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DVD 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5)
-   -   NEC3500&NEC3520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474446)

chaos2001 2005-04-17 09:07 AM

有沒有大大願意為多重燒錄多多介紹啊
路大文中提到
IDE + USB是OK

但是IDE+IDE就遜掉啦 ....
為什麼會這樣?
造成的原因是什麼?
是燒錄機的問題?還是排線?軟體?
個人目前經驗是
benq 800a(b3jc)+nec 3500(beta 10)
易通圓 4倍 ok(好的片子應該沒問題)
有時用其他片子想 8倍燒會失敗(如空白片benq 8X +萊德 8X),好像總有一台跟不上

路人亂入 2005-04-17 03:51 PM

引用:
作者chaos2001
有沒有大大願意為多重燒錄多多介紹啊
路大文中提到
IDE + USB是OK

但是IDE+IDE就遜掉啦 ....
為什麼會這樣?
造成的原因是什麼?
是燒錄機的問題?還是排線?軟體?
個人目前經驗是
benq 800a(b3jc)+nec 3500(beta 10)
易通圓 4倍 ok(好的片子應該沒問題)
有時用其他片子想 8倍燒會失敗(如空白片benq 8X +萊德 8X),好像總有一台跟不上


:think: .....

--------------------------------------------------------------------------

•什麼是多重燒錄?

就是同時間一台以上的燒錄機同時作燒錄的動作。

•為何要多重燒錄?

在大量製作光碟時,可以降低成本(EX:用一大堆4X人情片,可是換算後等於只用8X的時間)

•多重燒錄的限制是?

系統的CPU要夠快、記憶體要充足;此外硬碟空間也要足夠;有些燒錄軟體只能限制同一型號同一製程的燒錄機進行多重燒錄。

•多重燒錄的時候要注意的事項有?

(1)一條排線最好只接一個裝置(硬碟機或燒錄機)

(2)以CPU資源佔用率越小越好...
內接:SCSI>SATA>IDE
外接:1394>USB

(3)若是同一條排線接兩個IDE裝置,很有可能因為資料傳遞資訊流量不足,造成燒錄結果不良。

•最多可以幾台多重燒錄?

根據經驗法則,最多是七台(在補商的販售型錄中,超過七台以上的不符合經濟效應)

--------------------------------------------------------------------------

這是小弟根據記憶寫的,如果記錯請多包涵與指正 :think:

因為要多重燒錄,至少要IDE硬碟 + IDE燒錄機 + IDE燒錄機;但是一般USER沒辦法,

通常是SATA硬碟 + IDE燒錄機+ IDE燒錄機

或是

SATA硬碟 + SATA燒錄機 + IDE 硬碟

SATA硬碟 + IDE燒錄機 + USB/1394燒錄機

IDE硬碟 + SATA燒錄機 + IDE燒錄機

IDE硬碟 + IDE燒錄機 + USB燒錄機←最多人可能使用的場合

這是講一條排線接一台裝置的場合....

小弟的狀態是:

SATA硬碟 + IDE燒錄機 + SCSI燒錄機 + USB燒錄機 +1394燒錄機...

不過最多是雙燒而已...當時NERO是這麼說的=.=....

至於酒精小弟就沒有用過多重燒錄了 :)

就 先這樣

alexcloud 2005-04-17 06:43 PM

wiki四代可以16x燒嗎?
已經有某外接盒可以16x燒了
希望能有ide to usb的線可以16燒
所以遲遲不入手

lucon 2005-04-22 11:34 AM

我是SATA硬碟+3台DVD燒錄機(A08+A07+832S)
但是大部分都是用NERO同時使用A08+A07...
832S一般都只有用來當來源機或是燒CDR而以∼
怕POWER不夠力...
不然還想裝一台3500上去....

hjfrank 2005-04-22 07:26 PM

引用:
作者dimi-dimi
簡陋的設備幾台..... 軟體:過濃的乙醇(Alcohol 120%) 其他如下,不再詳述了....


sorry,
岔個話~~

您電腦上的 IDE 裝置好多喔,
請問這台電腦的 power 是幾瓦的呀? :confused: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45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