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顯示卡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8)
-   -   [原創]使用KMPlayer撥放各式1080p影片心得及實戰測試(多圖)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688787)

edw26487 2007-04-28 12:56 PM

引用:
作者wccocer
雖然N卡用PowerDVD播放時是以覆蓋模式在運作,
但單獨調用其解碼器時卻只能在VMR9下實現硬體加速。
此外,我在第一頁的分離器設置採PowerDVD自家分離器,
雖然這麼做可能可以在覆蓋模式下開啟硬體加速,但這樣設置會有其他問題
建議採用gabest分離器在VMR9無轉譯模式下播放,這樣應該就可正常開啟硬體加速。

感謝指教
按照您的方法
小弟更改了設定
KMP調用PD解碼的硬體加速已經沒有問題
下面是在下的設定,之前最上格的選項選第一個或第二個都會造成無法作動或產生YuY2的模式,選不作動似乎就可以了...


不過畫面原始輸出好像會比我本來的小,不知何故?

另外我依據上面的設定來播放mpeg2的格式時,卻有videoinfo顯示YV12
但sub-type卻有硬體加速:

請問這樣是否表示硬體加速有確實開啟,還請大大解惑一下,感恩...

wccocer 2007-04-28 01:55 PM

引用:
作者edw26487
感謝指教
按照您的方法
小弟更改了設定
KMP調用PD解碼的硬體加速已經沒有問題
下面是在下的設定,之前最上格的選項選第一個或第二個都會造成無法作動或產生YuY2的模式,選不作動似乎就可以了...
http://edw26487.myweb.hinet.net/image/hdtv/kmp1
http://edw26487.myweb.hinet.net/image/hdtv/kmp2
不過畫面原始輸出好像會比我本來的小,不知何故?

另外我依據上面的設定來播放mpeg2的格式時,卻有videoinfo顯示YV12
但sub-type卻有硬體加速:
http://edw26487.myweb.hinet.net/image/hdtv/why
請問這樣是否表示硬體加速有確實開啟,還請大大解惑一下,感恩...

關於KMP視訊轉換篩選器的設定確實是會影響到硬體加速的作動
理論上若設定在極速模式下該設定就會失去作用,
我在設定為極速模式後,該選項不論為"總是使用"或是"不使用"都不會影響硬體加速的實現
不過我使用PD解碼器開啟硬體加速後起始視窗也是會變成小視窗,須手動變更畫面大小為100%
我不清楚實際解碼的解析度是否和影片原始解析度相同,不過我的木眼看不出軟硬解畫質有何差異(在影片無deblock情況下)
關於Mpeg2影片的播放,我通常都是在覆蓋模式下播放
因為在VMR9模式下會有一些問題,譬如去交錯失效和level等問題
Mpeg2影片在覆蓋或是VMR9模式都能開啟硬體加速,所以你的截圖看來是有開啟硬體加速沒錯
比較奇怪的是,我記得以前在VMR9下播Mpeg2已片都會有drop frame的問題,
不過剛剛測試時竟然完全沒有發生drop frame的情形(如下圖),驅動程式(93.71)跟設定都沒變過,真是太神奇了 :laugh:

feedback 2007-04-28 06:41 PM

引用:
作者edw26487
另外我依據上面的設定來播放mpeg2的格式時,卻有videoinfo顯示YV12
但sub-type卻有硬體加速:
http://edw26487.myweb.hinet.net/image/hdtv/why
請問這樣是否表示硬體加速有確實開啟,還請大大解惑一下,感恩...

那應該跟你用的解碼器有關,以前思路上也吵過,還蠻激烈的
NV的顯示YV12,CL的顯示DXVA,於是就有人說NV的不是真正實現加速
事實上都是有加速的,況且解碼器輸出本來就是YV12的取樣訊號,NV的顯示也沒錯

每家解碼器對於支援的DXVA_Mode各有不同,所以videoinfo後面顯示什麼並不重要

edw26487 2007-04-28 07:05 PM

引用:
作者feedback
那應該跟你用的解碼器有關,以前思路上也吵過,還蠻激烈的
NV的顯示YV12,CL的顯示DXVA,於是就有人說NV的不是真正實現加速
事實上都是有加速的,況且解碼器輸出本來就是YV12的取樣訊號,NV的顯示也沒錯

每家解碼器對於支援的DXVA_Mode各有不同,所以videoinfo後面顯示什麼並不重要

綜觀上述以及小弟的小小心得
小弟以為
可以適當參考CPU使用率得知是否有開啟硬體加速


上下相對照,應可判斷最上一張圖有開啟加速的效果
另外CPU使用率也會因為是否加載BT等常駐造成"澎風"

