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影片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7)
- - DVD影像格式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29099)
|
---|
非常感謝 Ken.W. 對影像格式的指導,相信對於我們這些新進的玩家,對一區和三區的格式差異有更深入的了解,想到買了這麼多國內代理dvd,真當了不少次冤大頭 哎~:(
|
引用:
您客氣了,這裡真的很不錯,歡迎常來!!:) |
引用:
對不起, 我對於squeeze這個技術還是不太了解。 squeeze把16:9的橫向壓縮成4:3, 這是說上下還是有像letterbox般大小的黑條, 只是那個地方真的是沒訊號; 而letterbox則是上下的黑條浪費了1/4的垂直解析度。 是這樣的意思嗎? 因為看了您的文章, 我覺得意思好像是橫向壓縮把16:9的完全變成了4:3^^; |
引用:
容我再說明一遍: 採用「Squeeze」橫向壓縮的方式,是一個可使寬螢幕電視充分運用到全部垂直掃瞄線的方法,將原本寬銀幕比例的畫面信號,垂直方向維持不變,但水平方向則壓縮到使成為四比三的畫面比例,這樣的影像信號送到四比三電視會發現畫面佔滿了整個電視螢幕,但一個胖子會被壓縮成一個瘦子,不過在寬銀幕電視上比例則會放大成正常畫面。從前這種橫向壓縮的LD軟體,就叫做Squeeze LD。 從前Squeeze LD是寬螢幕電視專用的LD,因為在一般四比三電視上比例不對根本就不能看;現在到了DVD Video時代,由於DVD Video光碟機內部可以設定對應電視機的形式是寬螢幕或四比三電視,Squeeze方式記錄的寬銀幕畫面經過內部處理也可以在四比三電視上呈現正常比例的畫面(上下加了黑邊),所以有一些DVD Video碟片就順勢以Squeeze橫向壓縮方式記錄寬銀幕影像畫面,以求用寬螢幕電視欣賞時可得到更好的畫質。 不知夢田你明白了沒? |
引用:
謝謝您的解答。 所以現在的16:9的影片都有squeeze的技術囉? 不過...我不太明白, 為什麼要壓成4:3再解回16:9? 嫌DVD容量不夠大嗎? 不然的話, 不是不壓縮的畫面畫質較好? |
引用:
看來你還是不明白!!我只好再針對你的問題回答,以免引發誤會: 1.所以現在的16:9的影片都有squeeze的技術囉? A:未必!!如果是4:3letterbox(or 4:3LBX or widescreen 4:3)就沒有! 至於有squeeze的大多會明顯標明,但各家標示並不相同!如: (1)華納:Enhanced for widescreen TVs (2)環球:Anamorphic Widescreen (3)派拉蒙:Enhanced for 16x9 TVs (4)迪士尼:Enhanced for 16x9 televisions (5)哥倫比亞/三星:Anamorphic Video 2.不過...我不太明白,為什麼要壓成4:3再解回16:9?嫌DVD容量不夠大 嗎? A:其實我之前已經說了,與DVD容量無關!!而是為了使寬螢幕電視充分運用到 全部垂直掃瞄線!!換言之,這項功能主要是針對16:9TV或有V壓縮的4:3TV而 來的!!解析度差了至少1/3!!(不是你說的1/4!) 3.不然的話,不是不壓縮的畫面畫質較好? A:你很明顯誤解"壓縮"橫向影像的意思,它並不是像mp3是一種破壞性壓縮!! 坦白說,其實這種技術是為了遷就影片在4:3TV也能正常播放!! |
DVD 紀錄的影片格式並不是 square pixel (長寬比 1:1), 在電腦上看到的 720x480 都是不正常的比例. 軟體 DVD Player 必須做 resize 的動作, 家電 DVD Player 必須轉換城 NTSC 類比訊號再送給電視.
