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台灣戰斧巡弋飛彈---雄2E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533485)

P&W 2005-10-06 02:49 PM

引用:
作者ewings
好棒阿!老式響尾蛇飛彈是影像導引ㄝ
那AIM-9X還特地加了一個"影像"字樣變成IIR還真是脫褲子放屁阿!!!!
你要亂坳定義是你家的事,這種掃瞄的形式外面沒人像你一樣定義成影像導引
錯的東西就是錯的,你自己認為對拿到外面也不會有人認同你的說法


亂凹定義?是你自己亂定義吧,自己有取得影像資料並且用於導航的原本屬於影像導引範疇,我一直都是概略的分類,你卻咬文嚼字的來解釋與定義,其定義也不過是你自己的定義,為何我說的都是很概略的,因為這種東西原本就是日新月異,除非跟日本政府一樣對所有新事物有官方定義,不然永遠都只能用概念來做說明與分享,我ㄧ開始打的就是給不懂的人可以立刻了解大概的狀況,你卻一定要針對這樣概略的定義去做文章,搞的被人家說好像在寫火星文,到最後你得到了什麼?不過又是一個無聊人士在跟你加減抬槓~~ :rolleyes:

ewings 2005-10-06 03:47 PM

引用:
作者P&W
亂凹定義?是你自己亂定義吧,自己有取得影像資料並且用於導航的原本屬於影像導引範疇,我一直都是概略的分類,你卻咬文嚼字的來解釋與定義,其定義也不過是你自己的定義,為何我說的都是很概略的,因為這種東西原本就是日新月異,除非跟日本政府一樣對所有新事物有官方定義,不然永遠都只能用概念來做說明與分享,我ㄧ開始打的就是給不懂的人可以立刻了解大概的狀況,你卻一定要針對這樣概略的定義去做文章,搞的被人家說好像在寫火星文,到最後你得到了什麼?不過又是一個無聊人士在跟你加減抬槓~~ :rolleyes:


so?

我從頭到尾都指出DSMSA的原理不屬於影像導航,而且我也講過就理論層上定義就不是
從頭到尾也只是你自己在那邊講錯了卻又要硬坳,硬扯說地形屬於影像,然後又硬扯他是影像導引
一開始你用這種含糊不清的講法來講有非常大的機會去誤導他人,而且也確實有人被你誤導,我只是更正這個錯誤,將這個敘述補充的更完善,然後你自己就在那邊硬坳

一下子說是用攝影機,然後我指正說是雷達,你又硬坳說雷達得到的數據也是影像
從頭到尾你也沒搞清楚DSMAC是怎麼回事,只是拉不下臉一直硬坳,這樣有比較好看嗎?

定義也不是我去定的,就像是老式響尾蛇不被定義成影像導引一樣,我遵照一般的定義來說明巡曳飛彈的導引系統不屬於影像導引,而你只是自以為是的一直用著你想像中的定義,一切的一切也只是要坳贏而已,而完全不考慮到底是不是對的

錯的東西就是錯的,再坳也不會變對!!!

fipper 2005-10-07 07:01 PM

超無言...累了幾天本想你會想清楚自己錯的地方,沒想到...

引用:
SO!神盾有三隻照明雷達和愛國者和S300有關嗎?
你這樣講不就是說明全週接戰和VLS無關而與射控雷達有關!!!

限制住接戰數量的關鍵在於雷達
基德艦只有2+1隻射控雷達,可導控的飛彈數量只有20顆,遠低於MK26的發射速度
澳洲的派里級升級案,改裝了垂直發射的ESSM,因為STIR只有一隻,所以就算是VLS-ESSM一次也只能接戰一個目標

VLS-ESSM的發射還會慢嗎?澳洲人會蠢到能多發射幾顆而不多發射嗎?

撲…你知道我後面為什麼問你需要多少發射架?

你想想,需要多少發射架才能達到全週接戰。

還有,不需要在講那些廢話了。

照明雷達的功用與接戰的限制我還懂一些。

但是你想說什麼?

說VLS不具備全週接戰能力?

先生,請你搞清楚一點。

射控系統不單單只靠一個單元就可以達成的,當然的,接戰系統也是。

而VLS為什麼可以說他具備了全週接戰的能力。

主要他是最符合目前需要的發射方式。

VLS系統配合上了雷達與射控系統。

雷達在遠遠的地方即可發現目標,鎖定、發射。

而VLS為什麼說最符合需要呢?

