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台灣戰斧巡弋飛彈---雄2E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533485)
|
---|
引用:
大大的錯誤!!! 我就知道你會傻到犯這種錯誤!RIM-116哪是用來取代方陣的?唯一企圖取代方陣的系統是sea-RAM系統,我有講是sea-RAM嗎? http://www.designation-systems.net/dusrm/m-116.html http://www.mnd.gov.tw/publication/s...spx?TopicID=679 裡面清楚的寫著RAM是用來對付低空目標而研發出來,而國防部的網頁中更清楚的寫著RAM是用來填補方陣和海麻雀間的空隙 而美軍的LSD更是同時裝設RAM和方陣,何來RAM是用來取代方陣之說? 連這種基本的常識都會搞錯,我真懷疑你自稱的專業只是種傲慢 RAM叫做低成本?更是錯誤! 美國99年會計年度採購RAM,平均單價是44萬4千美元 而美軍採購標準一型飛彈,單價還低於RAM,只有40萬兩千五百美元 用RAM攔截3M80,發射出去的RAM還比3M80貴勒 一個21連裝Mk49發射器上裝填的RAM還比張騫號上整艘船上裝填的所有SM1還貴勒! 這叫低成本?見鬼!! 最好是RAM是這種低成本,只好裝在發射架的東西拉 如果垂直發射的標準二型有辦法攔截超音速反艦飛彈,幹嘛還要花兩枚到三枚總價89∼130萬美元的RAM去攔截,就是SM2攔不到才會用RAM來攔,而且三枚RAM還比一枚SM2還貴 如果SM2能有效攔截,那美國幹麻花上整整13年來研發RAM系統? 況且3M80由海平面躍出到擊中的時間也只有15秒,而防空系統反應時間也只剩不到12秒可以攔截,如果考慮到系統反應時間,RAM只需要10秒的反應時間,飛彈正好在射程上 3M80不是像AS-4、AS-N-19那種高空高速進襲的飛彈,有時間讓SM2慢慢打 連那個是因那個是果都搞不清楚,真是丟人現眼 德國人的F-124上面裝有MK41發射器,但是德國人為了要增強低空高速目標的防禦,在B砲位裝了RAM,德國人是白癡嗎?有VLS還裝RAM? 美國人在八代年代末期在DDG-972和DDG-973上面同時部屬MK41、RAM和方陣至今,美國人也是白痴嗎?(要不是蘇聯垮台海上威脅大減,所有的史級驅逐艦本都會同時部屬) 明明是你自己倒果為因,拿MK26比RAM,拿爛爬比雞腿 明明腦袋中只剩老鳥的傲慢,卻又自以為那叫專業 從頭到尾我們都在討論陸上系統,既然你知道這兩者間有多大的差別,麻煩你告訴另一個人,他到現在還搞不清楚,需要有人教導他 當過幾年兵也不代表什麼,多的是軍官跑到我們那邊進修,論專業你這種老K不會比那些槓子和梅花來的強,但是他們還是來這邊學習專那業科目,而且虛心的接受,才是我所認為的專業 |
引用:
而且Sea ram海公羊飛彈接戰的目標多半為低空貼海面飛行的反艦飛彈,用VLS垂直發射反而浪費時間(飛彈也必須上升-俯衝-水平應戰來襲飛彈),因此用發射箱固定方向發射是較有效率的選擇! Sea ram取代方陣快砲還有另一個理由,近年來超音速反艦飛彈數量增加,方陣快砲的射程與威力都不足以摧毀這類高速目標,所以採用飛彈攔截是必要的! |
果然,野雞軍武專家開始耍賤招
因為野雞軍武專家的最高指導原則是: 『只要是軍武討論,不論我說得對不對,基本上我一定是對的』 『即使被別人指正,我也一定對,是別人錯』 『如果發現我錯了,我就硬ㄠ,順便把別人正確的觀念偷學起來』 『如果有人要我認錯,我裝沒看見就好』 果然,如我所預言,現在的發展就是: 野雞軍武專家『一皮天下無難事』,轉移話題,打太極,不肯認輸,逃,厚臉皮 損我損了半天,只會模糊焦點 看我怎麼修理你這隻半瓶水的野雞! 引用:
