開始有得比了...

個人認為wilsonk兄的言論雖說有些偏激的地方...
但是基本上推薦人往音樂廳跑是一個對的概念...

某種方面各為可能會認為wilsonk兄是拿著一些看似不相干的音樂知識來壓人...
不過個人頗懷疑在看這串討論的能洋洋灑灑寫出一段音樂史的有幾個...
之前因為某些課程做過這方面的research.. 對這些東西看起來比較能認同吧...

要注意一個重要的concept... 錄音畢竟還是錄音... 重播後還是錄音...
此錄音可能隨科技進步/器材等級升高而接近原音...
不過不管多接近原音... 還是少了些只有在現場感受到的氣氛...
包括演奏者一舉一動... 一整排小提琴工整的拉弓的動作...
指揮的神情和動作... 甚至是作者的意境...

既然大家都用了頗極端的範例.. 余也用一個好了...
要說不可能達到的錄音..... 也就是在不管多高級的音響系統上都不可能重播的作品...
John Cage的4'33''算是非常不錯的一個例子....

簡單的講四分三十三秒.. 指揮跟一個鋼琴家同時上台... 上台後鋼琴家做好調好椅子...
指揮按下碼表開始計時... 直到過了四分三十三秒.. "演奏"結束... 台下反應精采的不得了...
您可以不認同此作品.. 但是您不得不承認這是個偉大的作品.. 也是樂史上少數帶入觀眾當樂器的作品...

既然說錄音的精隨就在作品本身... 那這種不可能被紀錄的演奏呢?
在錄音室裡錄下四分多鐘的空白在用全世界最好的音響系統重播能重現John Cage現場演出所造成的感動嗎?
值得省思...

cosmoboy 2003-04-18 11:08 PM

推薦人往音樂廳跑是一個對的概念
 
同感!其實仔細看看歐美日本等介紹古典音樂入門的書籍,「多去聽音樂會」幾乎是所有專家一致的建議,「聽音樂會不如在家聽唱片」這種論點似乎在台灣出身的樂評家身上比較流行。當然最大的原因是台灣古典音樂發展遠不及於他們,花錢聽爛音樂會當然令人不快,只是現場聆聽有時是一種經驗的累積,沒必要把所有事情都看得如此功利。舉個例子來說,台灣職棒的水準跟美日都還差得很遠,如果大家都鼓勵「去棒球場看球不如在家看 ESPN」,那台灣的職棒還有未來嗎?

台灣實在太小了,小到什麼事情都得錙銖必較,過去有幾次出國的經驗,看到國外的小孩在公園裡打球,以我這個外人的標準來看根本毫無「水準」可言,但是仍然不時可以聽到公園裡閒逛的遊客為他們加油打氣,一時真是感動得不知該說什麼才好。音樂也好,運動也好,都要當成一種生活習慣,才會可長可久,當大家都不吝於給還在起步階段的新手一些掌聲時,新手們才有動力成長茁壯啊!

soccer 2003-04-19 01:51 AM

回覆: 推薦人往音樂廳跑是一個對的概念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cosmoboy
同感!其實仔細看看歐美日本等介紹古典音樂入門的書籍,「多去聽音樂會」幾乎是所有專家一致的建議,「聽音樂會不如在家聽唱片」這種論點似乎在台灣出身的樂評家身上比較流行。當然最大的原因是台灣古典音樂發展遠不及於他們,花錢聽爛音樂會當然令人不快,只是現場聆聽有時是一種經驗的累積,沒必要把所有事情都看得如此功利。


(引言恕刪)

呃,請教一下,「聽音樂會不如在家聽唱片」,是哪個台灣樂評家這樣說啊....???

我常看音響論壇總編劉大鬍子的文章,他一直鼓勵喜歡古典音樂的音響迷,有空就去聽聽現場音樂演奏會啊....

音響論壇其他人也都蠻鼓勵有空就去聽現場的說.......

micky17 2003-04-19 02:14 AM

看了這兩個討論串,發現雖然有些爭執,但是大家的出發點都是一樣,或是說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想要欣賞美好的音樂...