主要在於高射速與不用轉向的能力。

使得不管敵機、反艦飛彈等來自於那個方向。只要鎖定後,直接發射就可以了。

而且,VLS發射裝置可容許裝載不同的彈藥。

這使得他比傳統的發射架發射方式使用上來的更為方便、更有彈性。

而接戰速度也更為的快速、直接。

而你要跟我說射控,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別忘了一點。

Tor M1為人稱讚的就是多目標接戰能力與單獨的作戰能力。

引用:
就是在講系統使用,所以更顯得VLS廢
你都知道一具雷達只能看一面所以不夠用,要用兩面
但是問題是雷達貴,發射車便宜,只有嫌錢太多才會買雷達買的比發射架多

我一再強調,艦上系統是受限於空間才會只裝兩個發射架,但是陸地系統不需要
一具MPQ-53雷達下面可以控制八具發射架,大可將發射架直接朝向四面八方,等到雷達轉到那個方向就直接和雷達連動接戰,VLS哪有比較好?發射架已經先轉好等著他會比較慢?

就算是拿歐洲的那具ADAPR來看也一樣,只要部署在陸地上,發射架永遠比雷達多,永遠會有發射架與雷達連動朝向目標的方向

你知道你重頭到尾都沒看懂這件事嗎?你腦袋裡只是一直想著一具發射架時如何,但是我最前面就講過,陸地系統什麼不多,就是空間多,一具發射架不夠就直接多擺幾具放飛彈,VLS系統再快也不會比已經轉向完成,朝向四面八方的發射架更快

……….你搞不懂什麼叫做系統使用?

系統使用主要在於分工或互補。

跟所使用的方式叫無差別。

系統使用主要在於發揮目前單位做最有效運用。

這樣懂了嗎?

說系統使用不管是VLS與發射架都是可以的!!!請你了解這一點!

再強調一次…

VLS的缺點是”太佔空間”。

自己想想一個VLS的面積可以塞多少發射架進去。

而需要多少的發射架才會與VLS有同樣的射速?(對360度)

而,我直接把你的”發射架無敵鳥理論”直接推翻掉比較快。

想想美國神盾為什麼要貼四面雷達,在想想為什麼由發射架改為VLS?

單純的就只有省下重新裝填時間?

自己想想吧!

而你所說的發射架模式,目前世界上有這系統阿。

可是想簡單的問你。

我們現在在談的是”Tor M1”。

請你跟我說一下,車上掛載跟Tor M1一樣數量的飛彈他的發射架要多大?

從進入位置發現目標、鎖定、轉向、發射的速度。

會比Tor M1的進入位置、鎖定、發射來的快嗎?

在教你一點,不要跟我說陸地地方多買幾台就好了。

你錢多嗎?

你人多嗎?

你後勤保修容易做嗎?

外加一點,對於超音速低空突防,等你發現時,目標已經大大縮減他與你的距離。

而你的轉向速度呢?

這裡再強調一次。

從頭到尾,我非常清楚你在說什麼、錯的又是什麼。

所以你不用在強調了。

我也非常希望你能對於你先前大辣辣說的錯誤觀念能夠當面的承認錯誤。

不過我想…也難了…

跟你說一個觀念。

東西沒有最好,主要看妳怎麼去運用。

發射架有發射架的好與定位點。

相對的VLS也有。

今天會談這麼多,主要你將一件事物批的幾乎一點優點都沒有。

希望你認清他,也認清你傳播了錯誤訊息給大眾的事實。

引用:
俄羅斯固態火箭技術進步?這句話你可以去和K219潛艦上因為液態燃料火箭燃料外洩而死掉的那些軍人家屬講
就連台灣這種小地方都能做出重量比5V55R還輕且射程更長的飛彈

發射架的重量永遠比直立系統更重,一樣是兩根由氣壓桿外,發射架還多了一個需要載重且轉動的底盤

冷射系統一點都不重,他是體積龐大,空間全部被管道佔滿

前面你自己都知道垂直發射器高度比較高,現在反而質疑高度較低的發射架會擋到雷達?
在蘇聯任何比S300重且掛在旋轉發射架的防空飛彈,全部是固定式的,這樣你了了嗎?

比S300重的系統多的是,但是就是沒有一種是防空飛彈

…拿這個說有意義嗎?-___-

你因為一點就推翻掉整個國防工業的技術真不是蓋的。

有人因為福特的車子車問題而死亡,你要不要說美國的造車工藝超爛?