節錄自JANE'S NAVAL WEAPONS SYSTEMS, P.370: In 1997, the US Navy Began a program replacing(取代) the Phalanx (qv) CIWS in major warship with RAM. The program began with the ‘Nimitz’ (CVN76) class aircraft carriers beginning with the USS Ronald Reagan (CVN 76) and followed by the class’s lead ship ‘Ticonderoga’ (CG 47) class cruisers with GMVLS MK 41 (qv) are to follow from FY01 at the rate of four ships a year with the Phalanx replaced on a one-for-one basis for use against anti-ship missiles and surface targets abd an upgrade contract awarded to Raytheon Missile Systems to enable the interception of both helicopters and surface targets will be completed in 2001. The program will be extended to ‘Arleigh Burke’ (DDG 51) class destroyers from FY05 http://mbox.hchs.hc.edu.tw/~militar...anavy/DDG51.htm CIWS方面,目前柏克級Flight2A仍使用兩組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未來會被RAM公羊短程防空飛彈系統取代 http://navysite.de/weapons/phalanx.htm As it stands right now, the Navy plans to replace the Phalanx mounts by Rolling Airframe Missile Systems (RAM) or Sea RAM. http://mbox.hchs.hc.edu.tw/~militar...antiair-RAM.htm 美國海軍未來計畫以射程較長的RIM-162發展型海麻雀(ESSM)短程防空飛彈與射程較短的公羊飛彈取代MK-15方陣快砲與現役的RIM-7海麻雀飛彈,組成下一代美國艦隊的近程艦隊防空網。 http://ited.yingwa.edu.hk/~ywc-011132/weapon.htm#mk15 但是目前美國海軍並無繼續發展下一代全新機砲式CIWS系統的打算,而將注意力放在新一代的短程防空飛彈系統如RAM、麻雀ESSM等,畢竟機砲式CIWS仍有許多先天上的弱點,例如有效射程太短、一次只能同時對付一個目標、彈艙容量有限、機械式旋轉座轉速有限等,使其較不適合應付多方向飽和攻擊或者攔截新一代的超音速反艦飛彈。此外,歐洲國家也發展出新一代Aster-15短程防空飛彈,成為下一代歐洲艦艇的近距離反飛彈武器,足見以新式短程防空飛彈系統取代機砲式CIWS已經成為未來的趨勢。 哈哈哈,誰犯錯啊?基本上如果我說的RAM取代方陣是錯的,那JANE'S NAVAL WEAPONS SYSTEMS這本書上所寫的也就是錯的 對啦對啦,你講的都對啦,比世界知名的軍武參考書籍還對啦 另外,seaRAM難道就不是RAM的一種嗎?難道seaRAM發射的不是RAM嗎? 來自Raytheon的官方說法: http://www.raytheon.com/newsroom/briefs/031302.html SEARAM is a low-risk, low-cost evolution of the proven Phalanx Block 1B Close-In Weapon System and the Rolling Airframe Missile (RAM) Guided Missile Weapon System, the latter produced jointly by Raytheon and RAMSYS of Germany. Intended to enlarge the keep-out range against sea-skimming anti-ship missiles, the current SEARAM utilizes the Phalanx sensors with minor modifications made to the launcher to allow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an 11-round RAM missile guide. 