關於開啟硬體加速後,在播放H264時移動拉桿有時會造成影片提前跳格的現象
是否能解釋為目前的硬體加速仍然需要比較強大的CPU
而不是大部分交給GPU實作?
而在VC-2裡看到更低的CPU使用率是否可見得GPU或晶片擁有更多的影片參與權限?

vxr 2007-04-28 07:06 PM

引用:
作者wccocer
關於KMP視訊轉換篩選器的設定確實是會影響到硬體加速的作動
理論上若設定在極速模式下該設定就會失去作用,
我在設定為極速模式後,該選項不論為"總是使用"或是"不使用"都不會影響硬體加速的實現
不過我使用PD解碼器開啟硬體加速後起始視窗也是會變成小視窗,須手動變更畫面大小為100%
我不清楚實際解碼的解析度是否和影片原始解析度相同,不過我的木眼看不出軟硬解畫質有何差異(在影片無deblock情況下)
關於Mpeg2影片的播放,我通常都是在覆蓋模式下播放
因為在VMR9模式下會有一些問題,譬如去交錯失效和level等問題
Mpeg2影片在覆蓋或是VMR9模式都能開啟硬體加速,所以你的截圖看來是有開啟硬體加速沒錯
比較奇怪的是,我記得以前在VMR9下播Mpeg2已片都會有drop frame的問題,
不過剛剛測試時竟然完全沒有發生drop frame的情形(如下圖),驅動程式(93.71)跟設定都沒變過,真是...

93.71是90系列最穩定的版本..
在往上的95系列出現的該死問題在93.71都不會有..
但是他不是最好的版本Orz...
nVIDIA難道已經放棄G7x了...?! :(

vxr 2007-04-28 07:17 PM

引用:
作者edw26487
綜觀上述以及小弟的小小心得
小弟以為
可以適當參考CPU使用率得知是否有開啟硬體加速
http://edw26487.myweb.hinet.net/image/hdtv/dx1-1
http://edw26487.myweb.hinet.net/image/hdtv/dx2-1
上下相對照,應可判斷最上一張圖有開啟加速的效果
另外CPU使用率也會因為是否加載BT等常駐造成"澎風"

關於開啟硬體加速後,在播放H264時移動拉桿有時會造成影片提前跳格的現象
是否能解釋為目前的硬體加速仍然需要比較強大的CPU
而不是大部分交給GPU實作?
而在VC-2裡看到更低的CPU使用率是否可見得GPU或晶片擁有更多的影片參與權限?

你的現象我沒遇過
但是個人覺得nVIDIA的Driver不是很好搞..
就這樣..!!
個人試過很多版本..
H.264都會有一些怪現象(93.71排除..)
例如某些Driver也會發生drop frame的問題(只有開OVM才可以徹底排除..但是OVM也有怪現象...唉..)

"是否能解釋為目前的硬體加速仍然需要比較強大的CPU
而不是大部分交給GPU實作?"
這是因為在G70以前..
H.264的decoding過程並不是全程丟給GPU來作..
在MC處理以前的解碼過程仍然是CPU來幹(ex:吃重的CABAC/CAVLC解碼)..
MC以後就包括deblock以及一些無關的post-processing..
現階段只有G86/G84可以完全承擔H.264解碼過程(另外ATi傳說的UVD)..
所以才可以看到為何G86/G84表現可以這麼好?!(反正只要Decoder設計做好的就行了...)

vxr 2007-04-28 07:23 PM

PCINLIFE那裡的cho大跟nVIDIA的人詢問過後..
表示G86/G84在DXVA2.0下是完全有能力支援全部H.264 DXVA Mode..
不過PCINLIFE forum目前掛掉了..

vxr 2007-04-28 07:25 PM

至於G80就不要想太多了..
G86/G84有的..
G80通通都沒有..

wccocer 2007-04-28 09:38 PM

嗯...7系列的硬解效能有限,且驅動程式和解碼器的搭配也不太完善
現在G84/86已上市,NV和CL等開發商大概也不會再放心力優化上一代的顯卡
現在就等Ati的新產品上市再決定要換哪張卡了 :D

vxr 2007-04-28 10:48 PM

引用:
作者wccocer
嗯...7系列的硬解效能有限,且驅動程式和解碼器的搭配也不太完善
現在G84/86已上市,NV和CL等開發商大概也不會再放心力優化上一代的顯卡
現在就等Ati的新產品上市再決定要換哪張卡了 :D

AMD蠻會拖的...
nVIDIA這次應付的蠻從容的..:D..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08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