而你舉的例子如果是拿雄2E來比較5V55R,我真的蠻佩服你的邏輯概念的。

你乾脆拿腳踏車跟機車比較好了。

出發點一樣嗎?

機動需求?

加速需求?

阿不然請你舉一下例子好嗎?

發射架的重量又一定比VLS重…

我真的很好奇你這種”絕對”的自信心是哪來的。

而你這種把冷發射VLS技術說的這麼簡單的人…我也真的非常不懂。

冷發射 VLS可是比發發射VLS還要來得複雜阿。

而擋到雷達方面。

你自己想想S-300彈體體積架在”發射架上面”。

直立起來,反而是不會構成阻礙。

這邊強烈拜託你仔細看看S-300照片還有錢面給的影片!!

拜託、拜託、拜託、拜託、拜託。

算我求你,你去把他看清楚、想清楚再來發言好不好!

你跟kog781真的是不相上下你知道嘛!

你更剩愛偷圖的人一籌阿!

比S-300中的沒有防空飛彈又怎樣?

S-300不是防空飛彈?

這啥觀念阿…

他重又怎樣?

他是不是世界知名、公認優秀的防空系統!?

是不是?!

引用:
= =
你該不會連S400是反飛彈系統都不曉得吧?
S400是用來取代S300V的不是S300
自己都知道THAAD是幹啥吃的說不能拿來比,卻又拿S400?

飛彈重並不會影響他的性能,但是卻會影響系統的越野性能
VLS不會比發射架輕?自己去比較MK26系統和MK41阿,S300重直發射桶的重量也不過和愛國者飛彈的殼在重量比例上一樣,而愛國者還多個發射架

另外!有一本原文書是在講蘇聯飛彈的發展史,裡面由SA-1一直寫到SA10,也就是S300系統,你看完了以後就知道這個理由是不是在開玩笑

白揚可以走道路,S300系統就可以了嗎?我前面也講過,比那東西還要重的裝備就別想越野了,白揚有要越野嗎?

看到這…真的要笑死了…

白楊沒有要越野?

老大,請去查查資料吧。

白楊有多大自己去找照片來看!

如果只能公路機動,美國好找多了。

也失去了移動發射車某方面的意義。

再來,S400是反飛彈系統?

看到這…真的是超無言。

S-400凱旋是防空系統。

主要的任務有長程防空與反飛彈兩種任務。

而這兩種任務個別使用兩種不同型號的飛彈。


這樣,你了解了嗎?

而取代什麼,話不要說的那麼快阿。

這邊就保留一下了。

最後,要比發射架請拿出與他相等的VLS來比。

你拿單發射的發射架來比整個VLS系統?

WTF

fipper 2005-10-07 07:23 PM

引用:
本來是懶得打這篇的,但是搞到後來你還是不懂,只好打了

一般書上講VLS的優點不外是,射速快、全向射擊

但是這些優點的比較對像是誰?是和陸射系統比嗎?不是,而是與MK26這種艦射發射器比

MK41發射速度比MK26只有在一個情況下成立,那就是要發射的數量大於已經上架的飛彈數量

MK26的發射速度大約是0.5秒一枚,而MK41的發射速度是一秒鐘一枚,也就是發射兩枚飛彈時,MK26的時間只要MK41的一半,而只有當要發射的 飛彈大於兩枚時,MK26需要花十秒鐘reload,而MK41還可以再發射十枚,在空數量是4比11,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比較快

但是如果以愛國者系統來看呢?他所有的飛彈都在架上,根本不需要reload,每個發射架的發射速度也大約是1秒一枚,而且發射架不只一個,同樣丟出八枚飛彈,愛國者只要四個發射架來個二連射,兩秒鐘就可以射出八枚飛彈,而MK41兩秒鐘只能射三枚
在空飛彈數量3:8,那個發射架比較快一目了然

如果你看資料都不懂那些敘述句是和誰比較,與其他裝備比較是否也一樣,那我相信你會是廣告商人的最愛

我前面也講過除了省下reload時間外其他都是來鬧的,因為省下reload的時間所以MK41遠比MK26快,但是當不需要reload時,MK41 並沒有優勢,反而會因為要等熱燃氣散去,前方六組MK41每秒鐘只有一組能作用,其他47枚都要等第一沒離開後才能繼續,但是愛國者系統一個雷達管八組發 射架,大可一次齊射八枚