另一網站說法 http://navysite.de/launcher/ram.htm The SEA RAM Anti-Ship Missile Defense System under development by RSC and RAMSYS is an evolved Close-In Weapon System (CIWS) comprising key attributes of both the existing Phalanx CIWS and the RAM Guided Missile Weapon System. SEA RAM is designed to extend the battle space of the CIWS and enable the ship to effectively engage multiple targets. Leveraged technology from Phalanx and RAM integrates elements of each system into the self-contained SEA RAM System. An 11-missile round RAM guide assembly, loaded with RAM Block 1 guided missiles, replaces the 20 mm gun of Phalanx. 哈哈哈,我就知道你會犯這種錯誤,搞不清楚狀況 誰犯錯啊?基本上如果我是錯的,那Raytheon的說法也就是錯的 對啦對啦,你講的都對啦,比RAM的製造廠商說的還對啦 引用:
http://www.mnd.gov.tw/publication/s...spx?TopicID=679 「雷姆」計畫是為了提供艦艇一種有效、低成本、輕型、快速反應的自衛系統而設計,更新艦艇對來襲攻船飛彈的交戰能力,至目前為止已發展以下幾種型式 http://www.fas.org/man/dod-101/sys/missile/ram.htm RAM is a joint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 venture to design an effective, low cost, lightweight quick-reaction, self-defense system which will increase the survivability of otherwise undefended ships.http://www.chinfo.navy.mil/navpalib...es/wep-ram.html Features: The RIM-116 RAM is designed as an all-weather, high-firepower, low-cost, self-defense system against anti-ship cruise missiles and other asymmetric threats. http://navysite.de/launcher/ram.htm與 http://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nitions/ram.htm Description: The RAM program is designed to provide surface ships with an effective, low-cost, lightweight, self-defense system which will provide an improved capability to engage and defeat incoming antiship cruise missiles (ASCMs). 誰犯錯啊?基本上如果我說RAM低成本是錯的,那國防部、fas.org、globalsecurity.org的說法也就是錯的,都在睜眼說瞎話 對啦對啦,你講的都對啦,比國防部、fas.org、globalsecurity.org說的還對啦 你要拿已服役數十年的標準飛彈與才服役十數年的RAM來亂算成本,隨便你啦 你要拿不同國家的裝備用同一種幣值來計算製造成本,拿雞腿比爛爬,隨你啦 基本上你算的成本才是對的,美國海軍都亂算啦 野雞軍武專家說的才是最正確的啦 :laugh: |
引用:
『3M80由海平面躍出到擊中的時間也只有15秒』,這是哪來的說法? 依radar horizon equation計算,3M80飛行高度20公尺加上SPY-1D雷達高度概估可得雷達水平19.5海浬,約等於36082.5公尺 3M80飛行速率2.5馬赫,常溫下聲速概為340m/sec,2.5馬赫相當於340*2.5=850(m/sec) 故3M80由海平面躍出到擊中艦船為止飛完全程應為36082.5/850≒42.45秒 好,現在料敵從寬,以視水平來計算,3M80飛行高度20公尺加上SPY-1D雷達高度概估60ft可得視水平約17海浬,約等於31248.4公尺 3M80飛行速率2.5馬赫,故3M80由海平面躍出到擊中艦船為止飛完全程應為31248.4/850≒37秒 因此『3M80由海平面躍出到擊中的時間也只有15秒』這句話大有問題,是擊中誰?還是被擊中? 再依fas.org資料,SPY-1D雷達相關資料顯示 •Fast reaction, fully/semiautomatic combat systems. Initial detection to first missile movement in less than 10 sec. •Salvo rate of less than 2 sec per launcher (CG-52 and above with MK 41 VLS) 好吧,料敵從寬,初始偵測到飛彈發射時間少於10秒,所以理論上VLS的飛彈發射時戰鬥系統大約剩37-10=27秒以上時間攔截3M80, 假設用SM2攔截,飛行速率約2.5馬赫,發射間隔2秒以內,即便自防空飛彈發射到飛抵攔截點3M80對神盾艦約只剩約15秒的飛行時間,但在進入最後10秒的RAM最大射程之前,這寶貴的5秒鐘戰鬥系統沒有理由置之不理,在全自動接戰的情況下至少可在3M80 RAM射程之前以2-3枚以上的SM2先行攔截,除非已無射控頻道可用,否則時在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先以它們接戰以增加存活率,即便是命中率沒有RAM高 如果野雞軍武專家所謂之『RAM成本較高』成立,則更沒有理由不用所謂『較廉價』的標準飛彈或海麻雀來進行先期的攔截,以增加存活率 而在美軍主戰艦艇具VLS而尚未完全換裝RAM者,更沒有理由不使用SM2及ESSM來接戰來襲的3M80 再者請注意: http://www.mnd.gov.tw/publication/s...spx?TopicID=679 「雷姆」飛彈由於並非垂直發射,因此發射弧區受到限制,會造成少許最近交戰距離涵蓋死角。 RAM在接戰時因其發射架發射的先天性限制,仍會有死角 所以不要在那裡咬文嚼字,講的好像全世界只剩下RAM能接戰3M80,VLS的飛彈完全不能似的 以錯誤的論點擾亂視聽 引用:
http://www.mnd.gov.tw/publication/s...spx?TopicID=679 「雷姆」飛彈由於並非垂直發射,因此發射弧區受到限制,會造成少許最近交戰距離涵蓋死角。 發射架並非無敵,VLS亦非無缺點,但為何要一定要堅持『發射架無敵』的觀點? 說穿了原因只有兩個:不是對軍武無知的偏執,就是賭氣硬ㄠ 你可以繼續以似是而非的觀點混淆視聽 引用:
又在胡言亂語,80年代至1993年以前,RAM根本都還在測試階段,並未正式在美海軍服役,何來部署之說?RAM取代方陣,就一定要按你心裡所想,一定要把所有艦艇上的方陣一夕之間全部換上了RAM才叫做取代? 況且我的發言裡也沒有拿MK26比RAM,請勿含血噴人,顛倒是非,耍這種下三爛的手段來轉移話題 節錄自JANE'S NAVAL WEAPONS SYSTEMS, P.369: Missile flight tests were made, in October 1982. …….. In December 1986, 11 out of 13 firings were successful in the ‘Spruance’ class destroyer David Ray (DD 971). Trials were also carried out in the German fast attack craft Habicht from 1983. http://www.mnd.gov.tw/publication/s...spx?TopicID=679 Block 0於1993年5月核准開始量產,在美、德海軍艦艇上已成功地完成艦艇品質飛行測試及產品驗證,132枚測試彈中有127枚成功攔截目標。 