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影片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7)
- - 大家來投票!! 票選最令人難忘的科幻電影!!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34747)
|
---|
星艦戰將再加一票:D
|
好吧!為什麼小弟會選星際大戰第一集(四部曲):
一、之前的科幻片對於星際航行受限於現實的物理空間認知,總認為要說服觀眾接受,一定要有這方面的學理根據才行,所以就有冬眠旅行(像浩劫餘生就是),想想,過了幾百,甚至上千年才到目的地,也許是合理,但是不是太痛苦了啊?第一集的星戰就夠膽這樣唬爛,「Hyper Drive speed」多酷啊!電影裡的太空船何必一定要比光速慢呢?想來當時不少稍懂科學原理的人看了這個一定是笑的合不攏嘴!但這個問題小弟想了好久,如果換個定義,讓想像無限延伸,克服了空間的限制,不就結了?星戰講的就是這個,它是描述地球以外,別的銀河的故事,星際之間的航行輕而易舉,能有這種突破性的幻想實在是不多見。 二、在太空中航行的載具根本就不用一定得像飛機一樣注意空氣力學的造形,這也是突破之前許多太空科幻片的老套(但嚴格來說,更早出的影集外太空1999才應算是最早的嘗試之一)之前科幻片中的太空船不是像火箭、就是像飛碟,其實也是受到現實空氣力學的影響。所以當小弟第一次看到巨大到像一條船,外形極端複雜的帝國戰艦,那種新奇和興奮的感覺,還真是言語無法形容,這更對小弟以後從事相關模型的製作,產生了極深遠的影響。 大概就是因為這樣,小弟才會對後來的首部曲、二部曲,再也無法有像本片(應該是四部曲)這麼好的感覺,因為小弟實在覺得他們在這些未來航太載具的構思創意不足,像首部曲公主等所搭的太空梭,根本就像除掉垂直尾翼的黑鳥(SR-71),還有安那金在競賽所開的Pod racer,那個引擎不就像目前的渦輪噴射引擎呢?二部曲片頭公主所搭的太空船又和B-2有什麼大差別呢?所以其實小弟可真是失望透頂。(當然衝著星戰迷的面子還是要說他們很用心啦這類的客氣話)因為這些片子並沒有在這方面延伸觀眾的幻想力。 |
關鍵報告...
|
引用:
關於EP1&2的機械載具設計這一點, 就連"STAR WARS Chronicles"日文版的主編武田英明, 也在日文版"Starlog"的帝國通信專欄以近乎譴責的口吻痛批江道格「素養不足」... 不過共和畢竟是設定在一個「講究工藝與美感」的時代, 所以自然會與後來「科技與實用優先」的帝國戰亂有所落差; 其實就讓EP6最後的那場艦隊空戰成為影史再也無法超越的標竿經典,這樣也不壞... 或許老盧(甚至於老班底)心裡也是這麼打算吧?:rolleyes: |
2003年度令人難忘的科幻電影應該有這部..........重裝任務
記得定時吃藥喔!!!!!!!! :cool: |
其實我是很喜歡回到未來和ID4的, 應為他們的點子很新奇, 特效也都算劃時代! :)
但是我還是忍不住要提到Star War-星際大戰! :) 不只是前面幾位大大說過的星鑑設計以及內容劇情, 我想說的是 EPII 裡面的尤達大師! :o 那一手掀披風用原力拔光劍真是太精采啦!!! :like: :like: :like: |
引用:
"ID4" 看到外星人"將軍" 就可以換片了............ 小弟投 "異形I" 一票. |
引用:
記得在星際爭霸戰(地球人和塞隆人的戰爭)的電影版中,銀河號戰鬥星(Battle Star)率領一批太空船逃難來尋找地球,這裡頭就有許多「講究工藝與美感」的複雜太空船道具,雖然出現的時間不長,但每艘都是精心設計,讓當時唸高中的小弟印象深刻,即使塞隆人那艘二片三明治式的母艦,也是相當的耐看。 其實太空科幻片如果有很多的場景會提到太空船這類的載具,那可真的要好好仔細來設計,做得用心的話,還可以連模型版權再大賺一票,雖然小弟也從首、二部曲的幕後花絮看出老盧的確花了不少的投資與心血,但有些藝術領域的東西並不光是努力、無數次的討論就可以完成的,有時還得有些天份才行。老盧還提到這方面共和和帝國之間要怎麼作風格的關聯,答案就是「三角形」,所以歐比旺的太空梭也就這樣的「變」,不知其他的模型迷看了會作何感想?小弟倒是覺得它作為藝術觀賞的內涵實在很貧乏,根本不能和歷久不衰的千年鷹號相比。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03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