全向射擊更是不干VLS的事,Tor M1就算是使用昂貴的飛彈做冷射,還是只能乖乖的向砲塔前方那個方向發射,你也不可能找到向後射的影片
射控雷達的方向決定的可攻擊的方向,而不是飛彈
而且一樣的飛彈用VLS發射與用發射架發射轉向速度還是一樣,SM-2並沒有說用MK41發射,飛彈的機動性就變好,每秒轉彎的速度就變快,一樣要轉向,斜架發射架已經幫飛彈預先轉向了,飛彈要轉向的量就變少,而且用馬達幫飛彈先轉絕對比飛彈自己轉還快

這個道理很難嗎?而且斜架發射還能幫飛彈調到最佳的發射仰角,直接就以最短路徑飛向目標,要比誰的飛彈先到,絕對不會是還要先轉個彎才開始飛向目標的VLS飛彈

所有武器的形容詞都是在一個限制條件下得到的,而如果你不曉得那個限制條件是什麼,那你也不用比了
像是戰車砲的貫穿力遠高於ATM,但是他的限制條件就是在同口徑下比較,就算是拖殼翼穩穿甲彈,如果口徑低於75mm,遠小於ATM的直徑,那貫穿力絕對不如ATM

你自己先回頭看看你自己犯了多少這種錯誤

一看就知道是完全沒有邏輯概念的文章。

拿8套愛國者發射架與一個VLS”模組”來做比較。

棒阿!

我能拿5台pzh2000與一台十字軍來比一分鐘的一分鐘投彈數量?!

拜託,請記住,他是一個VLS”模組”。

不知道什麼叫做模組,自己去翻書。

而美軍下一代DDX就將VLS發射模組打散了。

如果打成8組,你認為發射速率會輸給你的那個例子?

但是可以攻擊的方位卻多了許多。

懂了嗎?

你的”例子”舉的真好。

常常拿多數東西去比一個東西。

也或者將你說的8組愛國者,比較8台Tor M1。

這樣呢?

你又覺得怎樣?

而我一直強調系統、系統、系統,你真的是完完全全都看不懂嗎?!

VLS只是一個發射方式,跟你說的發射架是一樣。

你跟我說雷達指向方為又怎樣?!

你發射架沒有雷達是能發射是嗎?!

用點頭腦!

再者,你硬要說只能指向一個地方。

不知道”高人”你有沒有想過,由中心提供照明與敵機資訊給各個防空單位。

單位只要接收就可,這樣你了解我說的另外一套系統嗎?!

拜託。

要比發射模式就比發射模式,要比整套系統就比整套系統,要比單位系統使用就比單位系統使用。

少在那邊亂掰一堆,浪費大家的時間。

而你說發射架可以調到最佳仰角,我這邊教你一件事情。

你當飛機都是白痴不會動?

在對方以高速度移動時,你的最佳仰角又是哪來的!

少在那邊掰一堆似是而非的”專業術語”了。

看似正確,實際上破綻一堆。

還有阿,看你見d必反。

我現在要跟你說,你也差不多啦。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最後,ATM與戰車砲的比較。

我只能跟你說。

不同定位的東西,基本上拿來比較都是沒有意義的。

fipper 2005-10-07 07:26 PM

引用:
錯的東西就是錯的,再坳也不會變對!!!

推這句。

那請問。

1. 戰場上沒有所謂的王道。

2. 低空突防無用?

3. 飛彈導引模式。

4. S-400為俄羅斯下一代"防空系統"。

5. VLS的基本觀念、優點及缺點。


請問,你還要凹嗎?

上面錯的承不承認? :jolin:



幫timber加一點。

6. 對於國軍專業人員所指證的錯誤,不願面對。

ewings 2005-10-08 02:28 AM

引用:
作者fipper
一看就知道是完全沒有邏輯概念的文章。

拿8套愛國者發射架與一個VLS”模組”來做比較。

棒阿!

我能拿5台pzh2000與一台十字軍來比一分鐘的一分鐘投彈數量?!

拜託,請記住,他是一個VLS”模組”。

不知道什麼叫做模組,自己去翻書。

而美軍下一代DDX就將VLS發射模組打散了。

如果打成8組,你認為發射速率會輸給你的那個例子?

但是可以攻擊的方位卻多了許多。

懂了嗎?

你的”例子”舉的真好。

常常拿多數東西去比一個東西。

也或者將你說的8組愛國者,比較8台Tor M1。

這樣呢?

你又覺得怎樣?