1993年開始Block 0陸續安裝在五艘LHA艦艇、八艘DD 963級驅逐艦艇、六艘LHD級艦艇、八艘LSD級艦艇,第一次由艦隊發射「雷姆」飛彈發生在1995年10月的Peleliu(LHA-5)一般任務兩棲登陸攻擊艦上。 作戰評估從1990年1月執行到4月,目的在評價作戰效益性及作戰適應性,測評結果顯示在某些環境及戰術狀況下,系統仍存在戰力上無法操控全部的威脅型態,因此在1993年4月決定進行飛彈的更新,針對在作戰評估中發現的缺失作改良,這就是Block 1型的更新型飛彈。 RAM從1990年1月執行到4月都還在做作戰評估,你不妨用你那半瓶水的腦袋思考看看,80年代末期美海軍在‘Spruance’ class destroyer上部署RAM所為何事? 引用:
你跟另一位網友的渾水我不便淌,你不是很行嗎?你不是專家嗎?你不是很專業嗎?哪還輪的到我來教導? 引用:
不知道『你那邊』是那邊,搞得一副神秘兮兮,見不得人似的,如果你代表了你那邊的專業,那我看你最好還是先一頭撞死謝罪算了 我的專業或許不比跑到『你那邊』進修的軍官,那你呢?對啦,你就比人家專業啦 我的專業有海軍來認定就已足夠,不惶由你這野雞來認定,你也沒那資格 說實在,大家都感覺到『虛心的接受』,正是你最缺乏的特質 說我傲慢,你也不拿面鏡子照照自己,看到底是誰傲慢,你想要別人好好跟你討論,請你先檢視起自己的發言態度,你自己好好檢討吧 其他的錯誤,有緣,有空再批 |
引用:
您老人家花了那麼多天只為了翻資料阿,那還真辛苦你了 可惜,傲慢就是傲慢,是不會變成專業的 第一個錯誤就是,Sea-RAM系統和RAM是不一樣的,RAM是以AN/SWY-2接戰,而sea-RAM是完全獨立接戰的系統,只是同樣利用RIM-116,然後當成以RAM為名的一種衍生型,方陣用的是M61機砲,難道會有人把方陣直接看成M61嗎?只有你這個自以為專業的傢伙吧 另外就是Sea-RAM原名是CIWs-RAM,由名稱來看很明顯的是就是特別發展,具有近迫急防護能力的RAM,只是後來借用CIWS的音成為sea 第二,RAM的出現是因為SM-2、SM-1無法有效攔截低空目標而出現,和取代方陣有關係嗎?沒有!計畫提出時沒有任何取代方陣的想法,義大利使用oto 76mm當CIWS,就代表當初oto是為了取代方陣而研發這門砲嗎? RAM之所以會被德國人當成CIWS也只是因為他的反應比垂直發射的ESSM快 第三,方陣從頭到尾都不能拿來對付超音速反艦飛彈,就算攔截到,飛彈的高速仍然能把彈頭送到船上,而且會用到取代MK15的系統來攔截超音速反艦飛彈,豈不正代表著前面的SM-2無能為力,只有CIWS有機會攔截,才會以RAM當主力!! 你越是強調RAM是取代MK15,就越顯得垂直發射系統發射的SM-2對超音速反艦飛彈無力 RAM之所以涵蓋的任務範圍越來越大,與他的發射方式更是相關,如果不是斜架發射更本不能使用homing on RF、IR尋標器,更不能使用sea-RAM最重要的純IR導引模式 引用:
低成本是這樣解釋的阿?44萬美金對你來講是低成本的話,那拜託你送我個幾箱44萬美金 網站上的低成本這個形容詞是相對於具有同樣性能的飛彈而言,和實際上的低價一點關係都沒有 像是ESSM一枚要一百萬美金以上,Aster-15更有機會標破150萬美金,相較之下是低成本,但是這代表RAM是低價飛彈? 兩枚的價格就可以買一枚魚叉飛彈,還真是低價阿 44萬美金被你講的好像菜市場的廉價蔬菜一樣,空軍所裝備價格最高的空對空飛彈一枚也才38萬美金,RAM在飛彈中算是非常昂貴的,更不可能只是因為便宜而使用發射架 SM1的價格是用SM1剛服役的美軍採購價來比,這種價格只會貴不會便宜 服役久和當初的採購價有關嗎?你的車有因為你開20年,所以當初買的時候比較便宜? 就算計入年代差別的通貨膨脹,SM1還是比RAM便宜 |
引用:
錯! 3M80的終端高度為7米,20米為巡航高度,船艦可於水平面發現飛彈,但接下來飛彈降低高度又隱於水平面後,難道您老人家可以用超能力預測飛彈下次冒出海平面的三維位置? 用七米來算,你覺得15秒會太多嗎? 另外就是SM2的接戰距離你算錯,SM2垂直發射必須先經過一個半圓彈道進入下降軌道,然後再改平,方能接戰,比起使用MK26的SM2,至少多出這一段一到兩秒時間 再者,我所言是VLS發射之SM2對此種目標攔截率極差,我有說VLS無法接戰嗎?並沒有!! 但是相對為了VLS的缺陷VLS發射的短程飛彈必須使用燃氣舵及慣性導航系統讓價格急速升高,像是ESSM或Aster-15就付出一枚造價超越早期型SM2的天價 而同為短程近距防禦系統的RAM,價格只要他們的一半,只要區區44萬的天價 引用:
發射架無敵?!當然錯 但是VLS萬能的論點更是錯上加錯 對於攔截近迫及,低空、高速的時間僅迫型目標,VLS怎麼比都比不上發射架 引用:
節錄如下: 引用:
你沒講?是拉你沒講拉! 你只是刻意混淆視聽,一下比MK41,一下比MK26,一下比RAM而已 我在講發射架與VLS的優缺點比較,你就來個大鍋炒,幫別人虛構些別人沒講的東西 如果RAM系統真的是用來取代方陣的,那那幾台LSD和LHA就麻煩你好好解釋一下,為什麼會共存 DDG-972和DDG-973是被拿來當測試平台沒錯,這更是證明RAM和取代方陣無關,否則就不會是拆掉海麻雀而是拆掉MK15來測試 引用:
從頭到尾也只有你自以為專業,除了你以外大家也只把自己當業餘軍事研究者 如果像你這樣當過幾年兵就以為無所不知,視業餘甚至專業軍事研究者為糞土才叫專業,那我想我一輩子都不會想成為專業的軍事研究者 錯的東西硬要我接受,那是門都沒有,接受錯的東西且還要虛心接受,那更不可能 在軍事討論區裡面比的不是當過幾年兵,比的不是誰的資料多,而是誰講的比較有道理 我也時再看不出你有講過什麼道理過,除了吹噓自己攻擊別人外 就連RAM是低價飛彈所以才使用發射架這種論點都可以講出口的人,我唯一能得到的只有呼愣的功夫吧 引用:
你自己跳進來已經淌了這場渾水拉,不過反正我只要你前面講的那句船艦系統與陸地系統不同就好了 再說,專家從頭到尾都是你在講,網路上的海軍作戰系統專家我只承認三個,三個裡面沒有我,而且更不可能有你 |
引用:
這和海公羊本身的彈體大小有關,要標準飛彈裝成一箱來發射,那肯定是一大箱,還不如用單臂/雙臂發射器來的實際! SM-1標準一型 ![]() ![]() |
引用:
如果真是某些超低空高速的目標,有時大量的機砲彈幕會比飛彈更有效! :D ![]() |
引用:
看看你上面的發言,除了硬ㄠ還是硬ㄠ 反正你說的都對,官方說法都錯,你是專家,你贏了,你爽了吧 都已引經據典,你還在硬做垂死的掙扎,死要面子 跟你這種詭辯專家還有什麼好討論的? 你還是繼續你這種無意義、似是而非的論說吧 |
引用:
你又寫了一堆的錯誤 根據JNWS P.319, Toward the end of the cruising phase at a range of 2.7~3.75 n miles (5-7km) the radar seeker is switched on and operates in three modes...... Once the target is acquired, the missile decends to 7 meters for terminal phase.... 不惶我多解釋,你自己看看你犯了什麼錯 即便如你所言這枚飛彈一路都是以7公尺高度飛行 依radar horizon equation計算,3M80飛行高度7公尺加上SPY-1D雷達高度概估可得雷達水平15.4海浬,約等於28550公尺 3M80飛行速率2.5馬赫,常溫下聲速概為340m/sec,2.5馬赫相當於340*2.5=850(m/sec) 故3M80由海平面躍出到擊中艦船為止飛完全程應為28550/850≒33.6秒 15秒? 即便這枚飛彈以高度0飛行 依radar horizon equation計算,3M80飛行高度0公尺加上SPY-1D雷達高度概估可得雷達水平9.5海浬,約等於17638公尺 3M80飛行速率2.5馬赫,常溫下聲速概為340m/sec,2.5馬赫相當於340*2.5=850(m/sec) 故3M80由海平面躍出到擊中艦船為止飛完全程應為17638/850≒20.1秒 『3M80由海平面躍出到擊中的時間也只有15秒』,15秒?你的飛彈是在海面以下飛行嗎??是潛射飛彈嗎? :laugh: 你再繼續硬凹吧! 引用了官方正確資料,你還不能接受,還說門都沒有 那麼官方正確資料要你虛心接受,那就更不可能了 這種自以為是的人,還真少見 網路上的海軍作戰系統專家你只承認三個,SO WHAT?你很權威嗎? 真實世界裡的海軍作戰系統專家我認識3打以上 :laugh: 外行人,你可以繼續自大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18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