好的音樂在AV世界或是音樂會都可以獲得,當你聽完一場好的音樂會後,買張這位音樂家的唱片回家後繼續欣賞,是最美的...:)

不過,小弟在這裡也要稍微的提出對於台灣的古典音樂為什麼永遠讓人覺得不是很優的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果也有朋友是學音樂的,就笑笑得看吧:))
我是拉大提琴的,在還沒出國前.台灣所有的樂團我都待過,從聯管,市交,縣交,到兩個台北愛樂,都在裡面拉了好幾年.再加上獨奏與重奏,那時候一個月最少有15天在音樂廳演出,關於演出品質,的確有些待加強,以梅哲的愛樂來說好了,演出前排練5次,而且Maestro的習慣都是走一遍就下班,一個晚上6:30開始,8點就下班,如果你有請假的話,常常上台的時候,你是第一次拉這首曲子.看著台下滿滿的觀眾,每個人的心理都很心虛,老是覺得觀眾花錢就是應該要欣賞一場夠實力的演出,而不是台上的人比台下的人還要緊張怕出槌,還有台灣的樂團都是槍手樂團,如果你有節目單的話,仔細翻翻,你會發現
怎麼都是同一批人,只是樂團名字不同罷了,也因為是槍手樂團的關係,樂團比較沒有向心力,那麼演出品質怎麼會好呢????

我也常常問朋友們為什麼我的演出都不來捧場,他們都笑說,等到你們有國際級的實力再說吧!!!

就是這句話,讓我覺得台灣的音樂家真的該好好的想想,為什麼台下老是只有小貓兩三枝,而國外樂團來的時候卻都爆滿,台灣的觀眾不是笨蛋,都有好的耳朵,好的聆聽鑑賞能力,能分辨好壞,而不是只是怪罪景氣不好,觀眾只迷信金髮碧眼,不先想想自己對台灣觀眾的不負責任的演出態度,誰會花錢來聽一場失敗的音樂會呢??

台灣好的音樂家非常的多,在還沒回國前,都是雄心萬丈,但是一回到台灣後,常常就會迷失在錢的迷宮裡,實力一年不如一年,獨奏會是為了拿副教授不得不開,這樣名氣才會大,鐘點費才能從2k跳到3k,才能賺更多的錢,當然,音樂家也是人,也要過好的生活,但是這樣不是有點像吸血鬼嗎???

因為學錄音的關係,認識了很多"真正"的大師級音樂家,每每聊天時,會問他們,要如何保持實力不被淘汰,答案永遠只有一個,"練琴,再練琴",沒有別的方式.....

台灣的古典界是個封閉的環境,派別林立,水火不容,但是犧牲的是花錢欣賞你們演出的觀眾阿!!,有位剛畢業的同學回台灣,在市交代班,因為之前有考上,但是是備取,不過因為吹的好,陳老師把他留著試用,結果....上個月他回來找我,說他差點自殺,為什麼???大家有空去看看市交的論壇(www.tso.gov.tw),會發現,台灣的音樂家怎麼會如此............把一個好好的音樂家搞成這樣,現在他已經不再吹豎笛了,他會怕......

看了這裡的朋友大家都是那麼的熱愛音樂,為了心理理想的音樂熱烈的討論,心理感觸好多好多,為什麼音樂家們反而是每天就想著去那裡賺錢,排擠別人,落井下石,匿名攻擊,發黑函...

同學都跟我說,不要回台灣吧,回來後,我也會變成那樣的.......


對不起,讓大家看完我的抱怨,希望大家還是會支持台灣的音樂家,或許因為你們的支持而會有所改變吧....)

ps.如果有攻擊到任何一個人,希望您不要生氣,我只是把心理的話說一說罷了........台灣拉大提琴叫Micky的只有我一個,不滿的話,也可以來封殺我.......:think:

hxh167 2003-04-19 03:48 AM

大家非去看市交的討論區不可
 
感謝micky17兄的指點,大家又多了一處娛樂去處,裡面的文章令人拍案叫絕,大聲叫好.