而我一直強調系統、系統、系統,你真的是完完全全都看不懂嗎?!

VLS只是一個發射方式,跟你說的發射架是一樣。

你跟我說雷達指向方為又怎樣?!

你發射架沒有雷達是能發射是嗎?!

用點頭腦!

再者,你硬要說只能指向一個地方。

不知道”高人”...


第一. 從頭到尾我都在強調一個觀念,這是陸上系統,而且不需要再裝填

在陸地上飛彈一定是會用多發射架的形式,而且愛國者系統單一發射架的速度並沒有比單一模組MK41系統慢,何來VLS比較快的說法?

S300系統一樣一台發射車只能裝四枚,發射速度一樣限制在一組的射速

從頭到尾你只會講系統系統,可是你還是拿著MK41對Mk26系統那種單組件的想法套在這邊

MK41對MK26不管幾套來MK26都一樣比輸MK41,但是當發射架不需要再裝填時,VLS的速度並沒有任何優勢,所有飛彈離架的速度都一樣,甚至MK26的飛彈所需克服的重力分量比較小還比較快離架

這樣講你還不懂?

那更簡單的講法,愛國者飛彈的發射架直接看成拆開成兩半的MK41發射模組,這樣你能瞭解嗎?
VLS發射快的優點只相對於需要再裝填,當其他系統像他一樣一顆飛彈裝一格,飛彈直接由格子射出去時他就一點射速優勢都沒有



再來就是全向性
我已經很明白的講過,飛彈的轉彎速度並沒有因為發射方式而改變
由MK41發射出去的SM2性能會比由MK26發射出去的SM2來的好嗎?沒有,一樣都還是SM2
就算是發射架沒有轉到目標向量上,只要飛彈軸線與目標軸線間的角度小於90度,飛彈所需要轉彎的量就小於由VLS發射的飛彈
而且我前面更講過,馬達的反應速度絕對比氣動面高,但是你一直刻意忽略這一點
你一直在講VLS不用轉向,但是你卻一直故意的忽略一件事,雖然發射架不用轉,但是那也只是把轉彎的工作交給飛彈,而且還嚴重忽略了飛彈轉彎的速度是遠比馬達慢的
SM2的轉彎半徑遠超過一個艦身長度,且轉彎速度不夠,使得VLS+SM2的組合慢的無法攻擊五公里內的目標,而只能交給RAM,但是MK26 + SM2最小接戰距離只受限於被甲板以下的海面(反艦模式)

請不要再忽視這一點!!!飛彈轉彎的速度並不會比馬達快
就算是古董級的鷹式飛彈發射架,發射架轉動與擺動的速度也不會比飛彈轉向慢

再者,我從前面一直強調要有全週向能力,最大的問題在於雷達,發射架沒問題
就算是Tor M1也沒有這種能力,Tor M1指揮導引模式需要極高的射控精度,根本就不可能只接受來自其他雷達的射控資料來接戰,最終還是需要自己的射控雷達來接戰
(雷達資料要能互用必須得知彼此間精確的相對位置,這對以機動自走狀態為一般接戰模式的Tor M1來說,精確的相對位置是難得到且不精確的,而除了美軍的CEC外,飛彈發射後交給另一台來導控的系統還不存在,Tor M1更不可能有)
一樣還是得乖乖將砲塔指向目標,一樣只能乖乖的攻擊砲塔前方的目標

你要駁斥這個說法不需要在那邊講些五四三的,只要一張Tor M1發射飛彈攻擊砲塔後方目標的照片就好了,只要一張照片就解決問題,找不到你再講些五四三,再掰也沒用

至於由中心提供照明雷達的主意就更好笑了,這樣只是把各獨立的發射單位綁死,喪失獨力作戰能力,如果要中心的射控雷達能隨時接手,那各單位只能乖乖不要動,以免相對位置跑掉,而且還受到中心射控雷達數量限制,能攻擊的目標更少
把行之有年的防空線概念視之為愚蠢之舉,卻想出個更沒彈性,更加死硬的系統,真是了不起


最後!飛彈的發射是有最適角度的
自己用估狗查,導航學裡面有一門叫做最佳路徑分析的東西
不管目標是飛快飛慢,都有一條最佳的撞擊路線,遜的飛彈只能尾追,而好的系統可以計算使用比例導航法算前置量,讓飛彈以較短的路徑在目標的行進路徑上撞上
以轉彎的目標為例,最適路徑碰撞所需的路徑不到尾追的一半,且因飛彈以近似直線飛行,速度更快!


