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問題]為何0.9製程P4比AMD的溫度還要高?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479855)
|
---|
引用:
不一樣,AMD在90nm上沒有這個問題 :jolin: 很多測試數據會說話 |
引用:
當然是說prescott囉... :p 新設計的core還沒出來... :stupefy: I老大說65nm的問題已經克服 :eek: |
E0製程 漏電流問題 的確小有改善
詳情可以看這 不過溫度還是蠻高的 http://www.big5.tomshardware.com/article_000086420.html http://www.big5.tomshardware.com/article_000086421.html 在最大承載下,新的P4處理器完成了他的使命,達到有始以來最大功耗,它的確是功率最強的桌上型處理器,我們很好奇想看看超微90奈米處理器,因為即使在高負載情況下,現在可以不讓處理器發燙了。 但是 Intel 在 EM64 的 P4 6系列上 採用了更新的N0製程 電壓更低 官方網頁可以查批號序號 小弟買了一顆 6系列的 630 N0製程 哥斯大黎加製 (哥斯大黎加是英特爾最好的晶圓廠之一) 溫度 待機 在30度上下飄動而以 不過小弟使用的是很好的散熱器風扇 XP90C 使用原廠散熱器的相差5-10度 大約待機在40左右 這裡有小弟的文章說明 之前有名的 CG系列 有很多都是哥斯大黎加製造的 或許是產地的迷思之一 但是比起中國大陸晶圓廠製 和 哥斯大黎加晶圓廠製 可以購買的選擇 相信很多人還是會選擇哥斯大黎加 |
小弟覺得這是"製程"上的問題??
AMD好像有找IBM合作製程和生產 製程上好像比現在的Intel好些 漏電較少,所以銷耗功率和熱量 應該也較小....... |
Prescott的"特色"
不然怎麼會叫噴火龍 :laugh: :stupefy: |
引用:
那個技術應該是 SOI Prescott上面並沒有使用該技術,請見以下連結 http://www.pconline.com.cn/pchardwa...2/304130_4.html |
引用:
誰說AMD就沒這個問題,只要是半導體,在製程微縮下勢必電晶體閘極漏電流會變大 只是AMD用IBM技術SOI(絕緣層上覆矽),大大的降低漏電流 而Intel沒有使用這個技術,因為他自己有一個叫做High-K的技術,將在65nm上實做 所以由於Intel進入90nm後,加上時脈的增加,而電晶體開關更頻繁,使得漏電流影響更嚴重 只是說話要正確不然會誤導別人 :jolin: |
引用:
P4與P-M不能直接來拿這樣比,就判定漏電流不是主因。這兩者的電晶體數是不一樣的,除非P-M的電晶體數量是大於等於P4,相比較才有意義~ 假設單顆電晶體的漏電流是1n安培(這是舉例,通常沒這麼大),[總漏電流量]粗略的算法就是[CPU的總電晶體數] 乘上 [單一電晶體的漏電流]。 單顆電晶體漏電流小歸小,但電晶體數量一多,就很可怕了~ 另一個為什麼P-M功耗比較低的原因,除了製程上的改進外,intel應該也用了不少低功耗的設計(這不是廢話嗎 :stupefy: ),這可以從邏輯閘下手,通常低功耗的設計上會用較少的電晶體來完成相同的邏輯閘(例如:傳輸閘),但通常低功耗設計相較於時脈取向的設計會有較高的邏輯延遲時間,不利於時脈的提升。 但P4則完全相反,P4考量的是如何提高時脈。intel的方法是加深管線(把一件事切切切,切成很多份並分工來做),但高達20階的管線是必須額外設計一片複雜的電路來實現,這也就額外增加了一筆數量可觀的電晶體數。所以EG製程的P4由於漏電問題沒完全克服,而電晶體數目又龐大,當然會變噴火龍呀 :D :D :laugh: ~ 所以小結一下。以CPU這種等級的IC,電晶體都有一定的數量了,要單靠在設計上下手來降低功耗會有瓶頸。最根本的還是要把漏電流的問題解決~ |
其實我真的覺得
買一顆 比人家耗電 跑別人慢的 又比別人貴的 cpu 真的滿更的.. |
引用:
關於電晶體數量,p-m dothan 可是比 p4 prescott (1M L2 cache) 還多多了,重點還是在於設計(管線深度、節電技術像是 micro-ops fusion等等),導致 dothan 的核心電晶體數量較少,因而省電。 從你自己的言論,你都已經徹頭徹尾地看出還是"設計"的問題,思考請不要被 intel 給侷限住了。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49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