橫向壓縮只是因為 "看起來的結果, 人物垂直被拉長" 而有此稱號, 真正的意義是改變長寬取樣比例. 膠捲本身也分為許多格式, 並非用 16:9, 1:2.35 就能涵蓋一切 ( http://www.geocities.com/SiliconVal...spectratio.html ), DVD 殼子上的標示, 只是講個大概的數字, 消費者也不用管那麼多. 影片留的黑邊大小參差不齊, 因為原本就沒有硬性規定 aspect ratio. 膠捲轉母帶 (通常用 D1 或 Digital Betacam) 的動作類似掃描器掃描的動作, 取樣比例可以自訂. DVD 以及各種 720x480 廣播級母帶, 都必須遵從 ITU-R BT.601 標準的規範. 沒有 Squeeze (橫向壓縮) 的影片, 取樣出來的長寬比是 10:11. 意即, 若原始訊號是 1:1 square pixel (膠捲通常不是, 要再另外換算) 水平每 10x mm 取一點, 垂直就以 11x mm 取一點. 取樣成 720x480 人物會稍胖, 電腦螢幕必定以 square pixel (1:1) 播放, 水平必須 resize 成 10/11 倍. 經過 Squeeze 的影片, 取樣長寬比是 40:33. 水平每 40x mm 取一點, 垂直就以 33x mm 取一點. 人物會被垂直拉長, 在電腦上播放, 水平要 resize 成 40/33 倍. 有無 Squeeze 取出來的大小都是 720x480, 但是 Squeeze 格式垂直取樣密度 (解析度) 更高. 無 Squeeze 格式上下有大量黑邊 (超過膠捲) Squeeze DVD 有效畫面範圍大, 資訊量更多, 需要比較高的 MPEG-2 bitrate 才能夠壓的好, 這是要注意的地方. 軟體 DVD Player 播放不對垂直 resize, 水平垂直同時 resize 會畫質會損更多. 這也是為什麼播放 Squeeze DVD 通常會要求 1024x768 的解析度 (resize 之後水平已超過 800) 放大到全螢幕是靠 DirectDraw Overlay, 由顯示卡作用. 不同顯示卡 resize 功力不同, 播放 DVD 效果自然有差. 電視播放 DVD 則大不相同, 送給電視的是 NTSC 類比訊號, 轉換工作由 DVD Player 完成. NTSC 電視垂直掃描線 525 條, 有效訊號是 486 條, 一般只紀錄 480 條. 實際上電視是 overscan, 上下左右會被截掉 5~10%, 在電視上只能看到 DVD 的中心部分. 為什麼有些人在 4:3 電視上會覺得 16:9 電影看起來會接近 4:3 滿螢幕? 因為上下有一部份黑邊看不到, 在螢幕之外. 電視收到的必定是 480 條 NTSC 訊號, 沒有所謂水平解析度. 水平解析度要看電視的水準, 有低於 500 條也有高於 1000 條的機種. 在電視上數不出黑白相間的點 (電腦可以), 能看到的只是不同層次的灰點. 16:9 與 4:3 電視的垂直解析都是 480 條 (先不論 480p 或 HDTV) 16:9 電視以及 4:3 電視各按其比例 (依照 ATSC 定的電視標準) 掃描出 NTSC 訊號. 16:9 實際上就是 4:3 的水平再拉長為 4/3. 如果是 Squeeze DVD, 其訊號在 16:9 電視上, 水平會自然拉長 4/3. 看起來就是正確的比例. 但是在 4:3 電視上比例就不正確, 因為 Squeeze DVD 的取樣比是為了 16:9 電視而設計的. 4:3 電視要得到正確的比例有兩種方法. 高階 4:3 電視會提供 V 壓縮功能, 水平沒法拓展 4/3 那就垂直擠壓 4/3, 道理相同. V 壓縮是掃描線收束 (有點像點腦螢幕調整長寬那種效果), 垂直還是維持 480 條掃描線. 一般 4:3 電視沒辦法, 只好靠 DVD Player 處理 (大部分 DVD Player 可以選擇 Wide Screen, Normal 或 Pan & Scan) DVD Player 會用 4 取 3 的方法 (比較遜的 DVD Player 就直取, 比較強的就 resize) 從 480 條有效畫面中轉換出 360 條掃描線, 上下各加 60 條黑邊, 再送給電視. 這種方法解析度遠遠不如 V 壓縮. 瞭解這些原理的人, 有些人很討厭 Squeeze 格式. 因為在 4:3 電視看, 若沒有 V 壓縮, 反而會比無 Squeeze 格式更差 (4 取 3 容易造成邊緣鋸尺狀) 但未來的主流是 16:9 電視, 能進步自然不會停留在原地, 能�**椄O趁早換. |
To jackei:
嗯,不錯喔!! |
To jackei:
真是太厲害了,:eek: :eek: :eek: ,給你拍拍手, 只是,結論是什麼??:D :D :D 要買16:9的電視嗎?我比較常看第四台說.:confused: |
To Ken.W兄;
喔∼∼對著Jackei兄只輕輕叫一聲;【嗯,不錯喔!!】啊,嗯∼∼jackei兄在某些bbs站上,乃是被稱為【魔人J】喔∼∼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15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