而且目標越遠最佳仰角的選定越重要,越能節省飛彈的能量,事實上VLS的一個缺點就是飛彈因為要使用多餘的能量飛到上面去轉彎,而且飛行路線離最佳飛行路線有很大的差異,飛彈的射程較短
(選定最佳角度發射,飛彈以拋物線飛行攻擊,飛彈的推力只用以克服阻力,而VLS發射飛彈推力需要克服重力,且還需要浪費大量能量在轉彎上,像是海麻雀所衍生的VLS-ESSM,兩者射程差不多,ESSM卻還需要額外加上長度有半顆飛彈長的加力段)

ewings 2005-10-08 03:15 AM

引用:
作者fipper
撲…你知道我後面為什麼問你需要多少發射架?

你想想,需要多少發射架才能達到全週接戰。

還有,不需要在講那些廢話了。

照明雷達的功用與接戰的限制我還懂一些。

但是你想說什麼?

說VLS不具備全週接戰能力?

先生,請你搞清楚一點。

射控系統不單單只靠一個單元就可以達成的,當然的,接戰系統也是。

而VLS為什麼可以說他具備了全週接戰的能力。

主要他是最符合目前需要的發射方式。

VLS系統配合上了雷達與射控系統。

雷達在遠遠的地方即可發現目標,鎖定、發射。

而VLS為什麼說最符合需要呢?

主要在於高射速與不用轉向的能力。

使得不管敵機、反艦飛彈等來自於那個方向。只要鎖定後,直接發射就可以了。

而且,VLS發射裝置可容許裝載不同的彈藥。

這使得他比傳統的發射架發射方式使用上來的更為方便、更有彈性。

而接戰速度也更為的快速、直接。

而你要跟我說射控,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別忘了一點。

Tor M1為人稱讚的就是多目標接戰能力與單獨的作戰能力。


發射架要多少?一定比射控雷達多,除了船艦上那種受到空間限制的場合外,任何買射控雷達買的比發射架多的人都是白癡

一樣八枚飛彈,裝在一組MK41裡面,就注定射速輸給兩具裝填四枚飛彈的發射架,同樣對付兩個目標也更遜於早就指向目標的發射架

而且我從來沒說過VLS不具全向攻擊能力,我講的是不干發射系統的事
系統限制絕對不會數量較多的發射架上,只會在價格昂貴的射控雷達上(或是相對更昂貴的飛彈導引方式)
Tor M1受限於射控雷達,你找不到向後發射的照片

你還是一直故意的忽略發射架不轉彎,就得要把轉彎這件工作交給轉彎速度比馬達慢的飛彈去做

一個MK41模組發射速度和愛國者飛彈發射架一樣快,哪裡有高射速?


MK41能裝填多種飛彈和他是VLS更是一點關係都沒有,MK41能裝填多種飛彈是因為他被設計為通用型發射器而不是因為他是VLS(而且要戰略型MK41才能發射戰斧),蘇聯的VLS系統就只能裝填一種飛彈,而且事實上MK41能裝填的飛彈種類還比Mk26還少,像是ASROC,MK41就不能裝,還要特地弄一種VLS-ASROC給MK41用,MK41也不能發射魚叉,MK41也不能發射Block6b以前的SM1,也不能發射最新的超音速靶彈,而且MK26還有能力發射一些古董級的飛彈,要比發射飛彈數量種類多,MK41還差的遠


Tor M1多目標接戰能力和獨力作戰能力的形容詞,和能"同時全週向接戰"有關嗎?
沒有!
以愛國者系統來講,接戰數量比Tor M1更多,難道他就能攻擊MPQ-53看不到的地方?
天上飛的戰鬥機也都具有多目標接戰與獨力作戰能力,有這兩個能力就代表F16可以攻擊尾向的敵人?
我實在是想不通你怎麼會把這兩個詞和全週向作戰能力連在一起,更想不透為何明明原廠都沒有講Tor M1可以攻擊砲塔前照明雷達看不到的地方,你卻自己幫他加上去

Tor M1能將相位正列射控雷達和所有東西塞到一台車上讓他能同時攻擊兩個目標是個成就,但是你絕對找不到他攻擊砲塔後方目標的圖片!!!!!!!

要解決這個爭議就只需要一張照片

ewings 2005-10-08 04:07 AM

引用:
作者fipper
……….你搞不懂什麼叫做系統使用?

