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風扇問題....風壓和風流量?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381179)
|
---|
引用:
我記得AMD k7盒裝的原廠扇,跟不少人用的CQ5(+), "預設"都是向散熱片方向吹的. (有聽過一些人會把風扇反裝使用就是了) |
引用:
沒那個必要啦, 現在夠涼了,反正我也不超頻,超也超不上去。 |
如果依照熱對流的解釋,mass flow rate是決定帶走熱量多寡的一項重要因子,換句話說,就是越多的質量由表面流過,就能帶走越多的熱,這地方合乎一般的直覺,另一方面速度也是一項因子,而速度增加時會讓邊界層增厚,而且會讓層流轉為熱傳效率較高的紊流,因此速度高也是好事
至於風壓,其實在流力中是稱為全壓,而在這裡應該看成是速度這項因子 速度夠快在經過鰭片時也比較有機會在能量喪失前流出鰭片 但是除了氣流速度與風量外,其實還有一個因子更應該考慮,就是溫度 設計不良的扇頁除了會產生很大的風切聲外,也會造成氣流溫度的上升,而太過暴力的馬達所發出來的熱一樣也會升溫,氣流溫度上升一度風量加兩成都不一定彌補的過來,而經過設計的低速扇其實效果不會比較差 前面講的是吹入式的,吹入式的缺點就是馬達造成一塊無風的區域,而這塊區域通常會在die上方,加上升溫效應,優點是吹入式的氣流通常都是紊流 而如果要提高效果,吸出式的效果會較好,但是空氣不會乖乖的先經過鰭片再被吸到風扇,所以風罩是必備的,引入未經風扇加熱的氣體以較低的溫度達到較好的冷卻效果,通常做成側吸式的 另外就是鰭片經過電鍍發亮其實不一定會增加散熱效果,適度粗糙的表面可以提早轉換成紊流,甚至也有研究者將刻意留下一個凸角在氣體流道上,刻意製造渦漩,讓空氣受渦漩影響無法保持層流 不過這東西都是Case by case,不同的鰭片設計和風扇組合下都會有不同的表現,加強部份因子不一定會在這種組合中有比較好的效果,端看設計者的想法 |
引用:
回樓上的,我把我打入泠宮的巴頓2500+原廠風扇,拿出來觀看 其風扇的風向果然是向散熱片吹,小弟只有收回自己的說法。相信 樓上某大大說法,風扇吹風的方向和散熱鰭片的設計有關。 而紊流之說 雷諾數=流體密度*D*流體速度/流體黏度 其中D=4*水力半徑(可由風扇的形狀求出) 是可以求出多少風速以上才可達到紊流。 |
引用:
吸入式一定會有風罩,而吹入式的幾乎都是開放的,這不難辨別,以前有段時間Xeon的原廠風扇是用吸氣式的,還有一組塑膠風罩 其實不一定是D,凡與流線平行之長度因次項皆可,在玩空氣比玩水多的領域通常用的是L 而這個L也可以用特徵長度幾倍來看,也因為不同的表面粗糙度,所以有時候你會發現同樣是ρUL/μ求出來的Re,轉換為紊流的數值在不同教科書中會有不同的數據 其實大多數風扇的出口的氣流已經是紊流,因為擾動已經夠多,如果要期待層流反而要加整流段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35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