關於台灣的音樂界,我剛好認識一位台中某大學音樂系的講師,正在我們學校的音樂系唸音樂教育.音樂教育的博士有兩種,音樂系的音樂教育博士跟教育系的音樂教育博士.這其中大有玄機.音樂系的音樂教育博士課程重,還要考演奏,非常辛苦.相比之下,教育系的音樂教育博士就輕鬆多了,也不必考演奏.我們學校在鄉下,因為不在大都市如紐約,因此師資並不強,但是唸音樂系的音樂教育博士也是非常辛苦.因此台灣來唸的人,只有一位唸音樂系的音樂教育博士,其他的都唸教育系的音樂教育博士.在這樣的心態之下,我實在不敢奢望台灣的音樂教育能有多大的進步.

其實不只是音樂界,工程界的情況也很嚴重.台灣的研究重鎮---工研院也充滿了類似的情形.工研院有參加我們學校的一個研究中心,去年他們有派人來.來的人告訴我,其實工研院設備比我的學校好,但是做研究卻不如,就是有micky17兄所敘述的情形---內鬥內行,外鬥外行.有時我不禁懷疑,這真是台灣人的民族性嗎?

Kanaires 2003-04-19 04:20 AM

micky兄所說的台灣樂界狀況余也有所耳聞...
據稱余現在的教授當時還在台灣學音樂時... 有過一個很白爛的教授...

據稱是看到學生的才華怕自己被學生的光芒蓋過去而千方找理由來打這位學生...
其中包括看學生剛寫完一份Piano Concerto後再寫一份...
偏偏余這位教授是那種很有主見的.. 就寫了份String Quartet交差...

結果當然是這樣惡搞的所有其他教授雖然都有幫忙但是還是被當了....
(剛好就是那位的直屬學生.. 所以他給分佔比率較高
據說當時算起來另外評分的兩位教授都必須給九十三分以上才能有當時出現的成績..

最後音樂系的大頭最後有跟她談過.. 說他知道這樣的情形.. 不過礙於該教授人脈沒人動的著他...
說沒有拿到學分的部分可以暑假補...

後來她受不了... 暑假上完學分班就直接轉到Boston University那邊去..
兩年後拿作曲和鋼琴兩項博士學位...

照這位教授的說法是... 美國不管來者... 只要有能力的就是好.... 比較現實也比較公平..

soundpro 2003-04-19 04:51 AM

回覆: 回覆: 推薦人往音樂廳跑是一個對的概念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occer
(引言恕刪)

呃,請教一下,「聽音樂會不如在家聽唱片」,是哪個台灣樂評家這樣說啊....???

我常看音響論壇總編劉大鬍子的文章,他一直鼓勵喜歡古典音樂的音響迷,有空就去聽聽現場音樂演奏會啊....

音響論壇其他人也都蠻鼓勵有空就去聽現場的說.......

音響論壇的文章未必能盡信.
但是有機會能聽聽音樂會也不是壞事.

不過如果說到常聽音樂會能提昇音響得鑑賞力.
卻也未必.

phager 2003-04-19 09:38 A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icky17

台灣好的音樂家非常的多,在還沒回國前,都是雄心萬丈,但是一回到台灣後,常常就會迷失在錢的迷宮裡,實力一年不如一年,獨奏會是為了拿副教授不得不開,這樣名氣才會大,鐘點費才能從2k跳到3k,才能賺更多的錢,當然,音樂家也是人,也要過好的生活,但是這樣不是有點像吸血鬼嗎???

因為學錄音的關係,認識了很多"真正"的大師級音樂家,每每聊天時,會問他們,要如何保持實力不被淘汰,答案永遠只有一個,"練琴,再練琴",沒有別的方式.....


其實 都是這樣吧.
成功 卓越 傑出 理想 遠景........都是用來形容同一件事情........."有錢".
在這裡 成功=有錢.
一本名為"追求成功"的書 裡面講的 不會是人生的道理 而是賺錢的方法.
除了錢之外 所有藝術 科學 文學..........的成就 都不會被人們重視的.
通常被歸類為 "層次比較高的休閒興趣".
擺在園藝/烹飪的隔壁.....再過去 就是POP海報入門和寫真集了.
然後 你可以在 人生/勵志 這個書架 看到滿滿的理財叢書.

想了解一個地方.......除了去廁所巡巡........到書店看看 也是不錯的方法.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36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