系統使用主要在於分工或互補。

跟所使用的方式叫無差別。

系統使用主要在於發揮目前單位做最有效運用。

這樣懂了嗎?

說系統使用不管是VLS與發射架都是可以的!!!請你了解這一點!

再強調一次…

VLS的缺點是”太佔空間”。

自己想想一個VLS的面積可以塞多少發射架進去。

而需要多少的發射架才會與VLS有同樣的射速?(對360度)

而,我直接把你的”發射架無敵鳥理論”直接推翻掉比較快。

想想美國神盾為什麼要貼四面雷達,在想想為什麼由發射架改為VLS?

單純的就只有省下重新裝填時間?

自己想想吧!

而你所說的發射架模式,目前世界上有這系統阿。

可是想簡單的問你。

我們現在在談的是”Tor M1”。

請你跟我說一下,車上掛載跟Tor M1一樣數量的飛彈他的發射架要多大?

從進入位置發現目標、鎖定、轉向、發射的速度。

會比Tor M1的進入位置、鎖定、發射來的快嗎?

在教你一點,不要跟我說陸地地方多買幾台就好了。

你錢多嗎?

你人多嗎?

你後勤保修容易做嗎?

外加一點,對於超音速低空突防,等你發現時,目標已經大大縮減他與你的距離。

而你的轉向速度呢?

這裡再強調一次。

從頭到尾,我非常清楚你在說什麼、錯的又是什麼。

所以你不用在強調了。

我也非常希望你能對於你先前大辣辣說的錯誤觀念能夠當面的承認錯誤。

不過我想…也難了…

跟你說一個觀念。

東西沒有最好,主要看妳怎麼去運用。

發射架有發射架的好與定位點。

相對的VLS也有。

今天會談這麼多,主要你將一件事物批的幾乎一點優點都沒有。

希望你認清他,也認清你傳播了錯誤訊息給大眾的事實。



第一、
講了老半天的系統,你還是拿著船艦在討論陸上系統
當系統由狹小的船艦中移到的空間多的要命的陸地,整個系統的瓶頸就根本完全不一樣了,但是你還是意味的忽視這個事實,就像是一直拿著青蛙在水中游的比狗快,然後講有蹼的腳在陸地上跑得比較快一樣

在陸地方根本不需要談論空間,我們只談論能不能上車
一樣的四連裝系統,射速都是一樣快,相同的飛彈數量下,兩具廉價的四連裝發射架,和一具八連裝VLS發射架,後者麼速度絕對只有前者的一半,而且後者的造價還比較高

你一再地談神盾,也只是一再地展示你忽略路上系統部屬與艦上的不同

那種發射架模式?
鷹式飛彈發射架、天兵系統發射架、海麻雀發射架、MK13發射架、韃靼飛彈發射架,羅蘭飛彈發射架,星紋飛彈發射架,還有一大堆系統全部都是這樣,初非你的世界是指火星,否則答案是肯定的

甚至這些飛彈如果發射架不是與射控/照明雷達連動,更本發射不出去
海麻雀一定得要目標已經被雷達照明,然後目標在飛彈前方尋標器的角度內才能發射

Tor M1把東西塞在一台車上是個成就,但是這和他有沒有全向發射能力無關
還是一句有圖有真相

fire on move也是個成就,但也不干全週接戰的事
你如果要連進入位置的時間都算進去,那我為何不能設定的更嚴苛,時間只夠復仇者接戰

飛彈裝的多不代表什麼,要比多絕對不會比SLAMRAAM多,SLAMRAAM就算是悍馬車也能裝四枚,要比多沒人比他多

陸地系統就是這樣,多買幾台發射車就能解決,把所有飛彈全部塞在一台車上只會比飛彈分散在四台車上更難修,維護費更高

愛國者飛彈使用的是與後勤車輛一樣的底盤,而Tor M1是使用昂貴且複雜難修的專用履帶底盤
愛國者飛彈的底盤零件和後勤車輛一模一樣,只需要買一種零件就可以修,而不是像Tor M1一樣需要買一堆專用零件擺在那邊
愛國者的底盤只要會開卡車的人就能開,但是Tor M1需要受履帶訓
修四個卡車底盤比修一台履帶車來來的容易,便宜、而且還快
四個卡車底盤也比一個履帶底盤便宜,而且維修與操作人力的素質需求更低
真的是嫌錢太多才才會在其他條件一樣的狀況下捨棄四台便宜(不管是造價、維修還是人員操作費)的底盤而選擇塞到一台重到只能用履帶的車上

另一個相似的例子,筆電把所有的東西塞到一台上,而桌上型電腦分成螢幕、主機、鍵盤滑鼠,但筆電有比桌機便宜,比桌機好修嗎?

