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某建商說打房打過頭導致經濟走下波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46049)
|
---|
房價漲100%然後降10%就哇哇叫
|
引用:
雲端好像是商辦~ :confused: |
引用:
麻煩轉貼到---- 剛看到好笑的笑話~ :laugh: :laugh: |
引用:
台灣這幾年的高經濟成長GDP 炒房貢獻的蠻高比例 :cry: |
http://www.moneynet.com.tw/e_news.php?id=2206
空屋創新高 賣屋趁早 ( 撰文/張金鶚 ) 住宅普查資訊8月底出籠,但遲遲不見政府公開,在取得普查空屋資訊後,希望能盡速提供給讀者。我認為,現階段空手者別急著進場,多屋族越早賣越好。 每10年的人口及住宅普查數據於8月底完成,至今遲遲不見政府公開,我不願臆測究竟是因擔心影響選情,還是數據殺傷力過大,或擔心建商反彈。不過,花了大筆經費與資源做出的住宅普查,可說是最精準的住宅調查。 從調查中我們可以了解全台住宅分布、空屋量(指的是無人經常居住,並未供其他使用用途)、自有率高低、持有結構、住戶職業與水準等,不僅可作為建商推案的依據、政府未來制定住宅政策的參考,民眾也能了解最「真實」的市場供需關係,理當是三贏的局面。 但政府為何不公布?唯一想到的合理解釋就是政府不願房市資訊太過透明,就如同實價登錄的議題,政府已表明「實價登錄」不等於「實際揭露」,未來會朝去區段化、去交易者識別化的方式呈現,就能看出執政者的心態。 根據2010年最新、但未正式公布的行政院主計處普查數據,全台的空屋率(空屋數占住宅總數的比例)攀升19.4%,高達156萬戶,相較於前次2000年調查的122萬戶,增加了34萬戶,空屋率提高1.8%。國外一般認定住宅市場正常的空屋率應介於3∼5%之間,相較之下,台灣的空屋問題是多麼的嚴重! 若與1990年的67萬戶相較,過去20年來,全台累計增加的空屋高達89萬戶,這個數據說明:台灣房市的供給大於需求,空屋資源浪費且未能再利用,若再考量全球最低生育率這個因素,顯而易見市場並非業者單方面一直強調的「需求大於供給」。 再細看各都會區的空屋數量也是越來越高。以需求量最大的台北市為例,2000年時空屋數為10萬戶,比率為12.2%,至2010年達到12.7萬戶,空屋率13.8%,數據仍呈現上揚;新北市的問題更嚴重,2000年空屋高達22萬戶,比率17.4%,2010年跳升到33萬戶,空屋率上升約5%達到22.1%。 距離新北市最近桃園縣,過去10年空屋率雖然小幅下跌,但空屋量卻持續上升,這背後的涵意是,建商蓋的房子遠比市場需要的還多;從數字來看印證,2000年桃園空屋數達13.2萬戶,空屋率為23.2%;至2010年增加了2萬多戶,達15.37萬戶,空屋率21%。 再看電子新貴為主的新竹縣,近10年空屋率雖然只微幅上揚0.8%,但空屋的存量卻增加了快7千戶。2000年空屋數為2.5萬戶,比率為20%;到了2010年空屋數提高至3.2萬戶。 台中市(縣市合併前)空屋的絕對數字不高,這10年空屋率維持在26%沒有上升,但空屋率卻是全台之最,意謂蓋房子的數量遠超過需求,2000年台中有10萬戶空屋,2010年達到12.3萬戶。 往南至近年房價穩定、相對偏低的高雄市(縣市合併前),空屋也是有增無減,2000年為8.2萬戶,2010年達到11.4萬戶,比率從16.5到19.4%。就算是近10年空屋率一直維持15%的高雄縣,也從2000年的5萬戶提高至6萬戶,同樣增加了1萬戶。 總的來說,全台的空屋數過去30年有增無減,代表台灣空屋的「存量」不斷累積增加,以目前156萬戶、每戶500萬元、年利率2%計算,意謂每年有高達1560億元的資金浪費在房地產,好比政府把1560億元的現金放在地上,不去利用的意義相同。 其實1990年及2000年公布2次空屋數據後,建商及民眾猛然發現市場並非大家想像般的供不應求。以1990年為例,當時不管房市、股市都剛從景氣循環的高峰開始往下,因而進入10多年的長期空頭;2000年的情況雖有不同,當時台灣房市仍在谷底,同時又遭遇到科技泡沫,內需經濟不振,空屋數據一出,驚覺問題更嚴重,而在2003年爆發SARS疫情時,房市打到最低點。 這次是否也會�**陔陔寣H答案應該很明顯,因為現在台灣面臨內外夾擊的問題,全球景氣明年可能緩步下滑,而台灣房市已走了8年的多頭,上漲空間很有限,但下跌風險卻很高。政府在今年6月奢侈稅實施後,成交量已大幅萎縮,目前雖然房價仍維持在高檔,主要是手上持有多棟不動產的投資人,認為總統大選後房價有機會上漲,加上利率仍在低水位,願意「再撐一下」。 但只要市場的利空越來越多,空屋數據公布後,很可能成為最後一根稻草,衷心建議自住客不要急,投資客賣屋要趁早,因為當房價跌幅超過奢侈稅課稅稅率(10∼15%),屆時就有骨牌效應出現,不可不慎。 台灣地區住宅空屋率歷次普查結果 (圖片提供:張金鶚) 主要都市10年間空屋率之變動 說明:()內的舊,指的是縣市合併前的範圍 (圖片提供:張金鶚) 主要都市10年間空屋數之變動 說明:()內的舊,指的是縣市合併前的範圍。(圖片提供:張金鶚) 2011-10-18 |
好奇的是,之前版上一堆喊不會跌的跑那裡去了
|
還不夠趴,希望能趴到人人有屋住呀... :D
|
引用: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好像真的沒打到什麼房 最近去看過一些房子,價格都比6月時貴了2~4萬 真莫名其妙 |
房地產愈貴, 代表企業營運成本愈高, 對經濟有不利影響, 至於房地產的上漲對GDP的貢獻, 基本上就是狗屎, 不是笑話
|
引用:
在新北市跟台北市跟桃園市蓋個600萬戶國宅 就幾乎人人有屋住啦 :p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49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