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請教個西方哲學和佛教哲學的衝突問題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17928)
|
---|
引用:
節錄一下 印度傳統的輪迴觀認為,自我(Atman)與業(karma)是輪迴思想的兩大要素。自我是造業的行為者,同時也是業力的承載者﹔而業力則是引導自我輪迴的方向,決定來生處境的唯一因素。因此傳統輪迴觀,有顯明的道德要求之傾向,同時善惡有報的道德律與生活原則,要依此輪迴思想才能得到確立。 佛教的輪迴觀並不反對傳統輪迴思想含蘊的道德原則,其採行輪迴思想的理由,相信有部分也是基於道德要求而來的。但佛教主張「無我」,便去除了傳統輪迴思想二大要素之一,因此歷來皆有人質疑「無我的輪迴觀」之可能性。但是佛教主張,所謂的輪迴不是個體自我靈魂的輪迴,而是生者所造之業力在進行輪迴。就像是一滴水,每一滴水有染有淨,內在具有不同的物質,而當每滴水匯入大海之時,大海泯除了每滴水的差別,郤包留了每滴水的雜質﹔這個大海就像是業力的大海,潮起潮落,波濤洶湧。我們不要局限於個體的自我來看輪迴,因為輪迴就像是一切生命所撴成的業力大海,在作無始無終的無限循環運動。 因此「無我」與「輪迴」原本相互衝突的概念,便結合一起形成「無我的輪迴」,成為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無我的輪迴」是相對「有我的輪迴」而說的,前者是解脫者的體悟,後者則為一般凡夫的見解。一般凡夫始終執著實體性的概念,認為萬物眾生之背後,皆存在個永恆不變的實體,因此也就會執著「自我」具有不滅的靈魂。不滅的靈魂,不滅的自我,使得「解脫」的方式朝向追求自我發展,對佛教而言,這樣的方式是求脫反固,因為對自我的執著乃是輪迴的動力。佛教認為想要中止輪迴,必須減低輪迴的動力,易言之,就是要減少我執。 「有我的輪迴」以為自我是實存的,所以生死輪迴便有其存在的真實性。而「無我的輪迴」則有世俗諦及勝義諦兩層涵義:「無我」告訴我們,「自我」即是本來無一物的菩提樹或明鏡臺,而生死輪迴則是無明所起的塵埃,如果沒有了自我,無明所引的塵埃將何所依附?如能體會這個涵義,生死輪迴便是夢中夢,幻中幻,妄中妄,吾人便毋須再對本來虛妄的事物感到煩惱,也就能夠從生死輪迴虛妄假象之中超脫出來,這是屬於勝義諦的範疇。「輪迴」則是告訴未能解脫的一般凡夫,既然依業流轉於生死之中,便要留意因果業報。因此「輪迴」保障了世俗的道德要求,這即是屬於世俗諦的範疇。「無我的輪迴」包含世俗諦及勝義諦二層含義,正表現出佛教出世與入世的智慧。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MISC/misc097735.htm 我是偏愛分析哲學的 所以很多東西就我來看是一整個硬ㄠ阿 解釋上來說 反正就是這個是世界沒有東西存在 就算沒有東西你還是要難過痛苦的活著 然後一輩子一輩子的痛苦的活下去 所以你要做好事或許下輩子比較不會痛苦 (其實就語意來說做不做好事 與下輩子的遭遇無關) 所以你要做好事或許會升級 (其實就語意來說升不升級 與下輩子的遭遇無關) 然後你如果抽離一點的話 你活的會比較不痛苦 一整個莫名奇妙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
有個情況... 好比針對A事物...
某天, 出現了B的見解... 沒多久, 也出現了C的見解.. 偶然中, 發現一段時間前早有D的見解... 於是大家就問了... 到底B, C, D的見解, 那個才是對的呢? :confused: 有沒想過... 針對一件事物的看法, 不盡然只有一個才是正確答案!! 亦有可能每個見解, 都僅看到該事物的其中一面而已呢?! :rolleyes: |
引用:
挖勒 你用內涵定義處理哲學 :shock: 真是orz 哲學要用外延定義啦 哲學:哲學概論 倫理學 邏輯 知識論 形上學 哲學史 及其他 |
引用:
這是啥? 你是指英美分析哲學嗎? |
引用:
yes,如果對語言哲學的分析進路有興趣,可以拿它當作工具來理解佛教中不落二邊的觀點,在嚴密的邏輯層次上可以避免玄思見。談玄說異是對理解佛教教義的一大忌諱,忘了他是切實可行需要實證的 |
引用:
那會累死 :jolin: 語言分析除了邏輯外還有語意學 說半天最重要的還是語意探求吧 (也就是問清楚人家:你說的這句話是啥意思?) 求用精確簡易的文字來表達該義涵 然後該語言最好必須精確 所以說其實語言分析是英文在用的 然後是英文+哲學(其實最重要應該是形上學)+語言分析(方法) 最好與語言相關研究強大(英美語言學 字典學真的很強) 然後我們只有中研院&中山大 語史所有在作相關研究 除了中文跟狗吠一樣不精確的特性外 佛經還有梵文那種死掉的語言 我學語言分析是拿來處理法律的 一開始是刑法 後來變成拿法律來糊口 只好繼續學 目前進度只到謝國平 語言學概論 page95 下一本應該是劉福增 語意學 下下一本copi 哲概 =========================== 你要給我msn嗎? 我可以去你的blog亂嗎? |
"有業報 無作者"這篇可以參考:
http://cbs.ntu.edu.tw/gem_browse.ph.../F00100CH&num=1 |
引用:
你認為,樓主的問題是''外延定義''問題嗎? |
年輕的時候:我思故我在,尋求真我
年紀越大閱歷越多:哪裡有什麼真我,隨波逐流變無我 哲學宗教其實不深奧。問題是想要把真理告訴人的時候,不容易用語言文字敘述。再加上讀的人又有不同的想法,就變成百家爭鳴。 這玩意沒有誰對誰錯,只是注重的地方不同罷了。 不管你想的通或是想不通,肚子餓了就會想吃,時候到了就是會死。 |
就小弟的見解而言。
「我思故我在」是指第六意識造作思考,它背後的基礎是「執持有我」的第七識(末那識)。因為「恆審思量」,所以生出第七識。 所有的業,均是藏於第八識(阿賴耶識)之中。 第八識只是「恆轉」,恆常轉動,可以視為靈魂嗎?我也不知道。 至於為何會生出第七識,楞嚴經是說「覺明為咎」,有「覺明」,便會去分辨何者為明何者為暗,有分別心,便會建立人我之別,就像太極動而生兩儀一般。 所以,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是可以包含在唯識之中的。 Ps:第八識也稱阿陀那識:「阿陀那識甚深細,我於凡愚不開演,一切種子如瀑流,恐彼分別執為我。」 Ps:三法印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再加上「有漏皆苦」可稱為四法印。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44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