你還是一直刻意忽視發射架不轉就得交由飛彈去轉的事實
而飛彈轉不會比馬達轉更快

就算是美國海軍(這件事不論陸地上還是海上都一樣),在對應像是3M80這種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情況,選的也不是轉向速度超慢的VLS發射的飛彈,而是交給發射架發射的RAM
你拿超音速的例子只是自己掌自己的嘴

ewings 2005-10-08 04:59 AM

引用:
作者fipper
…拿這個說有意義嗎?-___-

你因為一點就推翻掉整個國防工業的技術真不是蓋的。

有人因為福特的車子車問題而死亡,你要不要說美國的造車工藝超爛?

而你舉的例子如果是拿雄2E來比較5V55R,我真的蠻佩服你的邏輯概念的。

你乾脆拿腳踏車跟機車比較好了。

出發點一樣嗎?

機動需求?

加速需求?

阿不然請你舉一下例子好嗎?

發射架的重量又一定比VLS重…

我真的很好奇你這種”絕對”的自信心是哪來的。

而你這種把冷發射VLS技術說的這麼簡單的人…我也真的非常不懂。

冷發射 VLS可是比發發射VLS還要來得複雜阿。

而擋到雷達方面。

你自己想想S-300彈體體積架在”發射架上面”。

直立起來,反而是不會構成阻礙。

這邊強烈拜託你仔細看看S-300照片還有錢面給的影片!!

拜託、拜託、拜託、拜託、拜託。

算我求你,你去把他看清楚、想清楚再來發言好不好!

你跟kog781真的是不相上下你知道嘛!

你更剩愛偷圖的人一籌阿!

比S-300中的沒有防空飛彈又怎樣?

S-300不是防空飛彈?

這啥觀念阿…

他重又怎樣?

他是不是世界知名、公認優秀的防空系統!?

是不是?!


你的記憶力和邏輯更令我佩服
前面才講過天弓飛彈,一轉眼間你就忘了,還會自己去拿HF-2E來補,太強了

TK-2的射程大於5V55R,且飛彈比5V55R輕,,用的還是更複雜的主動導引,而且還是台灣做的
空對空飛彈方面,TC-2的射程與R-77相仿,但是台灣做的TC-2就是比R-77輕

俄國的固態燃料技術比台灣爛又不是第一天的事


發射架的重量一定比VLS重,這是肯定的,只要有上過材料力學和機械設計就知道
不然要舉例的話,就是愛國者飛彈的發射架重量遠比包含外箱的四枚飛彈還重
旋轉底座的重量是非常高的,你可以自己去找旋轉沙發的底座自己看看

冷射很難,但是這和他的重量由什麼關係?
冷射最麻煩的是他的體積大,連通管道以及壓力平衡管度佔了絕大多數的體積,前面我就講過氣體產生器的體積大

立起來會比較矮?不會遮到雷達?還是錯!
你可以自己去比飛彈的長度與他的發射桶長度,你會發現發射桶還多出一大截,那就是為了冷射付出的代價,但是熱射有改善嗎?也沒!因為要留熱燃氣的排除空間

你自己前面講的話都還會忘記

另外,發射架是與雷達連動,以愛國者為例,當雷達要看低的地方時,發射架也可以趴下來,雷達只看高空,發射架立起來也絕不會檔到

另一個例子,海麻雀為了要垂直發射,需要加上加力段,飛彈長度硬是多了50%以上,垂直發射因為能量的浪費,需要將飛彈做的更長,立起來高度也會更高

我覺得你才更應該要看影片= =
Tor M1的影片很明顯的只向前射,你卻完全不管,你到底有沒有看阿?

S300重到不能用發射架發射只能用VLS和他是不是優秀的防空系統有什麼關係?
你的邏輯實在有問題

timber 2005-10-08 12:43 PM

引用:
作者ewings
就算是美國海軍(這件事不論陸地上還是海上都一樣),在對應像是3M80這種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情況,選的也不是轉向速度超慢的VLS發射的飛彈,而是交給發射架發射的RAM
你拿超音速的例子只是自己掌自己的嘴

不懂不要亂ㄠ喔

你這段話一大堆錯誤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34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